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理论的图像分割区域法研究

基于模糊理论的图像分割区域法研究

论文摘要

图像分割就是指把图像分解成各具特性的区域并提取出感兴趣目标的技术和过程。它是由图像处理到图像分析的关键步骤,在图像工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并且已在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和医学图像处理等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众多的分割算法中,基于模糊系统理论和区域法的分割技术是图像分割领域中极其重要和应用相当广泛的算法。首先由于图像在成像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要分割的目标与背景之间一般都带有一定的相似性和不确定性,而模糊集合论及由此而发展起来的模糊信息处理技术,对处理带有模糊不确定性的事件及对不精确知识的描述与处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区域分割法则是利用同一对象区域内部的均匀性,依照共同的图像属性来划分图像区域。分割的目的是把图像中的每个象素都赋予一个类别的属性,使得具有预定义属性的象素都聚集在同一个类别之中。因此,本文主要对基于模糊理论的图像分割区域法进行了研究。在方法学上,重点研究了三类目前较为新颖的分割算法,基于信息熵的图像分割方法,基于过渡区提取的图像分割方法,以及基于图论聚类的分割方法,并对三种方法的分割效能进行量化比较。在基于信息熵的图像分割方法中,结合模糊理论和概率论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隶属划分的Renyi熵分割算法。调节参数α的使用对信息的度量更具有一般性和灵活性。由于在样本个数固定时,减少分类错误率的办法是增加新的独立特征组成高维特征矢量,使得在低维矢量空间中未显现的特征在高维矢量空间中显现出来。因此,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三维直方图的最大Renyi熵分割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模糊概率描述,然后在条件概率和条件熵的基础上提出模糊划分熵的新定义。实验表明该方法分割出的目标会在二维直方图上形成一个由直线段与高次双曲线围成的凸形区域,它是区分目标和背景的关键区域,因而可以较精细地分析该区域内象素的归属。后者则利用了象素点的灰度分布信息和邻域空间相关信息,关键区域扩展为一个面和高次双曲面围成的区域,且由于考虑了图像的局部空间信息,即便在图像低对比度和低信噪比时,也可以排除一些噪声的干扰,分割的效果及稳定性较前者有明显增强。在基于过渡区提取的图象分割算法中,首先对传统的过渡区提取理论进行了回顾,传统方法在计算高端剪切和低端剪切有效平均梯度曲线时,当背景区域出现变化幅度很小灰度值波动时,曲线则会发生极大的变化,从而无法保证曲线的单峰特性,导致求得的过渡区可靠性差。因此提出了基于模糊形态学预处理和小波能量特征比变换的过渡区提取与分割算法,从而可以得到较理想的过渡区灰度分布范围。传统图论聚类法由于是以样本数据的局域连接特征作为聚类的主要信息源,这造成该方法在图像处理领域应用的缺陷,即无法处理类之间相互很接近的数据。另外,在初始化时由于将每个象素作为一类这样使得数据处理量极大,计算效率低。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关系约束的图论聚类分割算法。改进算法不但考虑了节点与区域之间的空间特征分布,而且在初始化时将灰度相同的象素划分为一类,这样不仅缩减了算法所需的存储空间而且使得数据处理的复杂度得到了极大改善。进一步地,在生成完全图时利用模糊相似关系给结点对对应的边赋权值,从而提出了一种模糊最大树图论聚类的图像分割新算法。构造一种简单有效且符合实际应用的模糊相似关系,引入了模糊逻辑,从而可以很好地刻画混合区域的不精确性,达到有效分割的目的。最后本文给出了一套图像分割质量评价算法。利用图像的模糊度来衡量图像分割的质量,并设计了一种实用的非线性映射函数,将图像从空间域变换到模糊性质域。构造评价模型并结合一系列实例对算法性能进行评价并分析评价结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图像分割的研究内容
  • 1.3 图像分割现状综述
  • 1.3.1 基于区域的分割方法
  • 1.3.2 基于边缘检测的方法
  • 1.3.3 聚(分)类分割方法
  • 1.3.4 基于特定理论的分割方法
  • 1.3.5 图像分割质量评价
  • 1.4 图像模糊性分析
  • 1.5 基于模糊理论的图像分割技术研究概况
  •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7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模糊学理论
  • 2.1 引言
  • 2.2 模糊集概念及相关运算
  • 2.3 模糊关系
  • 2.4 几种常用的模糊分布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模糊理论和信息熵的图像阈值分割技术
  • 3.1 引言
  • 3.2 模糊熵
  • 3.2.1 模糊熵定义
  • 3.2.2 图像的模糊熵定义
  • 3.3 一维最大模糊熵分割原理及优缺点分析
  • 3.3.1 算法原理
  • 3.3.2 应用分析
  • 3.4 基于模糊理论的二维隶属划分 Renyi熵分割算法(2DFR)
  • 3.4.1 方法描述
  • 3.4.2 实验对比分析
  • 3.4.3 本段小结
  • 3.5 三维最大模糊 Renyi熵分割算法(3DFR)
  • 3.5.1 方法描述
  • 3.5.2 蚁群算法寻优
  • 3.5.3 实验对比分析
  • 3.5.4 算法复杂性分析及相关参数的讨论
  • 3.5.5 本段小结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模糊理论和过渡区理论的图像分割技术
  • 4.1 引言
  • 4.2 过渡区理论
  • 4.2.1 平均梯度法定义的过渡区
  • 4.2.2 高梯度象元法定义的过渡区
  • 4.2.3 分割流程
  • 4.2.4 传统过渡区算法优缺点分析
  • 4.3 模糊形态学
  • 4.3.1 模糊形态学技术研究热点
  • 4.3.2 模糊形态学运算
  • 4.4 图像形态学处理
  • 4.4.1 多结构元二级级联模糊形态滤波
  • 4.4.2 对比度调节
  • 4.4.3 本段小结
  • 4.5 基于能量特征比的图像过渡区提取与分割
  • 4.5.1 能量特征理论
  • 4.5.2 能量特征图及过渡区提取与分割实验
  • 4.5.3 本段小结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模糊理论和图论聚类的图像分割技术
  • 5.1 引言
  • 5.2 图论聚类理论
  • 5.3 空间关系约束的图论聚类算法(SGTC)
  • 5.3.1 算法改进
  • 5.3.2 实验对比分析
  • 5.3.3 本段小结
  • 5.4 模糊图论聚类算法(MGTC)
  • 5.4.1 模糊最大支撑树算法
  • 5.4.2 模糊相似性关系的建立
  • 5.4.3 实验分析
  • 5.4.4 本段小结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图像分割质量评价
  • 6.1 引言
  • 6.2 评价准则
  • 6.2.1 定性准则
  • 6.2.2 定量准则
  • 6.3 三种常规性能评价
  • 6.3.1 抗噪性能评价
  • 6.3.2 运算时间评价
  • 6.3.3 人工干预参数
  • 6.4 基于优度法的图像分割性能评价
  • 6.4.1 映射函数的选取
  • 6.4.2 模糊度测度
  • 6.4.3 评价模型
  • 6.4.4 实验与分析
  • 6.5 本章小节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7.2 图像分割领域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基于模糊理论的图像分割区域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