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敏【关键词】老年患者;手背静脉;穿刺方法
【中图分类号】R4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198-01
静脉穿刺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到的操作技术之一,也是护士最基本的一项技术操作。而选择手背静脉穿刺,便于病人活动。由于老年人机体老化,皮肤松弛,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管腔狭窄等特点。手背静脉穿刺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我就如何达到快速、准确、无痛且一针见血进行了经验总结,,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科住院患者100例。共进行静脉穿刺800次。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60岁-91岁。脑梗塞56例,脑出血34例,冠心病10例。入选病例需符合以下条件:①年龄≥60岁。②需静脉输液者。③均保护性选择手背静脉作为穿刺部位。④神志清楚。
1.2方法:将符合上述条件的每位患者的8次静脉穿刺随机分为2组,均由有经验的护士使用规格相同的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对照组(400次)用传统的穿刺方法:握拳法。具体步骤为在穿刺部位上方约6cm处扎紧止血带,消毒局部皮肤,嘱病人握拳,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右手持头皮针,针头和皮肤呈20°角,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见回血,证明针头已入静脉,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止血带,嘱病人松拳,固定针头,缓慢滴入药液[1]。实验组(400次)用新的穿刺方法,非握拳法。在穿刺部位上约6cm处扎止血带,且保持松紧度适宜。常规消毒皮肤,嘱病人自然放松手。护士边与病人沟通边用左手轻轻握住病人的手,使大鱼际肌小鱼际肌向掌心靠拢,手背成一圆弧形[2],左手拇指在上固定穿刺血管,右手拇指和食指持头皮针前后面,由静脉上方快速进针,见回血,沿静脉走向平行进针少许,使针头斜面完全进入血管即可。松止血带,固定针柄,调节滴速。
2结果
2组由于操作方法稍有不同,病人的疼痛程度及一针穿刺成功率也不同。见表1。χ2=224.9>χ20.013=11.34,P<0.01。
3讨论
我们教科书中讲到静脉穿刺时,首先要嘱病人握拳,待穿刺成功后嘱病人松拳,这对静脉明显且充盈较好的病人来说,穿刺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不过从病人的疼痛方面来讲,大多数人都会感到疼痛。因为嘱病人握拳后,病人就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转移到手上来。由于每个人对疼痛的感觉与每个人的注意力集中方向及程度密切相关[3],所以病人会觉得比较痛。对于老年患者来讲,尤其是那些皮肤松弛,静脉血管硬化,血管脆性增加的病人来讲,病人由握拳到松拳这样一个动作,就可能导致穿破血管。对于血液循环差,静脉充盈度不够的病人,握拳后,手背皮肤绷紧,手背静脉血管也绷紧,使血管上下壁之间距离缩小,不利于穿刺成功,对于皮下脂肪少的病人,一方面,握拳后指掌关节隆起,妨碍护士操作而至穿刺失败。另一方面,对于个别血管走向正好在两块掌骨间隙者,握拳后,使本来就不很明显的血管陷于骨缝中,增加穿刺的难度,易造成穿刺失败。而用非握拳法时,患者体位随意,肢体放松,不仅避免了在握拳或松拳时给患者带来的缺陷,同时也排除了患者由于配合不好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操作过程中,护士嘱病人自然放松,对于一般的病人来讲,很多时候都是在病人无感觉的情况下,我们已完成了整个穿刺过程。对于皮下脂肪少的病人,病人放松,手指处于自然伸直状态,掌指关节不存在骨隆起,对于血管走向正好在两块掌骨间隙的病人,护士可用左手食指或中指从病人掌心顶向掌背,这样血管充分显露,利于穿刺。对于脱水或慢性衰竭患者,可用硝酸甘油热敷[4],待血管充盈,可进行穿刺。对于皮下水肿者,在血管走行处反复按压,将水肿组织间隙液体排向血管周围,待静脉显露,快速进行局部消毒,在水肿恢复前进行穿刺。总之,对于病人各种各样的血管,护士要用心去观察评估,与病人沟通使其放松,分散其注意力,只有病人放心,护士用心,才能做到快速、准确、无痛且一针见血。
4结论
由于非握拳法操作时病人疼痛程度轻,穿刺成功率高,所以我认为非握拳法优于握拳法。
参考文献
[1]陈维英等主编.基础护理学.3.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7
[2]钟会桢.手背静脉穿刺方法探讨.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12)
[3]刘继艳主编.社区护理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90
[4]张春凤.硝酸甘油热敷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6,22,(9)
作者单位:467200河南省叶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