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

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

论文摘要

作为一位睿智、理性、成熟的当代作家,王安忆在20多年的创作历程中以背向主流意识形态,面向心灵的叙述姿态一直保持着不断生长的状态:从早期倾诉个人经历感受的独语阶段,到跋涉人类精神家园的探索阶段,再到关注都市女性命运的悲悯阶段,最后到回归乡村人性人情的审美阶段,不同阶段的她总是不能一以贯之,每一次转变都带有重大的突破意义,都会带来具有“象征意味”的作品,而在这种创作状态的背后是其强烈的理性写作动机和独特的小说叙述观念的促使和推动。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引言主要从宏观上概括王安忆20多年小说创作的风貌和对当代文学的贡献,并交代论文写作的主要思路。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从王安忆的理论著作《心灵世界》和一系列创作谈中追根溯源,寻找并提炼其小说叙述观念的理论精髓:小说即故事和“四不要”的叙述原则。同时,对不同阶段小说中所呈现的叙述形态进行宏观上的把握和概括,从而梳理出一条王安忆小说叙述观念和创作风格的变化轨迹,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王安忆小说叙述观念的核心与本质:对理性和逻辑等物质化构成手段的突出与强调。第二章以其小说叙述观念为基础,从叙述学的角度出发,选择“视角”、“语言”、“结构”这三个在王安忆小说文本中最为突出和灵活的叙述要素,对小说的叙述方式进行具体的文本阐释,概括出小说全知视角、抽象化语言和圆形隐喻结构的形成及其成因,实现对小说文本中物质化构成手段的发掘和认识的目的,并对物质化构成手段给小说文本以及文本以外所带来的意义与价值进行深入地分析。第三章将把目光投落在王安忆小说叙述方式背后的叙述姿态和文化关怀上,并指出对叙述方式的强调并非是她理性写作的终极追求,而是以叙述方式为文化载体表达她与所面对的存在之间关系的一个隐喻与象征,代表了王安忆创作的精神向度和文化关怀。结语是通过对不同创作阶段作品中“孤独”、“漂泊”、“悲剧”等丰厚多元的生命体验与生存意义的追寻,升华出王安忆的“心灵世界”里潜蕴着以理性之光烛照个体生命的终极意义。面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缺陷与危机,王安忆以日常生活为物质材料,带着对抗并试图平复现实的焦虑踏上了以写作为救赎的艺术道路,并不断地拓展小说的书写空间,不断地探索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存在的多种可能,倚靠理性与逻辑,以饱含温情的笔触寻找不管经过多少岁月、多少苦难却永恒不变的人类最稳定、最基本的内核:关于生命本真状态的思考,将对个体生命的终极关怀进行到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王安忆小说的叙述观念
  • 1.1 小说即故事
  • 1.2 故事的叙述原则
  • 1.2.1 不要特殊环境特殊人物
  • 1.2.2 不要材料太多
  • 1.2.3 不要语言的风格化
  • 1.2.4 不要独特性
  • 第二章 王安忆小说的叙述方式
  • 2.1 主客观言说下的全知视角
  • 2.2 绵密的抽象化的叙述语言
  • 2.2.1 放大小说的细节力量
  • 2.2.2 放弃了引号的使用
  • 2.2.3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 2.2.4 新型通感的运用
  • 2.3 圆形的隐喻性的叙述结构
  • 第三章 王安忆小说的叙述姿态和文化关怀
  • 3.1 跋涉人类精神家园的探索姿态
  • 3.2 关注都市女性命运的悲悯姿态
  • 3.3 回归乡村人性人情的审美姿态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王安忆作品中的上海形象[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4(09)
    • [2].王安忆《考工记》里的老宅[J]. 书屋 2019(12)
    • [3].情感劳动与流动的共同体——论王安忆新世纪以来小说中的移民与家庭[J]. 文学评论 2020(01)
    • [4].论王安忆《考工记》的叙事美学[J]. 宿州学院学报 2020(08)
    • [5].地方理论视域中的王安忆上海书写研究[J]. 鄱阳湖学刊 2017(06)
    • [6].文字的边界——评王安忆长篇小说《匿名》[J]. 当代作家评论 2018(01)
    • [7].王安忆:艰涩之后能有快乐吗[J]. 博览群书 2018(05)
    • [8].个人经验与历史记忆的另类书写——论王安忆的非虚构写作[J]. 当代文坛 2018(05)
    • [9].坚守心灵故乡 读《王安忆的上海》[J]. 中华建设 2016(12)
    • [10].后寻根时代的名实之惑——王安忆《匿名》及其他[J]. 文学评论 2016(02)
    • [11].论王安忆文学创作中的生命意识[J]. 甘肃理论学刊 2017(03)
    • [12].命名的怪圈或重重影像 王安忆《匿名》[J]. 上海文化 2017(07)
    • [13].浅谈王安忆小说的叙事追求[J]. 现代交际 2017(22)
    • [14].王安忆的作品叙事与形式探索[J]. 当代作家评论 2017(05)
    • [15].王安忆作品海外传播研究——以英语法语翻译为例[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5(04)
    • [16].人生跨越的现实性——论王安忆对自我救赎女性和知青群体的态度[J]. 名作欣赏 2016(05)
    • [17].一场蕴意深刻的遗忘——读王安忆新书《匿名》[J]. 劳动保障世界 2016(07)
    • [18].一场蕴意深刻的遗忘——读王安忆新书《匿名》[J]. 中国职工教育 2016(06)
    • [19].空间结构中文明与生命的可能——读王安忆新作《匿名》[J]. 中国文学批评 2016(03)
    • [20].散论作为女性作家的王安忆[J]. 中国文学批评 2016(03)
    • [21].王安忆:用笔筑造心灵世界[J]. 紫光阁 2009(04)
    • [22].论王安忆知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 名作欣赏 2014(35)
    • [23].直面人生后的惨淡与尴尬——解读王安忆《神圣祭坛》[J]. 名作欣赏 2014(36)
    • [24].王安忆城市小说综述[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6)
    • [25].《长恨歌》之前的岁月——王安忆专访(上)[J]. 世纪 2015(04)
    • [26].别人的定位不那么重要——王安忆专访(下)[J]. 世纪 2015(05)
    • [27].弄堂闺阁中的市民世界——王安忆《长恨歌》中的上海书写[J]. 青年文学家 2019(35)
    • [28].智慧与风情的生动叙写——评王安忆《旅馆里发生了什么》[J]. 青春期健康 2020(03)
    • [29].王安忆的美丽与温和[J]. 现代妇女 2020(02)
    • [30].王安忆:在时间一侧融化百花[J]. 广州文艺 2020(02)

    标签:;  ;  ;  ;  ;  ;  

    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