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临床路径的眩晕病分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的近期疗效评价

基于临床路径的眩晕病分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的近期疗效评价

论文摘要

背景以症状命名的中医“眩晕病”包括了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尤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为著,其范围涉及神经内科、骨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等众多学科,是医学界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本病发病率不断升高,“眩晕病”的突发性、高复发性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工作,也给临床治疗造成较大困扰。本文旨在采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治疗,观察患者眩晕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并初步探讨其中的中医病因病机。目的本研究拟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分组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或单纯西医治疗,采用VSI、DHI量表对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旨在为本方案的扩大应用提供临床依据,也为向社区推广奠定基础。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神经专科门诊纳入的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70例按照随机单盲方法分为中西医结合试验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3天、治疗第14天、治疗结束后2周的眩晕前庭症状评分、眩晕病症状与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估,并建立Epidata数据库,采用χ2检验、t检验方法分析统计数据。结果入组患者70例中,试验组完成34例;对照组完成36例。患者年龄及性别上均无统计意义,无明显差异。治疗前患者VSI、DHI量表数据统计无统计意义,说明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患者眩晕症状及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基线相同。接受治疗第3天,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眩晕前庭症状评分比较;治疗第14天两组患者眩晕病症状与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分别接受治疗后症状均缓解,但两治疗组疗效上均未见明显差异,说明两组治疗均能患者眩晕发作时的不适症状,两组治疗无明显差异。治疗结束2周后随访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的试验组在治疗结束2周后的疗效明显优于仅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结论两治疗组治疗第3天的疗效未见明显差异,两治疗方法效果相当。从治疗结束后两周随访发现,西医药物治疗配合中医辨证汤剂口服和中医特色的药枕、平衡针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眩晕复发的频率及提供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其他不适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的试验组近期疗效优于仅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研究
  • 一、眩晕的现代研究
  • (一) 眩晕的现代研究
  • (二) 现代医学关于眩晕诊断现状
  • (三) 西医治疗现状
  • 二、中医学对眩晕的认识
  • 临床研究
  • 一、入选标准
  • (一) 西医诊断标准
  • (二) 中医诊断标准
  • (三) 纳入标准
  • (四) 排除标准
  • (五) 中途退出规定
  • (六) 剔除规定
  • 二、研究方法
  • (一)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过程
  • (二) 试验数据收集
  • (三) 统计方法
  • (四) 结果
  • (五) 结论
  • (六)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基于临床路径的眩晕病分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的近期疗效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