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830011)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然而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再加上土地资源退化严重,所以积极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便显得尤为重要了。有鉴于此,本文基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评估进行探析,解释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概念,阐述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及其质量评估的意义,最后基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耕地质量评估进行相关研究,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评估
1.土地开发整理概述
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在相应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实际用地需求,对那些未被利用、低效利用以及不科学利用的土地,在一定资金和人力支持下而制定和实施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四大方面,一是土地平整,二是田块合并,三是沟渠道路整理,四是防护林完善,旨在改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帮助耕地总量保持一种动态平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某种程度之后处理土地利用问题的一种必然选择[1]。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积极开展,不仅能够改善土地质量,同时还能够大幅增加耕地的有效利用面积,为土地综合产能提供有力保障,最终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及其质量评估的意义
土地开发整理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土地质量,创造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在现阶段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增加耕地数量以及产出是核心动力,因而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相对集中在耕地增加面积、土地利用率以及投入产出率等方面,而深层次以及综合性质的评价则相对较少,与此同时,还缺少定量化的衡量耕地质量的标准。
在我国,土地质量研究大多数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质性工作相对偏少,特别是没有充分关注我国当前正在全面开展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鉴于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相对偏少,再加上土地资源退化严重,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已经迫在眉睫,而其质量评估工作能够帮助人们了解项目开展的实际效果,能够为后续的工作指明方向。由此可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及其质量评估具有相当积极的现实意义。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评估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改善耕地质量是最核心的内容,有鉴于此,下面基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耕地质量评估进行相关研究。
3.1土地整理的耕地质量评估的目的
土地整理的耕地质量评估指的是,以项目区整理前和整理后的耕地为对象,对其数量、质量以及分布等进行综合评估以及确定。为土地整理项目结束之后的质量验收工作提供相关依据,与此同时,还为项目区的农地分等定级工作提供参考标准。
3.2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影响耕地质量的指标数量多,存在普遍相关性,再加上信息彼此重合,所以在耕地质量评估工作中无需考虑所有因子。对评估指标进行选取时,应选择那些和耕地质量存在明显相关性,能够真实、准确反映耕地质量的因子,具体而言,应遵循下述原则:1)主导性原则,即选择制约土地用途的决定因素进行分析。2)稳定性原则,即选择那些会长时间影响耕地生产力的稳定因子。3)差异性原则,即选择一些存在明显变化幅度,且该变化会对土地生产力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4)区域性原则,即因地制宜地选择相应的评估因素。5)独立性原则,即评估因素彼此之间应保持相互独立。6)可操作原则,即应选择具体的且具有较强微观性的指标[3]。
3.3评估指标的筛选
在土地质量评估工作中,常用的评估指标筛选方法有四种,一是专家调研法,二是最小均方差法,三是相关分析法,四是主成分分析法。
考虑到土地整理项目在区域范围上相对偏小,土地整理前和整理后质量指标值变化较大的因素相对偏少,所以在指标筛选以及因素权重工作中,主要运用专家调研法进行分析,同时辅以主成分分析法的检验。
专家调研法的基本操作流程如下:确定预测的问题→选择专家→问卷调查表的设计→专家意见咨询和轮询信息的反馈→结果确定[4]。
3.4评价方法
土地整理项目耕地质量评估和农用地分级无论在研究范围上,又或者在研究目的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两者均是关于土地质量的评估,所以完全可以参考后者的相关方法开展耕地质量评估工作:1)因素法。对构成土地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具体的因素因子体系及对应的影响权重,准确计算出单元因素的总分值,以此为依据对整理前和整理后土地的相对质量进行客观评定。2)修正法。参考农用地分等指数的做法,按照定级目的,选择以区位条件以及耕作便利度为代表的诸多因素计算修正系数,以分等成果为对象予以相应修正,最终对农用地级别进行准确评定。3)样地法。选择一块标准样地,并以其为参照。构建一个明确的特征属性计分规则,借助比较计算获得定级单元所对应的特征属性分值,进而对土地级别进行评定。
3.5评价过程
土地整理的耕地质量评估过程主要包括:1)划分合理的评价单元。2)参考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因子体系,并通过相关方法赋予各因素因子相应的权重。3)总结各因素因子的具体作用及规律,对所有待评估地块进行逐一赋分。4)根据各因子对应的权重值,通过综合叠加计算的方式获得待评估地块的总分。5)参考各分值段单元数量所对应的聚散分布情况,立足于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结合标准地块的分值,合理划定土地级别所对应的分值区段,最后以此为依据对耕地质量级别进行划分[5]。
具体工作步骤及其内容如下:
第一步:准备阶段。制订技术以及工作方案,确定试点项目以及调查方法,设计调查表格,并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第二步:基础资料调查与收集阶段。借助实地考察活动,选择和确定项目区影响耕地质量的相关指标。应保证基础资料的全面性,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资料,一是整理前的资料,二是整理后的资料。对土地整理前的资料进行收集时,通常以各项原始资料为主。对土地整理后的资料进行收集时,应重点收集基础图件、农用地自然条件因子、农用地利用条件、农用地经济条件以及其他资料等。
第三步:选择和使用科学的、适宜的耕地质量评估方法。结合土地整理项目的实际情况,可选择因素法、修正法以及样地法中的一种或者两种对整理前后的耕地予以质量评估。
第四步:建立土地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编制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前后各个单元质量的分布图。对各个评估单元之中的因素因子所对应的评估分值予以标准化处理,采用专家调研法以准确确定各个因素因子的权重,接下来计算出评估单元所对应的质量评估综合分值,然后采用CAD等绘图软件,编制整理前后各个单元所对应的质量分布图。
第五步:撰写土地整理项目质量评估报告。深入分析评估单元的相关信息,尤其是质量、数量以及分布信息,从而全面把握整理前后耕地质量发生了哪些变化,据此真实且准确地撰写土地整理项目质量评估报告。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应重视和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并通过质量评估来了解和把握其具体落实情况,从而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超.土地开发整理引入市场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2]陈印军,肖碧林,陈京香.我国耕地“占补平衡”与土地开发整理效果分析与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01:1-6.
[3]张仕超,魏朝富,李萍.区域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潜力及其贡献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0,S2:312-319.
[4]聂英,王守臣.农地后备资源开发整理效益评价及分析——以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3,04:108-116.
[5]孟广文,盖盛男,王洪玲,郭逸春,王慕雪,王真予,杨华雯,张伟珂,于亚琴.天津市华明镇土地开发整理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12,04:14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