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基于并联机构的支路单开链及序单开链两种结构组成原理,以单开链单元描述机构的拓扑结构,对并联机构的结构学、运动学、动力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揭示了并联机构拓扑结构与其运动学、动力学之间的内在联系,试图并初步实现了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的系统化,为并联机构的创新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首先,给出了支路单开链的约束度定义及计算公式,揭示了约束度与机构过约束性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出了完全对称的四、五自由度并联机构必为过约束机构的结论。提出了基于支路单开链单元的型综合方法。给出了3-6自由度无过约束并联机构所有可能的型综合方案。按对称性、机构耦合度、控制解耦性等拓扑结构特征对综合方案进行了分类。综合出了若干并联机构的新构型,其中包括一类含串联输入支路的并联机构。然后,基于序单开链结构组成原理,给出了并联机构正运动学分析一种新的数值方法——序单开链法。按有序单开链单元之间的约束关系建立了与机构拓扑结构相统一的机构位置、速度、加速度分析数学模型。无需技巧性降维即可得到维数最少,且恰等于机构耦合度的运动学方程。揭示了并联机构拓扑结构与运动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实例结果证明了方法的系统性及有效性,并表明具有分析过程简明,且物理意义明晰等优点。其次,基于序单开链结构组成原理,提出了并联机构逆动力学分析的序单开链法。按机构序单开链结构分解路线的逆序,应用牛顿-欧拉方程建立了动力学分析模型,该模型揭示了拓扑结构与动力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与机构运动学分析模型相统一。该方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且可获得维数恰等于机构耦合度的最低维数的动力学方程。最后,用牛顿-欧拉法首次给出了并联机构逆动力学分析的一般方法。该方法数学模型推导过程比较简单,适用于具有不同结构的简单支路单开链并联机构,其数学模型含6维线性方程组,较序单开链法得出的方程维数高。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第一章 绪论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1.1.1 并联机器人机构的提出、特点和应用1.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状况1.2.1 并联机构拓扑结构综合1.2.2 并联机构运动学1.2.3 并联机构动力学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 并联机构拓扑结构特征2.1 引言2.2 并联机构支路单开链结构组成2.2.1 支路单开链结构分解方法2.2.2 支路单开链基本类型2.3 并联机构序单开链结构组成2.3.1 序单开链结构分解方法2.3.2 序单开链约束度2.3.3 序单开链结构分解原则及机构耦合度2.3.4 基本运动链及其判定2.4 并联机构运动输出特征2.4.1 并联机构运动输出特征矩阵2.4.2 独立运动输出机构与复合运动输出机构2.4.3 运动输入一输出的控制解耦性2.4.4 并联机构运动输出特征方程第三章 基于支路单开链单元的并联机构拓扑结构综合3.1 引言3.2 支路单开链的约束度3.3 并联机构过约束性及其分类3.3.1 过约束性定义3.3.2 过约束性与支路间回路秩的关系3.3.3 过约束并联机构分类3.4 支路单开链的约束度与过约束性之间的定量关系3.5 并联机构的对称性与过约束性之间的内在联系3.6 基于支路单开链单元的无过约束并联机构型综合方法3.6.1 型综合的基本准则3.6.2 型综合的一般过程3.6.3 型综合方法应用示例3.7 3-6 自由度无过约束并联机构型综合3.7.1 六自由度机构型综合3.7.2 五自由度机构型综合3.7.3 四自由度机构型综合3.7.4 三自由度机构型综合3.8 一类含串联输入支路的并联机构型综合3.8.1 含串联输入支路单开链类型3.8.2 含串联输入支路的无过约束并联机构型综合3.8.3 含串联输入支路的并联机构拓扑结构特征3.9 本章小节第四章 基于序单开链单元的并联机构正运动学——位置分析4.1 引言4.2 并联机构位置正解序单开链法基本原理4.3 序单开链法位置分析方程4.4 典型并联机构序单开链结构分解4.4.1 6-UPS 机构4.4.2 4UPS-RPS 机构4.4.3 3-RPS 机构2RPU (2T-2R)并联机构位置正解'>4.5 四自由度2UPS-2RPU (2T-2R)并联机构位置正解4.5.1 机构组成及序单开链结构分解4.5.2 坐标系的建立及已知参数4.5.3 机构位置分析4.5.4 数值实例4.6 四自由度2UPS-2RPS (2T-2R)并联机构位置正解4.6.1 机构组成及序单开链结构分解4.6.2 坐标系的建立及已知参数4.6.3 机构位置分析4.6.4 数值实例4.7 本章小结第五章 基于序单开链单元的并联机构正运动学——速度、加速度分析5.1 引言5.2 并联机构速度、加速度分析序单开链法基本原理5.3 序单开链法速度、加速度分析方程5.4 速度、加速度方程系数的线性叠加法2RPU (2T-2R)并联机构速度、加速度分析'>5.5 四自由度2UPS-2RPU (2T-2R)并联机构速度、加速度分析5.5.1 机构速度分析5.5.2 机构加速度分析5.5.3 数值实例5.6 四自由度2UPS-2RPS (2T-2R)并联机构速度、加速度分析5.6.1 机构速度分析5.6.2 机构加速度分析5.6.3 数值实例5.7 本章小结第六章 并联机构逆动力学分析6.1 引言6.2 基于序单开链单元的并联机构逆动力学分析理论6.2.1 基本原理6.2.2 动力学分析方程(牛顿-欧拉原理)6.2.3 动力学方程系数的线性叠加法6.2.4 动力学分析一般过程6.3 基于序单开链单元的2UPS-2RPS机构逆动力学分析6.3.1 坐标系的建立6.3.2 机构逆运动学分析6.3.3 机构动力学分析6.3.4 数值实例6.4 基于支路单开链单元的并联机构逆动力学分析理论6.4.1 基本原理6.4.2 动力学分析方程(牛顿-欧拉原理)6.4.3 动力学分析一般过程6.5 基于支路单开链单元的2UPS-2RPS 机构逆动力学分析6.5.1 机构支路单开链结构分解及在支路坐标系可求解分力数目的确定6.5.2 支路单开链动力学分析6.5.3 动平台动力学分析6.5.4 驱动力及定平台支反力分析6.6 本章小结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7.1 结论7.2 展望参考文献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并联机构论文; 单开链论文; 约束度论文; 耦合度论文; 结构综合论文; 运动学分析论文; 动力学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