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主要以威尔第晚期的两部歌剧《奥泰罗》和《法斯塔夫》中的两个主要男中音声部角色亚戈、法斯塔夫为主要研究对象。论文以分析晚期威尔第男中音角色的唱腔和结构为切入点,探讨威尔第使音乐结构和戏剧结构取得高度统一的具体手法,进而考察威尔第在创作晚期对继承与创新之间关系的把握。论文首先回顾威尔第以前的男中音声部角色创作的概况,初步总结了威尔第重视使用男中音声部的原因:歌剧创作的主题与立意的需要以及威尔第本人的偏好。论文以一定的篇幅分析和归纳了威尔第早、中期的男中音声部创作的成就与特点,概括和梳理了威尔第男中音声部角色创作由早期阶段的模仿、探索适当融入威尔第的个性创意,到中期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并适当借鉴前人的经验,使其创作质量不断提高,最终真正确立威尔第本人的艺术地位,并形成独具威尔第特色的音乐风格和特点的历史进程。论文重点讨论了在威尔第的歌剧创作进入晚期以后,在受到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本国创作潮流影响的情况下,威尔第男中音声部角色的创作手法上若干重大的革新以及对传统的借鉴和吸收。一、坚持意大利歌剧重视人声的传统,但男中音角色在戏剧发展中的作用更为明显和重要。男中音角色成为统领戏剧发展的核心。其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性格心理更为复杂多面。戏剧的焦点不再拘泥于具体事件的展示,而着眼于对亚戈、法斯塔夫角色的塑造和人性、心理的展现。戏剧动作的发展和人物个性的展示基本以男中音角色核心。二、坚持意大利歌剧的传统程式,独唱、重唱、合唱等基本手法得以延留,但声乐旋律逐步淡化原先的歌唱性强、结构工整、对称的特点,转一长短不一的咏叙性的自由句式占主导地位,从而使得男中音的旋律更接近剧词本身的语义、语音和语势。在男中音的旋律中,歌唱和叙述自由转换的咏叙调占据主要地位,辅以少量的纯宣叙调和咏叹调,利于灵活有效地表现男中音角色的心理活动展开戏剧动作。三、人声与乐队关系处理上的继承与创新。乐队的表现力和作用的加强与人声的戏剧表现作用相辅相成。乐队摆脱了早期仅仅服务于人声的陪衬的状况,而具有了独立的表现功能和戏剧作用。同时,人声的地位没有被削弱。连贯流畅的乐队作为基本的依托和骨架承载着形态细碎化、微型化、自由化的男中音旋律,使得人声与乐队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歌剧的音乐结构与戏剧的发展的结构更加吻合、同步。主导动机、半音化的和声得到了运用,但停留于渲染色彩丰富效果而不具有结构的意义。四、男中音声部角色参与的音乐戏剧模式上的继承与创新。音乐戏剧结构的拓展分为横向与纵向两种模式。横向方面,从中期开始,威尔第就开始不断探索、采用各种拓展结构规模的方案,把小的分曲单位连缀成较大规模的结构,采用侵入终止、临时转调,通过主导音型或动机的贯穿,将零散的材料拼贴成统一的结构等手段加强不同音乐戏剧线索之间的衔接,从而加强音乐的连续性。侵入终止、临时转调是晚期拓展横向结构规模的主要方法。在纵向结构上,由于乐队水平和表现力的提高,人声结构自在性的弱化,承载音乐结构的主体由人声转移到乐队,乐队的连续进行和延展打破了以声乐分曲为单位结构的音乐结构模式。人声和乐队的关系由早期的乐队服务于人声的单维线性结构发展到中期的人声以乐队互为平的二维平行结构(以parlante最为常见。意为“说唱”,详见正文注释13)。进入晚期以后,威尔第丰富和发展了concertato(意为“交唱”,详见正文注释14)的结构程式,使得乐队与人声借助古老的concertato结构样式进行复杂的交织、叠置,最后发展成为多维、复合的音乐结构。因此,在威尔第晚期的男中音声部角色创作中呈现出三种音乐戏剧模式并存的局面。亚戈、法斯塔夫、福德等的角色塑造基本采用二维平行结构和多维复合结构为主,少量辅以传统的单维线性结构为主的模式相结合的模式。三种结构模式的并存,不仅体现了威尔第晚期男中音声部角色创作中在音乐戏剧结构模式上的继承与创新,同时也使得男中音和其他声部旋律获得了更大的表现空间和结构自由,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织体和结构样式,极大地拓展了音乐的戏剧容量,提高了戏剧表现的效率。五、主题再现等传统表现手法在晚期威尔第男中音声部角色创作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戏剧意义。既有传统主题的前后呼应,也有短小的节奏主导动机的贯穿。调性、配器等传统的手法也被赋予了新的指代意义。音乐的表现手法由早、中期的粗略表现发展成为晚期的微型化、精确化、多元化(如乐队中颤音手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戏剧意义。论文最后了得出了结论:威尔第男中音声部角色的创作,在始终坚持意大利歌剧的传统程式和人声为主体的传统的同时,他根据时代的特点和戏剧本身的需要,加强乐队的表现力,改良男中音的声乐语汇,拓展横向的结构规模,建立了人声与乐队纵向的多维、复合的组合样式。音乐戏剧表现的手段由人声扩展到人声及调性、节奏、配器等多个层面,实现了继承与创新之间的高度统一。总之,威尔第晚期的男中音声部角色是莎士比亚杰出的戏剧创意,博伊托的天才剧本和威尔第伟大的戏剧感觉和音乐才华的最优组合。威尔第把男中音声部角色的创作与他的歌剧整体的艺术质量一同推向了巅峰。威尔第不仅以男中音声部角色的创作提升了歌剧创作的成就,也提升了男中音角色的地位。威尔第晚期的男中音角色无论是声音技术、音乐表现还是舞台表现都是最具有难度和挑战性的经典角色。亚戈是最伟大的戏剧男中音角色,而法斯塔夫则是最伟大的喜剧男中音角色。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威尔第的歌剧特点[J]. 黄河之声 2017(22)
- [2].萧瑟之宴(上) 关于米兰,关于威尔第[J]. 音乐爱好者 2018(08)
- [3].浅谈歌剧对美声唱法发展的作用[J]. 北方音乐 2017(07)
- [4].威尔第歌剧男高音演唱风格分析——以《弄臣》为例[J]. 北方音乐 2017(07)
- [5].历史上的正歌剧:威尔第的《埃尔纳尼》[J]. 歌剧 2018(11)
- [6].父女情真深似海——威尔第与《西蒙·波卡涅拉》[J]. 歌剧 2017(04)
- [7].浅析威尔第歌剧《命运之力》的创因及地位[J]. 黄河之声 2016(14)
- [8].威尔第歌剧中花腔女高音的角色对比[J]. 艺术教育 2015(05)
- [9].指挥威尔第《安魂曲》的技术处理初探[J]. 安徽教育科研 2019(02)
- [10].论合唱在威尔第歌剧中的重要地位[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06)
- [11].“歌剧之王”威尔第的故事(二)[J]. 琴童 2018(05)
- [12].“歌剧之王”威尔第的故事(三)[J]. 琴童 2018(06)
- [13].难忘的时代经典(上)——威尔第两部歌剧电影的比较[J]. 散文百家 2018(06)
- [14].“歌剧之王”威尔第的故事(四)[J]. 琴童 2018(07)
- [15].难忘的时代经典(下)——威尔第两部歌剧电影的比较[J]. 散文百家 2018(07)
- [16].浅析威尔第歌剧创作初期的艺术特点[J]. 参花(下) 2017(05)
- [17].威尔第歌剧对美声唱法的审美及技术要求之我见[J]. 明日风尚 2017(07)
- [18].威尔第歌剧《弄臣》的艺术风格[J]. 青年文学家 2016(09)
- [19].威尔第对意大利歌剧的继承和发展[J]. 作家 2014(06)
- [20].威尔第晚期歌剧[J]. 歌剧 2013(12)
- [21].威尔第的晚年突破[J]. 上海文化 2013(09)
- [22].威尔第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探析[J]. 音乐大观 2013(05)
- [23].爱当农民的歌剧家 威尔第:音乐世界的莎士比亚[J]. 国家人文历史 2013(16)
- [24].少年威尔第的故事[J]. 儿童音乐 2010(09)
- [25].威尔第的歌剧创作对意大利美声唱法的贡献[J]. 北方音乐 2016(04)
- [26].谈威尔第歌剧的音乐特点及演唱心得——以歌剧《麦克白》中的咏叹调《啊!这双父亲的手》为例[J]. 戏剧之家 2016(05)
- [27].纯正的威尔第风格——歌剧《西蒙·波卡涅拉》观后[J]. 歌剧 2016(04)
- [28].威尔第塑造悲剧性人物的手法特征!——以歌剧《弄臣》中利哥莱托的形象塑造为例[J]. 当代音乐 2016(17)
- [29].“歌剧之王”威尔第的故事(六)[J]. 琴童 2018(09)
- [30].威尔第歌剧二重唱的艺术表现特征——以歌剧《弄臣》为例[J]. 作家 2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