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适应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AS,正式与非正式沟通,匹配,情境双元能力
适应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吴亮,吕鸿江[1](2019)在《复杂适应视角下团队正式与非正式沟通及其匹配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的"合法系统""影子系统"等概念,引入情境双元能力核心变量,提出了叁条路径模式,探讨团队正式与非正式沟通及其匹配影响绩效的权变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团队正式沟通通过情境利用能力的路径影响短期绩效,非正式沟通对其有阻碍效应;团队非正式沟通通过情境探索能力的路径影响长期绩效;团队正式与非正式沟通匹配通过情境双元能力的路径影响短期和长期绩效,正式与非正式沟通发挥互补效应。产业类型分别对正式与非正式沟通发挥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经济经纬》期刊2019年06期)
何蓓婷,安然[2](2019)在《中方外派管理者的跨文化适应压力及应对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外派管理是跨国企业亟待解决的战略难题。本文整合压力-应对和资源保存理论,探索中方外派管理者的跨文化适应压力及应对机理。运用诠释性质性研究,通过与27位外派管理者的深度访谈,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数据分析发现:①中方外派管理者的跨文化适应压力-应对过程包括"压力-资源-策略-结果",在应对资源的影响下,中方外派管理者的应对策略相对积极且对情境高度依赖。②混合关系资源增益能有效缓解跨文化适应压力,因而产生相对积极的适应结果。最终建构了"中方外派管理者的跨文化适应压力及应对"理论框架,为既有研究贡献了基于中国情境的新知与解释,并能为中方外派管理实践提供启示与借鉴。(本文来源于《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李慧阁[3](2018)在《骨骼肌运动性表型适应的表观遗传学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动引起的机体细胞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增强可以有效改善组织细胞的糖、脂代谢状态,提高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机体心肺、血管和神经等系统的功能。近年随着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深入,发现运动产生的健康效应是机体应答良性刺激所产生的促进机体代谢适应的表观遗传学修饰作用。对表观遗传学修饰的机制、运动介导的表观遗传学效应及改善代谢性疾病机理进行概述,为倡导全民健身和以有氧运动作为防治代谢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体育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钟楚[4](2018)在《水分胁迫下水稻氮素利用及其适应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水资源紧缺和气候异常导致的干旱风险增加,以及不合理施肥导致的氮肥利用效率下降是水稻生产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水稻体内氮(N)的优化配置对水稻N高效利用和水分胁迫适应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关于水分调控水稻N利用及其与水分胁迫适应之间关系的机理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籼粳杂交稻‘甬优538’、杂交粳稻‘嘉优5号’和杂交籼稻‘中浙优1号’为材料,采用水培和盆栽试验:(1)研究了水分胁迫对水稻体内N利用的影响;(2)研究了水稻叶片N分配在协调N利用效率与水分胁迫适应中的作用;(3)分析了干旱对水稻叶片N代谢的影响及其与水分胁迫适应的关系;(4)通过比较不同N水平下水分胁迫对水稻叶片碳氮代谢的影响,解析了N调节水稻适应水分胁迫的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水分胁迫对高N条件下‘甬优538’植株的N利用指数(NUI)没有显着影响,而显着降低了‘中浙优1号’的NUI。根系对水分胁迫下水稻N利用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NUI与根中N分配比例呈显着正相关。基因表达和~(15)N示踪结果表明,水分胁迫降低了‘甬优538’对N的吸收,促进了其地上部N向根中的再转移而降低了地上部N浓度。同时,水分胁迫降低了‘甬优538’根中的糖酵解,促进了根中可溶性糖和碳的积累。相反,‘中浙优1号’在水分胁迫下仍维持较高的N吸收活性,而N同化下降,根中NH_4~+和氨基酸积累增加,阻碍了水分胁迫下N由地上部向根中的再转移。此外,水分胁迫增加了其根系糖分解代谢,降低了生物量积累。结果说明,水分胁迫下适当降低根系N吸收和糖酵解促进水稻对体内N的高效利用。2.叶片N在光合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与光合氮素利用率(PNUE)呈显着正相关,光合器官羧化系统和生物能学组分中的N分配比例是高N和水分胁迫处理下PNUE的2个主要限制因素。N在光合器官与非光合器官之间,以及光合器官各组分之间的协调分配对水稻权衡PNUE和水分胁迫适应有重要作用。低N条件下,植株通过降低捕光系统中的N分配比例,并增加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或通过减少细胞壁中的N分配比例来维持PNUE在水分胁迫下的稳定。而在高N条件下,水稻通过提高非光合器官中的N分配比例,牺牲PNUE以适应水分胁迫。3.N代谢在水稻光合作用适应水分胁迫中的作用具有多样性。水分胁迫下‘中浙优1号’NO_3~-的还原增加,而GDH、GOT和GPT活性受影响较小。NO_3~-还原与NPQ协同提高了热耗散能力,对光合作用起到保护作用。虽然‘嘉优5号’NR活性在干旱下增加,但其NO_3~-积累却显着增加,而GDH、GOT和GPT活性在干旱下主要表现为上升,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在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下积累增加。‘嘉优5号’在干旱下NO_3~-和氨基酸积累增加主要起到渗透调节作用。4.与低N处理相比,高N处理缓解了水分胁迫对水稻光合速率的抑制百分率54.1%。水分胁迫下,高N处理植株光呼吸过程中的Ser代谢增强,从而提高了谷胱甘肽的合成和增强了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缓解了水分胁迫对植株的氧化胁迫伤害。高N处理使水分胁迫下GS2上调,同时AspAT和GGAT活性以及PEPC回补反应增强,增加了N同化所需碳骨架2-OG的供应,增强了光呼吸释放的NH_3的再同化。高N处理还增加了水分胁迫下糖和淀粉的合成以及RuBP的再生。而低N条件下,水分胁迫促进了蛋白质水解、降低了NH_3同化,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也由于谷胱甘肽合成减少而失衡,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叶绿体的正常功能。结果表明,高N水平通过协调水稻C、N代谢,保护光合作用的生物化学作用,促进水稻光合作用对水分胁迫的适应。综上所述,水稻在N利用和水分胁迫适应之间存在着平衡。适度减少根系N吸收和同化物损耗是水分胁迫下水稻维持对体内N高效利用的生理基础,而牺牲N利用效率以增强抗逆能力,是水稻适应水分胁迫的一个重要策略,维持或提高水分胁迫下水稻的N代谢水平对提高水稻对胁迫的适应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水稻N利用和抗逆调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结果对进一步解析水稻N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调控机理及其与抗逆之间的关系提供一定的基础,对提高水稻N利用效率、实现农田N优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12-01)
李程程[5](2018)在《松嫩平原披碱草属植物对模拟采食干扰的响应及其适应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经常遭受不同动物采食,其地上部分被采食的部位有心叶、叶片或花序,造成植物顶端优势(apical dominance)的去除,或光合生产构件的损失。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对动物的不同采食形成了保护机制和生态适应对策(ecological adaptation strategy)。植物在受损后所表现的补偿性生长除与自身结构特点有关外,还与发生受损的时间、强度及恢复的时间等有关。开展模拟动物采食对丛生型禾草无性系生长的影响与适应性调节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研究采取去顶和刈割两种方式,以披碱草属(Elymus Linn.)的麦宾草(Elymus tangutorum)、圆柱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肥披碱草(Elymus excelsus)为共同研究材料,对2年生实验小区同生群(cohort)进行了相同的实验设计与处理,分析了叁种丛生型禾草分株及芽的生长和生产、营养繁殖力和物质生产力等数量特征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变化,比较分析了叁种丛生型披碱草属植物在模拟采食胁迫下所采取的共同适应规律性和种间差异性,创建了分株及芽数量的补偿系数估计方法及芽流分析模式。获得了以下研究成果和结论:(1)叁种披碱草属丛生型禾草分株数量及生物量对模拟采食处理时期的响应有明显差异。其中,抽穗期去顶显着增加麦宾草分株数量和生物量,圆柱披碱草和肥披碱草分株数量对去顶时期无响应,拔节期去顶显着减少圆柱披碱草总分株生物量,不同去顶时期对肥披碱草分株数量和生物量均无显着影响;在处理强度上,50%中度去顶显着增加麦宾草和圆柱披碱草分株数量,75%重度去顶显着增加肥披碱草分株数量和圆柱披碱草分株生物量;25%、50%刈割显着增加麦宾草和圆柱披碱草分株数量和生物量,100%重度刈割显着降低肥披碱草分株数量和生物量。叁种禾草分株数量及生物量对处理后生长时间的响应具有一致性,在完熟期均为超补偿及等补偿生长,在果后营养期均为等补偿或欠补偿。(2)叁种披碱草属丛生型禾草苗芽数量对模拟采食处理时期的响应不同。去顶时期对麦宾草苗数量无显着影响,只有抽穗期显着增加其芽数量;去顶时期对圆柱披碱草芽数量无显着影响,只有抽穗期去顶显着降低其苗数量;拔节期去顶显着降低肥披碱草苗数量,抽穗期去顶则显着增加其芽数量。在处理强度上,不同去顶强度对麦宾草苗芽数量无显着影响,50%中度去顶显着降低圆柱披碱草苗数量,去顶强度对其芽数量无显着影响;100%重度去顶显着降低肥披碱草苗芽数量;25%轻度刈割显着增加麦宾草苗芽数量,50%中度刈割显着提高了圆柱披碱草苗芽数量,100%重度刈割显着降低肥披碱草的苗芽数量。叁种禾草苗和芽数量对处理后不同生长时间的响应不同,麦宾草和圆柱披碱草苗和芽数量在完熟期为超补偿,果后营养期为等补偿生长,肥披碱草完熟期为等补偿,果后营养期为等补偿或欠补偿生长。(3)叁种披碱草属丛生型禾草芽流结构对模拟采食处理时期及强度的响应具有差异性。抽穗期中度去顶麦宾草营养株及其分蘖芽比例分别减少1.8%和6.68%,生殖株分蘖芽比例增加2.69%;圆柱披碱草营养株比例减少1.31%,营养株分蘖芽及生殖株分蘖芽比例分别增加1.51%和0.17%。拔节期中度去顶肥披碱草营养株及其分蘖芽、生殖株芽数量比例分别增加1.53%、2.41%和3.78%,苗比例减少5.14%。(4)叁种披碱草属丛生型禾草营养繁殖力和生产力对模拟采食处理时期的响应具有差异性。去顶时期对麦宾草营养繁殖力无显着影响,只有拔节期去顶显着降低其生产力;去顶时期对圆柱披碱草生产力无显着影响,只有拔节期去顶显着降低营养繁殖力,抽穗期去顶显着降低肥披碱草营养繁殖力,拔节期去顶显着降低其生产力。在处理强度上,25%轻度去顶显着降低麦宾草营养繁殖力,50%中度去顶显着降低圆柱披碱草和肥披碱草的营养繁殖力,去顶强度对麦宾草和圆柱披碱草的生产力无显着影响,100%重度去顶显着降低肥披碱草的生产力;75%刈割显着降低麦宾草营养繁殖力,25%轻度刈割显着增加圆柱披碱草营养繁殖力;刈割对肥披碱草营养繁殖力和生产力均无显着影响。叁种披碱草属禾草营养繁殖力和生产力对去顶后生长时间的响应具有差异性,在营养繁殖力上,麦宾草在完熟期为欠补偿及等补偿生长,果后营养期为等补偿生长;圆柱披碱草基本维持等补偿生长;肥披碱草在完熟期为等补偿,果后营养期为等补偿兼欠补偿生长。在生产力上,叁种禾草在完熟期和果后营养期均为等补偿或欠补偿生长。(5)肥披碱草中度模拟采食显着提高胞间二氧化碳含量、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着降低净光合速率。刈割5h后,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显着升高,茎内显着降低,根内显着升高;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均显着增加;脯氨酸(Pro)显着增加,可溶性蛋白(BCA)显着降低;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POD)、丙二醛(MDA)均显着升高。本研究结果表明,肥披碱草刈割后能迅速动员植株体内的光合作用、抗氧化剂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以提高适应性。叁种披碱草属丛生型禾草在分株数量及生物量、芽数量、芽流结构、营养繁殖力和生产力等数量特征对模拟采食的响应,既存在趋同适应(convergence adaptation),也存在趋异适应(divergence adaptation)。(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12-01)
张挺,郭威,智一歌[6](2018)在《复杂适应系统涌现机理研究——以信阳郝堂村农村金融创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综述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理论最早由约翰霍兰(John Holland)于1994年提出,经过后续学者的研究其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被应用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多个研究领域。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研究集中体现在生态保护方面,比如:吴巍等人(2016)运(本文来源于《智慧中国》期刊2018年10期)
赵丽梅,孙艳华[7](2018)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阈的科研团队内部知识整合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阐释科研团队内部知识整合理念的基础上,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基本分析视角,从团队式生产行为、参与人角色的多重性、知识整合模式的多样化、主客体相互作用等多个维度论述了团队内部知识整合的内涵,并从行动主体构成、主体联系多样化、主体的自组织和适应性进化行为、鲁棒性、复杂自适应性以及团队内部知识整合的不确定性等方面剖析了团队内部知识整合的特征,以及知识整合的复杂适应流程,最后从个体参与规则和总体的利益分配规则等角度论述了团队内部知识整合规则。(本文来源于《现代情报》期刊2018年08期)
戴胜利,李迎春[8](2018)在《基于复杂性机理的长江流域水污染动态适应治理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仍面临地方政府本位主义难以消除、废污水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合作治理存在较多矛盾等困境。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设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表明,开展跨域环境治理需以更深层次的治理复杂性来应对问题的复杂性。通过分析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复杂性机理,即治理问题的内生性、治理主体的"米字型"竞合机理以及治理环境的交互作用机理,设计出动态适应双环治理系统,并从地方政府层面设计该治理框架的保障机制,以期为长江流域水污染问题的有效治理提供决策参考。(本文来源于《环境保护》期刊2018年15期)
刘永红[9](2018)在《转型期设计企业适应EPC管理节奏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市场资源配置融合趋势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传统设计企业介入EPC管理领域。然而EPC管理流程和运行节奏与传统的设计行业在工作理念、界面、风险划分、利益相关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参建各方有必要根据项目的内在需求和发展规律对管理节奏进行调整与适应。通过提炼若干影响EPC管理节奏的要素单元并予以适应性系统分析,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关键链展开节奏控制,深入探讨了EPC项目节奏管理体系架构设计,节奏管理的涵义、节奏管理界面的基本功能和特征、对节奏管理实施阶段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剖析,对转型期设计企业的EPC管理具有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工程管理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郭晓萌[10](2018)在《组学工具解析盐碱菌独特的环境适应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盐碱菌是能在高盐和高pH的极端环境中生长的极端微生物。盐碱菌适宜生长在盐度为0.5mol/L和碱性pH9.0之上的环境中。其独特的功能使其在许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论文采用第二代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 4000对耐热嗜盐碱细菌Natranaerobius trueperi DSM 18760~T和嗜盐碱古菌Natronolimnobius baerhuesisis CGMCC 1.3597~T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采用第叁代测序技术PacBio RS II对嗜热盐碱古菌Natronolimnobius aegyptiacus JW/NM-HA 15~T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基因组序列分析揭示存在大量与极端环境独特的适应机理相关的基因。采用iTRAQ蛋白组学技术对嗜热盐碱细菌Natranaerobius thermophilus JW/NM-WN-LF~T进行蛋白组学分析。通过对3M Na~+、pH8.8和42℃与4M Na~+、pH9.8和52℃两个条件下菌株的总蛋白分析,共检测到2213个蛋白质。比较两个条件下差异蛋白,共同上调差异蛋白有203个,共同下调差异蛋白有147个。检测到的蛋白质包括合成和转运甘氨酸甜菜碱的蛋白质,说明该菌可以利用相容性溶质策略适应极端环境。此外,还检测到一些和Na~+、K~+转运有关的蛋白质,这些蛋白有助于在高碱环境下维持细胞内pH稳态以及细胞质的酸化。利用RNA-seq测序对嗜热盐碱细菌Natranaerobius thermophilus JW/NM-WN-LF~T转录组进行分析,预测得到新的转录本和转录起始位点。分析转录组和蛋白组差异基因一致率,相同的上调基因有92个,下调基因有108个。这些基因可能对揭示极端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机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13)
适应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外派管理是跨国企业亟待解决的战略难题。本文整合压力-应对和资源保存理论,探索中方外派管理者的跨文化适应压力及应对机理。运用诠释性质性研究,通过与27位外派管理者的深度访谈,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数据分析发现:①中方外派管理者的跨文化适应压力-应对过程包括"压力-资源-策略-结果",在应对资源的影响下,中方外派管理者的应对策略相对积极且对情境高度依赖。②混合关系资源增益能有效缓解跨文化适应压力,因而产生相对积极的适应结果。最终建构了"中方外派管理者的跨文化适应压力及应对"理论框架,为既有研究贡献了基于中国情境的新知与解释,并能为中方外派管理实践提供启示与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适应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吴亮,吕鸿江.复杂适应视角下团队正式与非正式沟通及其匹配机理研究[J].经济经纬.2019
[2].何蓓婷,安然.中方外派管理者的跨文化适应压力及应对机理[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9
[3].李慧阁.骨骼肌运动性表型适应的表观遗传学机理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8
[4].钟楚.水分胁迫下水稻氮素利用及其适应机理[D].华中农业大学.2018
[5].李程程.松嫩平原披碱草属植物对模拟采食干扰的响应及其适应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6].张挺,郭威,智一歌.复杂适应系统涌现机理研究——以信阳郝堂村农村金融创新为例[J].智慧中国.2018
[7].赵丽梅,孙艳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阈的科研团队内部知识整合机理研究[J].现代情报.2018
[8].戴胜利,李迎春.基于复杂性机理的长江流域水污染动态适应治理模式研究[J].环境保护.2018
[9].刘永红.转型期设计企业适应EPC管理节奏机理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8
[10].郭晓萌.组学工具解析盐碱菌独特的环境适应机理[D].山西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