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T细胞特异性识别的结构动力学机制和数量模式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水生生物学
作者: 刘顺会
导师: 曾耀英,韩博平
关键词: 结合肽,免疫识别,免疫突触,重定向运动,涡旋,类分子,人工神经网络,神经网络集成
文献来源: 暨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是免疫系统对抗危险信号所必经的初始行为过程,并通过T细胞的活化来实现。T细胞特异性识别的信号源有两个,一个是MHC分子,另外一个就是抗原肽,其中抗原肽是特异性信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T细胞识别抗原能够同时表现出异常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但其生理机制并不清楚。目前人们对理解这一机制存在两种观点,即结构(空间)决定论和时间决定论。结构(空间)决定论认为T细胞特异性识别信息的传递是通过抗原识别模块(主要是pMHC与TCR/CD3及共受体CD4或CD8组成的分子作用复合体)的分子构像的改变来实现的;而时间决定论则认为T细胞识别抗原的过程为动力学所支配,它依赖于T细胞和APC表面受体/配体对(特别是抗原性pMHC与TCR的作用对)的相互作用动力学。 研究T细胞特异性识别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T细胞表位疫苗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由于T细胞表位是T细胞活化的特异性条件,因此如何从病原体中找到与特定MHC分子结合的表位肽就成为基于T细胞表位的疫苗设计的关键。由于T细胞识别仅限于能被MHC分子递呈的肽,从而T细胞表位的鉴定通常以给定MHC分子的结合肽的预测为基础。 本文对TCR,pMHC和辅助分子CD2,CD58等与免疫识别有关的分子进行了结构研究,试图从结构上理解T细胞特异性识别的形成机制;另外本文还提出了涡旋驱动模型,通过解释T细胞受体在免疫突触形成过程中的重定向(reorientation)运动,来试图理解T细胞特异性识别的动力学机制。最后,在T细胞表位预测方面,本文利用神经网络集成预测了MHC-Ⅰ类分子结合肽。研究结果如下: 1.TCR识别不同性质的pMHC复合物时,其结构变化只是表现在可变区的CDR上,这种变化是局部的,并不能影响其近膜端的结构变化,这表明通过TCR传导的信息似乎不由TCR的结构变化决定;而且,受体/配体对的耦合作用是由各种弱相互作用介导的,这些弱相互作用在分子作用界面内的分布是各向异性的,这将导致受体/配体对的相互作用具有确定的取向偏好。 2.本文提出的涡旋驱动模型证明突触内受体/配体对耦合时通过将其结合自由能转化为细胞内外流体涡旋运动的机械能可能直接提供了TCR重定向运动的驱动力。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在强度及作用频率同时具备一定范围的涡旋连续驱动下,TCR重定向运动速度可达到实验测定的范围(0.04~0.1μm/s)。同时,本模型还指出,涡旋的强度及作用频率依赖于突触内各种受体/配体对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及其数量水平的协同作用。考虑到胸腺对T细胞
论文目录:
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篇 文献综述:T细胞抗原识别机制及T细胞表位预测研究进展
前言
第一章 T细胞抗原识别的机制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章 T细胞表位预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篇 研究论文
引言
第一章 T细胞特异性识别的分子结构基础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第二章 免疫突触形成过程中T细胞受体的重定向运动:涡旋驱动模型
方法
结果和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第三章 利用神经网络集成预测MHC-Ⅰ类分子结合肽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结论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附录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0-27
相关论文
- [1].QSAR分析结合实验方法用于T细胞表位快速筛选的研究[D]. 林治华.第三军医大学2003
- [2].基于人工免疫系统的函数优化及其在复杂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徐雪松.浙江大学2004
- [3].人工免疫系统中智能优化及免疫网络算法理论与应用研究[D]. 张著洪.重庆大学2004
- [4].基于自然计算的模糊聚类新算法研究[D]. 李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
- [5].人工免疫系统模型、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 孙勇智.浙江大学2005
- [6].新型微管结合蛋白NuSAP的有丝分裂期调控功能及DNA结合能力研究[D]. 李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
- [7].I_A钾离子通道与大鼠小脑颗粒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D]. 胡长龙.复旦大学2005
- [8].细胞有丝分裂相关激酶Aurora C的功能研究[D]. 闫晓梅.复旦大学2005
- [9].智能优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钟一文.浙江大学2005
- [10].免疫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 吕岗.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3
标签:结合肽论文; 免疫识别论文; 免疫突触论文; 重定向运动论文; 涡旋论文; 类分子论文; 人工神经网络论文; 神经网络集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