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文学融合的践履 ——王褒诗歌研究

南北文学融合的践履 ——王褒诗歌研究

论文摘要

王褒是南北朝时期重要的作家,在北周时曾和庾信并称“王庾”。由南入北后,王褒诗歌风格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但是其诗歌创作成熟的标志,也是南北文学交融统一的结果,因而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学界高度评价庾信集“六朝文学之大成”的重要地位,却忽略或轻视王褒在衔接南北朝文学和隋唐文学中的重要作用,致使王褒在后世长期遭受冷遇。这其间既有流传过程中作品大量散佚的原因,也受后世文学评价标准变化的影响,同时也与史家对王褒政治与道德评价不高引起“因人废文”的现象有关。本文除引言和附录外,分上、下两篇展开论述。上篇根据现存的史料典籍、当代学者对王褒的研究资料等,对王褒文学地位“由显到隐”进行考辨。首先,考察王褒的作品存佚情况。结合历代目录学著作,勾勒出《王褒集》流传的大致脉络。其次,考察隋唐之后文学评价标准的变化。由于文人作家在文学发展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被接受的地位,文学标准的变化影响着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定位。再次考察史家对王褒的政治与道德评价问题。对王褒在萧梁末年“迁都事”、江陵失陷主张投降一节、入北周后“荷恩眄,忘其羁旅”等多为后人所诟病之事给予重新考察,力求做出合乎当时实际的合理解释。下篇重点讨论王褒的诗歌创作。首先,考察王褒入北前的经历与诗歌创作,主要分析几个重要历史事件对其心性人格和创作心理的影响,归纳出王褒在梁诗歌创作中并存的多种审美风格。其次,考察王褒入北后的仕宦与诗歌创作,王褒入北后之“乡关之思”,分析王褒诗歌入北后的重大改变。再次,分析王褒北来的文化意义。王褒北来,一方面带来了南方先进文化,自身又因文化优势成为传播南方先进文化的特殊使者;另一方面王褒入北后,接受北方环境和观念,对其思想和诗歌创作都发生了深远影响。所以王褒的由南入北,对于促进南北文化的融合,胡汉文化的交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入北后“并留不遣”的遭遇对王褒等南来文人来说,既是生命的磨难又是命运的馈赠,人生的堕跌成全了诗歌艺术的跃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上篇 王褒文学地位“由显到隐”考
  • 一 王褒作品存佚情况考
  • 二 后人评判文学标准的变化
  • 三 王褒政治与道德评价考辨
  • (一) 迁都荆郢“匡谏不力”辨
  • (二) 江陵失陷“降北”辨
  • (三) “荷恩眄,忘其羁旅”辨
  • (四) 小结
  • 下篇 王褒诗歌创作论
  • 一 入北前的经历及诗歌创作
  • (一) 入北前的经历
  • (二) 梁时的诗歌作品
  • (三) 多种审美风格的共存
  • 二 入北后的经历及诗歌创作
  • (一) 仕北的历程
  • (二) 王褒入北后之“乡关之思”
  • (三) 入北后诗歌创作及风格
  • 三 王褒北来的文化意义
  • (一) 传播南方先进文化
  • (二) 接受北方环境和观念
  • 结语
  • 附录
  • 五代之前王褒家族传承一览表
  • 历代王褒研究回顾
  • 王褒佚事、遗事辑考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王褒生平思想几个问题的考辨[J]. 文艺评论 2013(06)
    • [2].王褒生卒年考[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9(04)
    • [3].王褒:勇于创新的汉赋大家[J]. 晚霞 2008(11)
    • [4].闲来话茶[J]. 散文百家(理论) 2020(09)
    • [5].王褒《洞箫赋》之治疗功能探究[J]. 百色学院学报 2013(03)
    • [6].从王褒名下诗的归属看文献考证中从早、从近原则的应用[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1(04)
    • [7].论王褒的文体新创[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 [8].“由显到隐”的迁转——关于王褒文学地位问题的思考[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 [9].赋林典故和轶闻(下)[J]. 对联 2019(12)
    • [10].王褒文学地位“由显到隐”探析[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9(09)
    • [11].“唐昌”草市与金马碧鸡之我见[J]. 文史杂志 2017(03)
    • [12].王褒對《文心雕龍》成書的貢獻[J]. 蜀学 2018(01)
    • [13].从王褒《僮约》看武阳茶肆遗址真实性[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6(20)
    • [14].论西汉王褒的文学创作及其文学地位[J]. 城市地理 2014(16)
    • [15].浅析王褒“荷恩眄,忘羁旅”的原因[J]. 大舞台 2011(08)
    • [16].王褒卒年与何武生年[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 [17].对王褒“薄旧国,重乡关”的新辨[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04)
    • [18].“人心”与“文心”的分裂——论王褒诗品与人品中的两面性[J]. 北方论丛 2010(02)
    • [19].论《僮约》产生的渊源及对后世的影响[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 [20].从容中道 以乐正心——王褒《洞箫赋》析要兼谈古代乐论[J]. 对联 2020(08)
    • [21].茶人传奇之第一份茶文献的起草者[J]. 茶博览 2014(03)
    • [22].家国、忠孝中的两难抉择——王褒降敌心态试析[J]. 船山学刊 2008(04)
    • [23].浅论王褒的文学创作及其在南北文风融合过程中的贡献[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4)
    • [24].诗寓其心 世哀其志——王褒诗作评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25].《成惕轩先生诗集》前言[J]. 诗书画 2014(04)
    • [26].试析曹植、张华和王褒的咏侠诗[J]. 文学教育(上) 2008(03)
    • [27].“依人立文,情语可味”——王褒散文浅析[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28].论王褒的创作及其心态[J]. 社会科学战线 2015(07)
    • [29].王褒卒年及籍贯考论[J]. 南都学坛 2009(05)
    • [30].论王褒诗歌特点[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02)

    标签:;  ;  ;  ;  

    南北文学融合的践履 ——王褒诗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