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云四川省黑水雁江寄宿制中学623500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武术作为一种中华传统文化,中学生应该传承,虽然它不作为中考的体考项目,但是它作为健身强体,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长期的体育教学中,更多的教师注重篮球的教学,对于武术教学忽视了,可能有这样一种认为,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争强好胜,易冲动,担心同学之间一有小摩擦,会挥动拳头解决问题,造成学校管理上的困难,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个人认为,不排除大多数老师担心的可能,但是任何一种武术都贯穿着一种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讲究的是武术道德、风尚,一种不亢不卑为人处世准则,惩恶扬善正义之心,我们在武术教学中,武术技能和武术道德教育并重同行,是会遏制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
本文谈谈初中武术教学的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武术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武术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除暴安良,历史上的黄飞鸿、霍元甲就是流传千古的例子。从中国的历史来看,武术的产生主要是抵抗外敌的入侵,保护自己的家园,是出于一种正义之举,属于自卫性质的行为,是一种惩恶扬善的行为。不同的国度武术的产生的背景不一样,例如日本,国家面积小,资源匮乏,从小给学生灌输侵略至上的生存之道,他们的武术是以效忠天皇、侵略为目的,他们这种偏离人性的武士道精神使他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在中国进行惨无人寰大屠杀。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必然受到历史渊源的制约,我国武术的传承可以培养学生正义之心、浩然之举,提高学生执着追求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心理抗压能力,遇弱不凌、除暴安良的道义之心。提高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爱国主义的道德情操。
二、武术教育与美育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武术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各种不同魅力的美感,武术不仅给人们外在的美感,而且给人内在的精神力量,驱动人们无尽潜力,不仅是体能的潜力,而且开发学生智能上的潜力,例如练太极拳,可以减少学生的浮躁情绪,营造一个和谐安静的内心环境,使学生在武术课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对美的鉴赏力。
三、开发学生的武术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内心偏向心理,它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长期地保持在某一事物和领域内,它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它可以使学生愉快、专注、探索、创新性的学习,驱动内心强大的动力。我国古之圣贤、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在开发学生武术兴趣中采取了以下方法:
1.组织学生观看中国武术大片
初中学生喜欢通过生动的画面来感悟所学的内容,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武术大片能够给学生提供激情四射的教学资源,而且提高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给学生提供武术比赛的机会
激发兴趣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尝试,只有通过尝试,学生才能感受到其中乐趣,我定期举行一次校内的武术比赛,一般根据学生的体重技能来组队。初中学生有着一种强烈的表现欲,为了在比赛中获得大家的认可,抽课余时间进行练习,不管从技能、体能、心理承受上不断完善自己,尽快地让自己进入比赛状态。学生在比赛中,不断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完善自己,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在教学中给学生灌输正确的比赛观,正确地对待输赢,比赛不是逞强称雄,争霸一方,而是不断提高自己,展示自己。
四、武术教学的具体做法
武术教学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不能只满足于花拳绣腿,武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健身强体,如果落不到实处,就达不到健身强体的目的。为了达到达到健身强体和弘扬中华的武术精神,武术教学必须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我在武术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传统的武术教学,总是从基本功开始,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纠错,这样看起来是循序渐进的教学,但是学生面对武术枯燥训练失去了兴趣,同时学生在训练时目的性不强,针对性不强,在大脑中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为了改变种做法,我通过长期的研究,立足于学生心理特点,改变教法,我通过先展示武术套路,学生对武术的套路十分感兴趣,给学生无穷的武术魅力,学生产生一种对武术强烈求知欲。在此我向学生说明本套路注意的基本功,我反复演示基本功不扎实给武术带来不良效果,学生就会自觉找到自己武术中不足的地方去联系,学生目的性、针对性较强,产生一种通过学习增进武功的愿望,学生学的基本功就能有机结合起来,用到实处,效果比较明显。比如我在教学李小龙的截拳道时,去掉繁琐的动作,讲求速度和力量,套路简单敏捷,学生很容易学会了套路,学生在对练中感到效果不佳,我解说道,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学生有目的地训练力量和速度,通过持哑铃出拳,脚上绑沙袋踢踹,最后学生攻防转化也快得多,懂得武术的精髓。在教学中让学生观看教学片,动作的合成与分解,我现场演示,收效良好。
总之,武术教学可以强身健体,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但是初中学生感情易冲动,遇事不冷静,在武术教学中一定要做好学生武德教育,学武先习德,只要我们立足于学生认识和身体发展规律,科学施教,就会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