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生系列方剂在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欣,李亚辉,袁龙飞,刘明,危英,徐昌君[1](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GEO数据集探讨白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分子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GEO数据集初步探索白术防治2型糖尿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根据标准流程对GEO数据库中基因芯片数据(GSE7014)进行收集处理、整合,对芯片数据进行归一化校正,用已编制好的R语言程序进行差异基因分析。通过TCMSP数据库下载白术化学成分,基于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筛选化学成分靶点,通过FunRich软件获得白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靶点,对其靶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白术55个化学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262个靶点。通过GEO数据库筛选2型糖尿病差异基因699个,通过FunRich软件取交集,共筛选出13个差异基因,主要参与胰岛素抵抗和MAPK信号通路(P<0.01且Padjust<0.01),通过化学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明确白术防治2型糖尿病的关键靶点为蛋白激酶C-θ、核糖体蛋白S6激酶α3、转录因子p65、Ras鸟苷酸释放蛋白3、电压依赖性钙通道δ1亚单位。白术防治2型糖尿病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倍半萜内酯、氨基酸和多炔类化合物。结论筛选出的通路及差异基因有助于加深对2型糖尿病发病分子机制的理解,为2型糖尿病药物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依据。
佟欣[2](2021)在《二陈降浊方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T2DM痰浊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
孟杰[3](2021)在《芪参加味饮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
李向团[4](2021)在《参芪红蚁汤联合他达拉非治疗2型糖尿病性ED(气阴两虚兼瘀型)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桂娟[5](2021)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少阳郁火型消渴郁证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
李晓文[6](2021)在《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糖心平胶囊治疗糖尿病心肌病药效及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指在高糖状态下出现的以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改变,是糖尿病相关心脏并发症之一。糖心平胶囊(tangxinping capsule,TXPC)是用于治疗和改善糖尿病心脏病的中药制剂,但其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本研究基于北京市科委课题“十病十药研发-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新药糖心平胶囊成药性研究”,整合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验证的研究方法,挖掘和验证TXPC药效及机制。研究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结合动物实验验证的研究方法挖掘并评价TXPC对DCM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探究。研究方法1、方法一:本研究通过TCMSP、ETCM、TCMID、BATMAN中药材化学信息数据库挖掘TXPC组方中的活性成分化合物;通过Pubchem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筛选出组方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TXPC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利用Network Analyze插件分析筛选出TXPC组方中的核心成分;通过OMIM、Disgenet和Genecards疾病靶点数据库构建DCM靶点合集;通过R Studio软件映射出TXPC靶点及DCM靶点交集;利用String在线蛋白功能分析网站构建TXPC-DCM-靶点网络,并导入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构建PPI网络,通过Network Analyze分析筛选出PPI网络的核心靶点;通过MCODE插件对PPI网络进行模块分析;最后通过Matescape在线富集分析平台对PPI网络进行GO及KEGG分析,得到核心靶点的生物过程(BP)、分子功能(MF)、细胞组成(CC)及富集通路分析结果。2、方法二:本实验采用高脂饮食喂养联合小剂量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制备DCM大鼠模型。在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一次性予35mg/kg STZ腹腔注射,STZ注射6周后,采用随机数字法将高脂喂养大鼠分为模型组(Model)、糖心平高(TXPG)、中(TXPZ)、低剂量(TXPD)组及二甲双胍组(Met),正常饮食组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分组后连续给药6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采用0.9%NaCl溶液1ml/100g灌胃;糖心平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使用0.21g/kg、0.42g/kg、0.84g/kg TXPC药粉水溶液1ml/100g灌胃;二甲双胍组采用每日0.15g/kg二甲双胍药粉水溶液1ml/100g灌胃。给药时于第2、4、6周测大鼠空腹血糖;给药结束后,生化测大鼠TC、TG、LDL-C、HDL-C、INs水平,计算HOMA-IR 值;ELISA 检测大鼠血清 CKMB、CRP、BNP、6-KPG、ET-1、TXB2、MDA水平,并通过心脏病理切片观察心肌组织损伤情况,以明确TXPC对DCM的治疗作用;通过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利用舌下注射垂体后叶加压素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TXPC治疗后大鼠心电图ST-T段位移;进一步组织学检测DCM大鼠心肌组织 TNF-α、IL-1β、SOD、ATP、ADP、ATP/ADP 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肌 NF-κBp65、GLUT4、TGF-β1、PI3KP85、P-AKT、P-GSK3 β 蛋白及 PI3KP85mRNA、P-AKT mRNA、P-GSK3βmRNA、NF-κBp65 mRNA、GLUT4 mRNA转录水平,以探究TXPC药效机制。研究结果1、方法一结果:糖心平组方中活性有效成分共107个;核心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等;共得到对应靶点192个,关键靶点主要包括:AKT1、EGFR、SRC等;通过模块分析共聚类出4个功能模块,其中模块1和模块2所包含靶点数目较多,对糖心平胶囊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整体治疗效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共富集到生物过程961个;分子功能75个;细胞组成60个;信号通路218条,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等途径发挥对DCM的治疗作用。2、方法二结果:①TXPC能够改善DCM大鼠的FPG,降低大鼠TG、TC、LDL-C水平,同时升高HDL-C水平,减轻心肌组织中的脂质沉积,发挥调节糖脂代谢得作用;②TXPC能够降低心肌损伤指标CRP、BNP、CKMB水平,改善心肌纤维断裂、损伤等,可能通过降低炎症水平,发挥心肌保护效应;③TXPC能够降低血清ET-I及TXB2,同时升高6-KPG水平,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预防心肌微血管病变;④TXPC能够降低血清MDA水平,缓解氧化应激损伤;⑤TXPC能降低DCM大鼠LVIDs水平,升高LVIDD、SV、FS及EF水平,维持心脏结构及形态的稳定,从而发挥心肌保护的作用;⑥TXPC能抵抗加压素所引起的ST-T抬高,提高心肌对急性心肌缺血的抵抗能力,从而发挥心脏保护的作用。⑦TXPC能提高DCM大鼠的ATP及ATP/ADP水平,促进GLUT4蛋白及GLUT4 mRNA转录水平的表达,通过激活PI3K/AKT/GLUT4信号通路,调节DCM大鼠能量代谢;⑧TXPC能降低DCM大鼠TNF-α水平,同时降低促炎因子IL-1β水平,抑制NF-κB蛋白表达及NF-κBmRNA转录,通过激活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炎症的作用;⑨TXPC能降低DCM大鼠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同时降低大鼠大TGF-β1及SOD水平,通过激活PI3K/AKT/GSK-3β信号途径抑制GSK-3β蛋白及GSK-3βmRNA转录表达,发挥抗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TXPC能促进PI3K/AKT通路上靶蛋白PI3K、AKT的磷酸化及表达,同时能促进PI3KP85mRNA、p-AKT mRNA的转录水平的提高,提示TXPC对DCM治疗效应的发挥,与PI3K/AKT通路有关。研究结论1、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TXPC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对DCM的治疗作用;2、TXPC能调节糖脂代谢,改善炎症,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发挥血管内皮细胞保护的作用;保护心功能、抗心肌缺血,具有心脏保护的作用;3、TXPC药效的发挥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PI3K/AKT/GLUT4、PI3K/AKT/GSK-3β及PI3K/AKT/NF-κB途径发挥对DCM的治疗作用。
谈钰蒙[7](2021)在《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疗效观察及GLP-1相关机制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糖尿病形势严峻,患病率正持续快速攀升。临床上我们发现,单纯用西药控制血糖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中医在治疗该病时立足于整体,标本兼顾,在缓解症状的同时还具有保护胰岛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等优势。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病”,病机以阴虚燥热为主,但很多T2DM患者没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的消渴病症状,且肥胖超重者居多,在中医证型分类上寒热错杂证占有一定比例,其中以中焦寒热错杂证居多,治疗上首选半夏泻心汤。该方体现了调和胃肠的中医治法,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了降糖作用,但其中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我们的前期研究也证实半夏泻心汤具有抑制胰岛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内氧化应激的作用。但目前尚缺乏关于半夏泻心汤调节胃肠激素,尤其是GLP-1方面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373594),总结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患者的诊疗特征,明确调和胃肠法干预T2DM的临床疗效,探索半夏泻心汤治疗T2DM的相关作用机制,在中医药治疗T2DM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1.分析应用中医临床路径模式治疗的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患者的数据,总结中医诊疗特征。2.评价半夏泻心汤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水平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3.探究并预测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在药理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半夏泻心汤相关机制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第一部分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的中医诊疗特征探讨通过结构化住院病历系统,采集近六年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的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性别、民族、年龄、吸烟饮酒史、T2DM病程、变异情况、主要症状体征、诊断、中医治疗方案、相关理化指标,进行统计性描述、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疗效评价。第二部分半夏泻心汤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水平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临床研究采用开放性完全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符合条件的初诊2型糖尿病受试者82人,随机均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干预措施分别为半夏泻心汤颗粒和格列美脲,疗程12周。观察两组间受试者基线指标(性别、年龄、腰围、腰臀比)的均衡性。比较受试者的主要疗效指标,包括中医证候疗效和GLP-1水平,其中中医证候疗效根据实验前后寒热错杂证证候积分的变化来评价。比较受试者的次要疗效指标包括血糖代谢水平(HbA1c、FPG、2hPG)、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抵抗水平(HOMA-IR)、胃肠激素指标(GIP、Gas、MLT、SS)、血脂、血压、BMI。此外,分别统计两组受试者呼吸,心率,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不良事件/反应等安全性指标。第三部分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半夏泻心汤干预2型糖尿病的分子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分别查找筛选出半夏泻心汤中各味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借助TCMSP和Pharmmapper获取上述活性成分关联的靶标,按照整方和亚组进行中药靶标的整合。同时,在TTD、Genecards、HPO数据库查找T2DM的作用靶标。分别取半夏泻心汤整方和各亚组中药靶标与T2DM靶标的交集。再运用String平台形成PPI网络,用Cytoscape建立网络图(活性成分-疾病-靶标)。最后用Bioconductor和R project对各组靶标交集进行富集分析,以完成生物功能注释,包括GO和KEGG通路两部分内容。结果第一部分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的中医诊疗特征探讨1.流行病学资料:纳入研究的150例患者男女比例相当(1:1.14),汉族人为主,以45岁以上中老年人为主。其中有吸烟史者共52人,有饮酒史者共43人。患者平均体重指数为26.528±4.629kg/m2,68%的患者体重指数≥24kg/m2。T2DM病程以十年以上者居多,占38.7%。16名患者由于各种变异退出路径。各项并发症中DPN的患病率最高,合并病中高脂血症的患病率最高。患者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8.797±1.787%,主要集中在7%-9%范围内,且大部分患者都存在血脂异常。2.T2DM寒热错杂证的证治特征如下:(1)证候特征:中医兼证证型统计显示瘀证出现频率最高。在寒热错杂证的相关症状中乏力、胃脘痞满、反酸嘈杂出现频率最高。舌象上,多见暗红舌,薄白苔,黄、白腻苔。脉象上,弦滑脉出现频率最高。(2)中医治疗特征: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方剂为半夏泻心汤。中药功效的频数统计显示,补益药和清热药分别位列前两位;中药的性味统计表明,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关联分析发现了 16条关联性较强,可信度高的中药组合规律,“半夏=>干姜”、“半夏=>干姜-黄芩”、“半夏=>干姜-黄芩-黄连”等。聚类分析将高频中药聚为5类,其中第1类半夏、黄芩、黄连、干姜的中药组合,结合关联分析可将其作为T2DM寒热错杂证治疗的主方。因子分析共得到了 9对高频中药组合,分别体现了针对T2DM寒热错杂证及相关兼证的对应治法。此外,中成药和中医外治法也是临床路径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3.疗效评价:完成路径治疗的134名患者,经自身前后对照,空腹血糖、血压、证候积分水平均有改善,且差异显着。第二部分半夏泻心汤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水平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临床研究1.在中医证候疗效上,半夏泻心汤能降低患者证候积分,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达到77.78%,显着优于对照组。2.在GLP-1水平上,半夏泻心汤在改善早时相的GLP-1分泌上优于对照组。3.在血糖代谢方面,半夏泻心汤治疗能降低血糖,但在血糖疗效的有效率上格列美脲组更高。4.在胰岛功能方面,半夏泻心汤治疗后HOMA-β水平未发生显着性变化,但HOMA-IR水平出现下降趋势。5.在其他胃肠激素方面,半夏泻心汤能降低Gas和MTL水平,GIP和SS水平在治疗后呈升高趋势。6.在血脂血压和BMI方面,半夏泻心汤能纠正血脂紊乱、减低体重,且作用优于格列美脲,但不具有显着改善血压的作用。7.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无受试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第三部分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半夏泻心汤干预2型糖尿病的分子作用机制1.靶标预测:分别得到BXXXT全方活性成分的靶标386个,辛开组靶标130个,苦降组257个,甘和组333个,T2DM相关靶标351个。药物与疾病靶标映射后,得到BXXXT和T2DM交集靶标58个,三个亚组药物与T2DM的交集靶标分别为:辛开组20个、苦降组46个、甘和组57个。2.网络预测:BXXXT治疗T2DM主要活性成分有槲皮素等;潜在作用靶基因有 PTGS2、AR、PTGS1、NOS2、PPARG、DPP4。PPI 网络预测的核心靶蛋白主要有IL-6、AKT1等。3.富集分析结果:靶标在GO功能上集中在核受体活动等方面。KEGG富集结果显示BXXXT全方的交集靶标主要富集于AGE-RAGE信号通路,该通路富集了 16个靶基因,BXXXT可通过Akt调节NFκB,参与细胞凋亡。而抑制AGE-RAGE通路可减少L细胞凋亡,促进GLP-1分泌,降低血糖。辛开组靶标富集程度最高通路为松弛素通路。苦降组、甘和组靶标富集程度最高通路为AGE-RAGE 通路。结论1.T2DM寒热错杂证治疗主方为半夏泻心汤,基本中药组成为半夏、黄连、黄芩、干姜,同时可配伍使用益气健脾、疏肝理气、燥湿运脾、滋阴清热、活血益气等治法的中药组合。2.半夏泻心汤治疗T2DM安全有效,不仅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状态,还有利于GLP-1的分泌,改善中医证候,缓解胰岛素抵抗,调节胃肠激素(GIP、Gas、MLT、SS)的紊乱,增强胃动力,纠正脂代谢的异常、减轻体重,为中医调和胃肠法治疗T2DM提供客观依据。3.网络药理学预测得到BXXXT治疗T2DM涉及潜在作用靶标之一为DDP4,主要信号通路为AGE-RAGE,推测BXXXT可作用于PI3K/Akt/NFκB抑制L细胞凋亡,促进GLP-1分泌,从而发挥降糖作用。
高艺玮[8](2021)在《探讨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肾虚证与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糖尿病无论在我国还是世界范围内,都属于常见病、多发病。中国的糖尿病患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一。超过半数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2型糖尿病及其周围神经病为社会、经济、个人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提示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维生素D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改善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自觉症状。维生素D的这些功能是通过改善胰岛功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及敏感性);减少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应答;营养神经;改善精神障碍等方面的作用实现的。当代中医认为维生素D与中医肾本质学说关系密切,维生素D轴可以诠释肾藏象系统的生理功能。本研究拟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肾虚证之间的相关性,十分必要。研究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肾虚证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在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之间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中选择符合纳排条件的病例,对其就肾虚证量表及生活习惯等进行电话随访,将患者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中制定的肾虚证诊断标准,分为肾虚证与非肾虚证两组。本研究所有检验指标结果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病历系统。将原始数据全部录入后,首先对入组患者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包括一般资料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情况、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等;接着对两组患者情况进行比较,包括一般资料、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等;随后对肾虚证组和非肾虚证组中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分别进行检验;最后对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本次研究中共纳入79例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其中肾虚组45例,非肾虚组34例。1.本次入组患者整体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偏低,多项重要管理目标(如空腹葡萄糖、糖化血红蛋白、BMI、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不达标,出院后自我管理意识薄弱。2.两组患者一般定性指标和一般定量指标经统计学检验均无明显差异,说明基线齐平,具有可比性。3.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中肾虚证组较非肾虚证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P<0.05),提示肾虚证患者较非肾虚证患者可能预后不佳。4.在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肾虚证组患者中,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空腹胰岛素呈正向相关性(P<0.05),在非肾虚证组中则不相关(P>0.05);在非肾虚证组患者中,血清维生素D与住院天数呈正向相关性(P<0.05),在肾虚证组中则不相关(P>0.05)。5.在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肾虚证组患者中,肾虚证量表评分与住院天数、空腹胰岛素、血磷等呈正向相关性(P<0.05),与其它指标不相关(P>0.05)。研究结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偏低的情况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中,肾虚证患者较非肾虚证更低,提示肾虚证患者可能较非肾虚证患者预后不佳。
李昌炳[9](2021)在《生麦饮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热盛伤津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生麦饮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热盛伤津证)的临床疗效,具体通过对其理论研究、有效性、安全性作出进一步分析,为生麦饮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热盛伤津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恩施州民族医院符合西医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及中医消渴诊断标准的患者64例,并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及对照组32例。均对两组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盐酸二甲双胍片。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中药汤剂生麦饮加味,疗程12个周。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早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等各项指标的变化,运用SPASS26.0软件对上述试验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前均有下降,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要好于对照组。(2)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两组患者治疗后检查结果均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试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3)TC、TG、HDL-C、LDL-C:经治疗,试验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4)安全性上两组在治疗前后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大小便等无明显差别,评价为安全,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生麦饮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热盛伤津证)疗效显着,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血糖血脂,改善中医症状,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程至伟[10](2021)在《金麦温胆汤对2型糖尿病痰瘀证不同体重患者糖脂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金麦温胆汤对2型糖尿病痰瘀证不同体重患者糖脂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集符合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痰瘀证患者60例,按体重指数分为体重正常组(体重正常指数18.5kg/m2≤BMI<24.0kg/m2)和体重超重组(体重超重指数24.0kg/m2≤BMI<28.0kg/m2)各30例。两组均在西医常规治疗上加用金麦温胆汤治疗,连续12周。分别于0、12周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胃泌素、胰高糖素及肠道菌群的变化。分析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血脂:治疗后,体重正常组与体重超重组的TG、TC、LDL-C均降低(P<0.05),HDL-C未见明显变化(P>0.05);体重超重组在降低TC、LDL-C水平上优于体重正常组(P<0.05),在降低TG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2.血糖:治疗后,体重正常组与体重超重组的FPG、2h PG、Hb A1c均降低(P<0.05);体重超重组在降低FPG、2h PG、Hb A1c水平上优于体重正常组(P<0.05)。3.胰高糖素:治疗后,体重正常组与体重超重组的胰高糖素均无明显下降(P>0.05)。4.胃泌素:治疗后,体重正常组与体重超重组的胃泌素数值均升高(P<0.05);体重超重组在升高胃泌素水平上优于体重正常组(P<0.05)。5.肠道菌群:治疗后,体重正常组与体重超重组的肠球菌属、体重正常组的大肠杆菌属数量均降低(P<0.05),体重正常组与体重超重组的柔嫩梭菌属数量均升高(均P<0.05),两组的厚壁菌属、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与体重超重组大肠杆菌属数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6.安全性:在患者服用金麦温胆汤期间,未出现明显肝肾功能损伤及不良反应。结论1.金麦温胆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痰瘀证体重超重患者的TC、LDL-C、FPG、2h PG、Hb A1c水平和升高胃泌素水平,效果优于体重正常患者。2.金麦温胆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痰瘀证体重超重患者的肠球菌属和大肠杆菌属数量,效果优于体重正常患者。3.金麦温胆汤治疗2型糖尿病痰瘀证不同体重患者具有明确的安全性。
二、参生系列方剂在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参生系列方剂在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GEO数据集探讨白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库与软件 |
2 实验方法 |
2.1 2型糖尿病GEO数据下载 |
2.2 2型糖尿病差异基因分析 |
2.3 药物靶点筛选 |
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
2.5 关键靶点验证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2型糖尿病差异基因分析 |
3.2 药物靶点与2型糖尿病靶点交集分析 |
3.3 差异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3.3.1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 |
3.3.2 差异基因通路分析 |
3.3.3 化学成分-靶点-通路分析 |
3.4 关键靶点验证分析 |
4 讨论 |
(6)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糖心平胶囊治疗糖尿病心肌病药效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综述 |
综述一 糖尿病心肌病的中医认识 |
1 糖尿病心肌病中医病名 |
2 糖尿病心肌病中医病因 |
3 糖尿病心肌病中医病机 |
4 糖尿病心肌病治则 |
5 糖尿病心肌病论治 |
6 小结与展望 |
综述二 糖尿病心肌病现代研究进展 |
1 糖尿病心肌病流行现状 |
2 糖尿病心肌病病程特征 |
3 糖尿病心肌病病理机制 |
4 糖尿病心肌病诊断策略 |
5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干预策略 |
6 小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糖心平胶囊网络药理学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糖心平胶囊对DCM的保护作用探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实验二 糖心平干预后大鼠心功能及对抗急性心肌缺血能力评价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实验三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糖心平胶囊药效机制探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件 |
(7)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疗效观察及GLP-1相关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肠促胰素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
1 肠促胰素在调节血糖稳态中的生理作用 |
2 T2DM患者肠促胰素效应的临床特点 |
3 肠促胰素类药物在T2DM中的应用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基于肠促胰素效应中药降糖机制的研究进展 |
1 中药有效成分 |
2 中药复方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
1 现代药理研究 |
2 现代临床应用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的中医诊疗特征探讨 |
1 对象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半夏泻心汤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水平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临床研究 |
1 对象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半夏泻心汤干预2型糖尿病的分子作用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件 |
(8)探讨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肾虚证与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糖尿病及其周围神经病变与维生素D水平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1 维生素D概要 |
2 维生素D缺乏与糖尿病及其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 |
3 补充维生素D治疗糖尿病及其周围神经病的研究进展 |
4 维生素D的补充方法 |
5 小结 |
综述二 维生素D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肾本质的认识 |
2 肾虚证的现代认识 |
3 维生素D与中医肾本质关联的相关进展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一般资料的收集 |
2.2 实验室化学指标的收集 |
2.3 数据统计 |
2.4 伦理学原则 |
2.5 技术路线图 |
3 研究结果 |
3.1 入组患者的总体情况 |
3.2 肾虚证与非肾虚证患者的情况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入组患者的总体情况分析 |
2 肾虚证与非肾虚证两组患者的情况分析 |
2.1 T2DM患者的肾虚证情况分析 |
2.2 两组患者基线指标分析 |
2.3 两组患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差异性分析 |
2.4 肾虚证组中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2.5 非肾虚证组中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 |
2.6 肾虚证量表评分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肾阳虚证量表及积分 |
附录2 肾阴虚证量表及积分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生麦饮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热盛伤津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1章 文献研究 |
1.1 西医对 T2DM 的认识 |
1.2 T2DM的西医治疗 |
1.3 中医对2 型糖尿病的认识 |
1.4 辨证论治 |
第2章 临床研究及结果 |
2.1 研究目的 |
2.2 一般资料 |
2.3 诊断标准 |
2.4 病例选择标准 |
2.5 研究方法 |
2.6 观察指标及检验项目 |
2.7 疗效及安全性评定标准 |
2.8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
2.9 结果及分析 |
2.10 关于此次研究的一些补充 |
第3章 讨论 |
3.1 选题背景 |
3.2 立法思想 |
3.3 药物分析 |
3.4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
3.5 不足与展望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浅析 2 型糖尿病现阶段中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
致谢 |
(10)金麦温胆汤对2型糖尿病痰瘀证不同体重患者糖脂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选择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中止、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实验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1 治疗前资料比较 |
1.1 有效样本量情况 |
1.2 体重正常组与体重超重组性别比较 |
1.3 体重正常组与体重超重组年龄比较 |
1.4 体重正常组与体重超重组口服药治疗与胰岛素治疗例数比较 |
1.5 体重正常组与体重超重组治疗前指标比较 |
2 组内治疗前后指标比较 |
2.1 体重正常组与体重超重组血脂治疗前后比较 |
2.2 体重正常组与体重超重组血糖治疗前后比较 |
2.3 体重正常组与体重超重组胰高糖素治疗前后比较 |
2.4 体重正常组与体重超重组胃泌素治疗前后比较 |
2.5 体重正常组与体重超重组肠道菌群治疗前后比较 |
3 两组治疗后指标比较 |
3.1 体重正常组与体重超重组血脂治疗后比较 |
3.2 体重正常组与体重超重组血糖治疗后比较 |
3.3 体重正常组与体重超重组胰高糖素治疗后比较 |
3.4 体重正常组与体重超重组胃泌素治疗后比较 |
3.5 体重正常组与体重超重组肠道菌群治疗后比较 |
4 安全性结果 |
讨论 |
1 糖、脂代谢异常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
2 胰高糖素异常与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关系 |
3 胃泌素紊乱与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关系 |
4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关系 |
5 中医痰瘀二要素与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关系 |
6 痰、瘀、肥胖同治与金麦温胆汤立法思想 |
7 总结 |
8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知情同意书 |
附录B 病例报告表(CRF) |
附录C 伦理审核表 |
文献综述 痰瘀病理要素、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参生系列方剂在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GEO数据集探讨白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分子机制[J]. 杨欣,李亚辉,袁龙飞,刘明,危英,徐昌君.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1
- [2]二陈降浊方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T2DM痰浊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佟欣.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3]芪参加味饮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孟杰.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4]参芪红蚁汤联合他达拉非治疗2型糖尿病性ED(气阴两虚兼瘀型)疗效观察[D]. 李向团.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少阳郁火型消渴郁证的疗效观察[D]. 王桂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6]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糖心平胶囊治疗糖尿病心肌病药效及机制[D]. 李晓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 [7]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疗效观察及GLP-1相关机制探讨[D]. 谈钰蒙.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 [8]探讨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肾虚证与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D]. 高艺玮.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 [9]生麦饮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热盛伤津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昌炳.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10]金麦温胆汤对2型糖尿病痰瘀证不同体重患者糖脂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D]. 程至伟.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糖尿病论文;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论文; 成分分析论文; 血糖指数论文; 糖尿病诊断标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