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工具蓬勃兴起。在传统会计中,却把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形成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排除在资产负债表外,把它们带来的收益风险排除在损益表外。金融衍生工具蕴含的巨大风险,对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严重冲击。目前,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已经制订出了比较权威的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准则。近年来,我国也有相关的管理准则出台。基于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兴趣和关注,及对上述有关事件产生巨大影响的深入思考,促成了这篇论文的选题。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明确了研究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的意义,对国际上这个领域的研究发展进行了介绍,并对本文接下来的内容做了简介。第二部分探讨金融衍生工具的界定及成因。从金融衍生工具的不同特点出发,根据其形态、基础资产、交易方法对金融衍生工具作了三种分类,并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杠杆性、波动性、风险性、合同交易对象的虚拟性进行了阐述。然后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各种风险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金融衍生工具典型风险事件进行了评述。第三部分是对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基本理论和准则,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论述,通过比较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同传统会计的不同点,明确了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研究的重点。第四部分是对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的思考和探索。首先介绍了我国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的发展历程,对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准则的制订过程和思路进行了论述,阐述我国目前的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其实际运用和对企业等经营实体产生的体制上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对我国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的构建提出建议。在结语部分,对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工具会计进行了展望,再次强调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有借鉴和参考地制定相关会计准则和发展、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工具会计。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议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与防范[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19)
- [2].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特点分析[J]. 消费导刊 2009(03)
- [3].天气类衍生产品与金融衍生工具功能的再认识[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11)
- [4].小议影响金融衍生工具的因素及其应对措施[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1)
- [5].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处理的标准壁垒及其对策[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2)
- [6].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监管的策略探析[J]. 中国外资 2011(21)
- [7].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和风险防范[J]. 智富时代 2015(01)
- [8].关于企业加强防范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的对策探讨[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8(08)
- [9].浅谈金融衍生工具[J]. 时代金融 2011(12)
- [10].论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与防范[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02)
- [11].浅谈我国金融衍生工具与会计问题[J]. 中国证券期货 2009(06)
- [12].浅析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与防范[J]. 经济师 2015(07)
- [13].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分析[J]. 大众商务 2010(14)
- [14].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形成的原因及其防控[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 [15].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确认问题新探[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05)
- [16].金融衍生工具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J]. 财会学习 2017(24)
- [17].浅析金融衍生工具的投资风险及避险对策[J]. 中国证券期货 2011(06)
- [18].金融衍生工具对会计发展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15(15)
- [19].新准则下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探讨[J]. 会计之友(中旬刊) 2010(03)
- [20].关于金融衍生工具在中国的发展分析[J]. 才智 2009(01)
- [21].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及防范[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4)
- [22].金融衍生工具利弊简析[J]. 现代商业 2008(27)
- [23].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法律风险及对策[J]. 改革与战略 2015(12)
- [24].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工具运用及风险管理[J]. 新经济 2015(02)
- [25].我国上市公司金融衍生工具现状分析[J]. 中国投资 2013(S2)
- [26].论金融衍生工具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 金融经济 2009(08)
- [27].发展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的思考[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12)
- [28].浅析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14)
- [29].金融衍生工具的审计风险与防范[J]. 审计月刊 2009(07)
- [30].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分析[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