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课题研究了不同生长环境下的鲻鱼(Mugil cephalus)成鱼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分布规律、特性以及pH,温度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并对不同生境下成鱼的消化系统组织学进行了比较研究;盐度胁迫对鲻鱼幼鱼的鳃丝Na+/K+-ATP酶(NKA)活力,体含水量,鳃丝和肾脏结构的影响,并对盐度胁迫和昼夜变化情况对鲻鱼幼鱼消化酶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野生和养殖鲻鱼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通过对野生和养殖鲻鱼的消化道指数及其主要消化酶活性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探讨了离体状态下消化道淀粉酶和蛋白酶在不同温度和pH下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野生鲻和养殖鲻的消化道指数,其比内脏重、比肝重、比胃重、比肠长分别为0.043±0.001和0.048±0.004,0.009±0.001和0.007±0.000,0.008±0.002和0.007±0.000,2.886±0.301和3.158±0.141。野生鲻和养殖鲻的蛋白酶在各消化器官中的分布的活力顺序为后肠>前肠>中肠>肝胰脏>胃和前肠>中肠>后肠>肝胰脏>胃;淀粉酶分布的活力顺序为后肠>幽门>中肠>前肠>肝胰脏>胃和幽门>前肠>中肠>后肠>胃>肝胰脏。野生鲻和养殖鲻鱼比较,野生鲻鱼的消化酶活力大于养殖鲻鱼的消化酶活力且淀粉酶活力差异极显著(P<0.01),蛋白酶活力比较,肝胰脏,胃差异不显著(P>0.05),中肠差异显著(P<0.05),前肠和后肠差异极显著(P<0.01)。在鲻鱼肝胰脏、胃、前肠、中肠、后肠和幽门盲囊6部位,野生鲻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分别是40、45、45、45、40、45℃,最适pH肝胰脏为4.2,其余各部分均是7.2。养殖鲻鱼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分别是40、40、40、45、40、40℃,最适pH分别为7.2、2.2、8.0、7.2和7.2。野生鲻鱼蛋白酶最适温度,肝胰脏、胃、中肠和后肠均为45℃,前肠为50℃。养殖鲻鱼蛋白酶最适温度,肝胰脏、胃和中肠为40℃,前肠和后肠为45℃。野生和养殖鲻鱼蛋白酶的最适pH胃部为3.2,其余各部分的最适pH均是7.2。2盐度胁迫及昼夜变化对鲻鱼幼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研究了S0(盐度为0)、S10、S20、S33(对照)、S40五个盐度梯度14 d内盐度胁迫及在昼夜变化对鲻鱼幼鱼蛋白酶、淀粉酶比活力影响。结果表明:(1)盐度胁迫对鲻鱼幼鱼的消化酶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盐度的消化酶活力的变化规律都是在0~7d升高,7~14d降低,S0~S33蛋白酶活力呈上升趋势, S33~S40下降;S0~S20淀粉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S20~S33呈上升,S33~S40下降,且差异显著(P<0.05)。(2)对鲻鱼幼鱼消化酶活性昼夜变化的测定表明:蛋白酶、淀粉酶活性的最高值分别在12:00和15:00,最低值均出现在6:00.因此,夜间设置定时投喂,促进鱼类快速健康生长。3野生鲻鱼和养殖鲻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野生与养殖鲻鱼的消化系统在形态和组织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1)形态方面:食道粗而短,胃呈球型,包括贲门部、盲囊部、胃体部和幽门部4个区域,胃与肠相接处有2个指状幽门盲囊,肠道在腹腔内盘旋5圈。肝脏黄褐色,右叶较左叶大,未发现独立的胰脏。养殖鲻鱼消化道周围包裹更多脂肪,胃较小但胃腔更大,肠道比野生鲻鱼长。野生鲻鱼和养殖鲻鱼的肠道系数分别为2.909和3.080。(2)组织学研究表明:食道分扁平上皮层区域和单层柱状上皮层区域,粘膜肌层较厚;野生鲻鱼食道粘膜层的表面可见角质化细胞,野生鲻鱼纵行的肌束更粗。胃粘膜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在贲门部和盲囊部有丰富的胃小凹和胃腺,养殖鲻鱼的粘膜褶及小粘膜褶高度大于野生鲻鱼。胃体部的粘膜层上皮中有较多的呈空泡状的杯状细胞,胃体部和幽门部肌层较厚,几乎为整个胃壁的厚度,野生鲻鱼胃壁肌层更厚。幽门盲囊组织学特征与前肠类似,上皮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丰富的微绒毛形成明显的纹状缘,上皮中杯状细胞的数目明显增多,前肠多于中肠,后肠的杯状细胞最多,且养殖鲻鱼多于野生鲻鱼。野生鲻鱼伸向腔内的粘膜褶,呈分支状,不规则,养殖鲻鱼无分支,呈长条状。肝脏中肝小叶不明显,肝细胞索明显。胰腺呈弥散状分布于胃、肠、总胆管等的周围的系膜中。4盐度胁迫对鲻鱼幼鱼鳃丝Na+/K+-ATP酶(NKA)活力和体含水量的影响研究环境盐度急性胁迫对鲻鱼幼鱼(鳃丝Na+/K+-ATPase(NKA)活性及体内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幼鱼从S33(盐度33)的对照组中直接转移至S0(盐度0)、S10、S20、S33和S40的水体中,随盐度降低各盐度处理的死亡率迅速升高。各处理组鱼的鳃丝NKA活性在最初3 d内出现一定波动,随后变化平稳。实验结束时(12 d),NKA活性随盐度梯度呈“∩”型分布,最终(12 d时),S10、S20处理组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S33处理组活性最低。不同盐度的去内脏组和全鱼组含水量比较结果显示,S0>S20>S10>S33>S40和S20>S0>S10>S33>S40。从总体结果来看,鲻鱼幼鱼在9 d左右适应不同盐度的水环境。在稳定期,全鱼组(12 d)与去内脏组(14 d)比较,除S0处理组的鲻鱼含水量去内脏组大于全鱼组,其余各组都是全鱼组大于去内脏组。5盐度胁迫对鲻鱼幼鱼鳃和肾组织结构的影响采用组织切片技术,研究了不同盐度下鲻鱼幼鱼鳃和肾的显微结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与渗透压调节的关系。结果显示,(1)随着盐度升高,鳃小片逐渐变窄,间距变小,鳃丝和鳃小片上泌氯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变大。泌氯细胞集中分布在鳃小片基部,且向两侧扩布。高盐组度的S40组,鳃小片上皮出现分离脱落现象。(2)随着盐度梯度的升高,肾小球及各级肾小管的结构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