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电源网络论文-杨婷

人工电源网络论文-杨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工电源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工电源网络,电压分压系数(衰减量),测量误差,不确定度

人工电源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杨婷[1](2019)在《人工电源网络电压分压系数的不确定度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通信、电子对抗以及电子元器件等技术领域都会涉及到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试,因此人工电源网络被广泛应用在各种测量中。人工电源网络在测量过程中各个步骤均能产生无法避免的误差,如何减少这些对测试的影响,提高测量的重复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具体的实验和理论分析对人工电源网络电压分压系数(衰减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详细阐述。(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18期)

朱蕾[2](2018)在《基于Excel的人工电源网络受试端阻抗参数处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JJF 1705-2018《人工电源网络校准规范》中没有详细叙述校准人工电源网络时其受试端阻抗模值和相角的计算方法,而人工手算的效率和准确性都无法保证,本文重点介绍如何利用Excel函数公式来进行受试端阻抗参数的数据处理。(本文来源于《计量与测试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冯伟[3](2017)在《人工电源网络阻抗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JJF(电子)30806—2007《人工电源网络》校准规范中阻抗的校准方法,分析了人工电源网络阻抗不确定度的来源,对人工电源网络阻抗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本文来源于《轻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7年04期)

刘圆[4](2017)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软开关电源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电子技术在当前社会被重视的程度空前绝后。开关电源在电力电子技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被运用于各种各样的领域中,比如通讯、计算机以及电力系统等。而对软开关技术进行探索与研究,是开关电源达到其高频化、数字化、模块化以及绿色节能目标的关键途径。电源是一个非线性系统,其结构十分复杂。而谐振器件被用于电路之中,导致旧有的控制方法难以满足需求指标。由于控制技术的蓬勃发展,人工神经网络吸引了广泛的注意力。其对非线性系统逼近的特性,使得它被普遍应用于各种系统之中。本文选择移相全桥ZVZCS DC/DC变换器为开关电源主电路的结构,把人工神经网络同常规的PID联合起来,研发出一款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并在这个基础上研制了一款功率是960W(48V/20A)、开关频率是100kHz的软开关电源。本文首先提出了开关电源总体设计框图,详细阐述功率变换器的几种基本拓扑,对移相全桥ZVZCS PWM变换器软开关的实现方式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滞后臂串联二极管的结构,阐述了其实现ZVZCS软开关的原理。完成了主电路结构的设计,对其参数和元器件完成了设计和选型。运用PSPICE软件完成了主电路的仿真实验,并进行了分析。将人工神经网络与PID控制结合起来,且以此为基础,研制出一套以DSP芯片TMS320F2407为核心的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对该控制器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它的实现算法作出了阐述。同时还利用MATLAB对系统的控制电路完成了仿真实验,并与常规PID控制规律进行了比较实验。由主电路的仿真结果能够得知,电路成功地实现了ZVZCS。有效地提升了电源的效率,并大幅度增强了开关管的可靠性,设计参数正确、合理,满足开关电源设计要求。从控制电路仿真实验能够看出,同常规PID控制相比,本设计研制的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具有一定的优势:几乎没有超调,稳态误差很小,对控制对象参数变化的鲁棒性好、比较稳定。实验结果证明控制器的设计是合理的。(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期刊2017-05-31)

蔡浩,朱熀秋,吴熙[5](2016)在《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分布式电源快速配置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弱分布式电源接入后对配电网的电源质量、电压分布和稳定性造成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分布式电源快速配置方法.首先,提出了反映配电网节点电压稳定性的量化指标,优先选择电压薄弱处作为分布式电源接入的位置.然后,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训练数据集,评价期望电压节点的分布式电源的合理容量.最后,在MATLAB中运行前馈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并通过52节点配电网测试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通过最优配置分布式电源位置和容量,电压稳定性得到了有效改善,网络损耗明显降低,节点的电压分布值提高至0.90 p.u.以上.(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6](2015)在《“人工电源网络”国家校准规范通过预评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江苏省计量院主持起草的"人工电源网络"国家校准规范预评审会上,中国计量院信电所所长吴钒作为组长带领叁名专委会委员和两名高校教授组成的评审组对草案进行了评审。省计量院副院长封志明、规范起草人成员及相关人员参加评审会。"人工电源网络"国家校准规范是江苏省计量院首个在无线电专业领域主持起草的国家校准规范,具有重要意义。会上,起草组成员针对专家提出的质疑和(本文来源于《江苏现代计量》期刊2015年04期)

李让,郝松,金月红[7](2015)在《人工电源网络电压分压系数不确定度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按照JJF(电子)30806—2007《人工电源网络》校准规范要求分析了人工电源网络电压分压系数不确定度来源,对人工电源网络电压分压系数不确定度作了评定。(本文来源于《品牌与标准化》期刊2015年01期)

万正堂,汪丽萍,李柏霖,丁大志[8](2014)在《带共差模分离诊断功能的人工电源网络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带有共模差模分离诊断功能的人工电源网络的设计与研制,可以用于测量传导骚扰电压,同时测得骚扰电压的共模分量和差模分量。文中说明网络的设计,并研制一个实物对其进行应用验证。该人工电源网络集成共差模分离网络与控制模块,集成后仍保有良好的人工电源网络阻抗与隔离度特性,与一台NNLK8821比对,测试差异最大0.49d B。共模输出时,差模分量抑制比最低为24.2d B;差模输出时,共模分量抑制比最低为25.3d B,可以提供良好的共差模诊断分析功能。经实际验证结果,本网络可以很好地测量线缆上骚扰电压,同时可有效分离出骚扰电压中的共模分量和差模分量。(本文来源于《2014年全国电磁兼容与防护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07-21)

万正堂,汪丽萍,李柏霖,丁大志[9](2014)在《带共差模分离诊断功能的人工电源网络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带有共模差模分离诊断功能的人工电源网络的设计与研制,可以用于测量传导骚扰电压,同时测得骚扰电压的共模分量和差模分量。文中说明网络的设计,并研制一个实物对其进行应用验证。该人工电源网络集成共差模分离网络与控制模块,集成后仍保有良好的人工电源网络阻抗与隔离度特性,与一台NNLK8821比对,测试差异最大0.49d B。共模输出时,差模分量抑制比最低为24.2d B;差模输出时,共模分量抑制比最低为25.3d B,可以提供良好的共差模诊断分析功能。经实际验证结果,本网络可以很好地测量线缆上骚扰电压,同时可有效分离出骚扰电压中的共模分量和差模分量。(本文来源于《微波学报》期刊2014年S2期)

洪国春[10](2013)在《EMC用V型人工电源网络的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别对理想和实用的V型人工电源网络的阻抗(模和相位角)、隔离度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将其与某公司生产的ENV216型人工电源网络的测试参数进行比较,验证了ENV216型人工电源网络是完全符合标准要求的,加深了对电源端传导发射测试的理解。(本文来源于《环境技术》期刊2013年01期)

人工电源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JJF 1705-2018《人工电源网络校准规范》中没有详细叙述校准人工电源网络时其受试端阻抗模值和相角的计算方法,而人工手算的效率和准确性都无法保证,本文重点介绍如何利用Excel函数公式来进行受试端阻抗参数的数据处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工电源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杨婷.人工电源网络电压分压系数的不确定度评定[J].科学技术创新.2019

[2].朱蕾.基于Excel的人工电源网络受试端阻抗参数处理方法[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8

[3].冯伟.人工电源网络阻抗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J].轻工标准与质量.2017

[4].刘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软开关电源的设计[D].武汉工程大学.2017

[5].蔡浩,朱熀秋,吴熙.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分布式电源快速配置方法[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6]..“人工电源网络”国家校准规范通过预评审[J].江苏现代计量.2015

[7].李让,郝松,金月红.人工电源网络电压分压系数不确定度评定[J].品牌与标准化.2015

[8].万正堂,汪丽萍,李柏霖,丁大志.带共差模分离诊断功能的人工电源网络设计[C].2014年全国电磁兼容与防护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

[9].万正堂,汪丽萍,李柏霖,丁大志.带共差模分离诊断功能的人工电源网络设计[J].微波学报.2014

[10].洪国春.EMC用V型人工电源网络的解析[J].环境技术.2013

标签:;  ;  ;  ;  

人工电源网络论文-杨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