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健元莫宗铬(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普通外科535003)
【中图分类号】R57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274-02
【摘要】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彭淑牖教授设计的胰肠捆绑式吻合法进行胰肠吻合,先将空肠断端向外反摺3cm,用电凝将外翻的3cm空肠粘膜破坏,游离胰腺断端3cm,将其断端与距离空肠断端3cm的空肠粘膜缝合一圈,缝针不要穿透浆肌层,将反摺的空肠复位,胰腺即套入空肠内,将空肠断端与胰腺包膜间断缝合4针,距空肠断端约1-2cm处用肠线环绕空肠壁捆绑一周,使空肠壁与胰腺紧密相贴。结果经过12例临床应用,均未发生胰漏,结论本方法简单,方便,是胰肠吻合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捆绑式胰肠吻合胰漏
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为了预防或减少胰漏的发生,临床上采用了很多种方法,但效果不是很令人满意。我科从2002年1月~2009年12月,引用彭淑牖教授首创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法[1]进行22例,疗效满意,无一例发生胰漏,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2例中男16例,女6例,年龄29~72岁,平均59岁。胰头癌12例,胆总管下段癌7例,胰十二指肠损伤3例。均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不安置胆道T管。
1.2手术方法
按常规方法切除胰十二指肠,Child顺序重建消化道。胰肠吻合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法,具体操作如下:
1.2.1断胰
在拟定切线近端的胰腺上下缘各缝一针,电刀切断,断面电凝止血,个别较大的出血点则缝扎止血,胰断端游离3cm。
1.2.2空肠断端的准备
靠近一根终末动脉处离断空肠,把空肠断端向外反摺3cm,用电凝将外翻的空肠粘膜破坏,使其丧失分泌功能。
1.2.3吻合
将外翻的肠断端和胰断端靠拢,用丝线把空肠粘膜与胰腺间断缝合,先缝后唇再缝前唇,注意不要缝穿肠浆肌层。胰管开口如果清晰可见,应将其后唇连同胰腺后唇与肠粘膜缝合。
1.2.4套入
将粘膜面已破坏的空肠浆肌层翻回原位,此时胰断端自然进入空肠,套入空肠内的胰断端约3cm,再将断端空肠浆肌鞘与胰腺包膜间断缝合固定4针。
1.2.5捆绑
在距空肠断端1~2cm处,两根血管之间的肠系膜上穿一根粗肠线,用以环绕空肠结扎,使空肠与胰腺紧密相贴,结扎的松紧度以结扎线圈内刚好能伸入小号血管钳头部为宜,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略紧。
2结果
本组22例术后血、尿淀粉酶基本正常,无一例胰肠吻合口漏,切口感染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
3讨论
近年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不仅仅限于胰头、壶腹周围癌患者的手术方式,其适应症已拓宽到慢性胰腺炎中难治性疼痛、胆道梗阻及假囊肿形成等[2]。但是胰漏仍是最常见的致死性并发症。有学者认为胰漏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1)吻合口针孔渗漏,胰液可沿缝线周围的间隙渗出,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形成了胰漏;(2)吻合口间隙渗漏,不论是单层还是双层缝合,在两针之间总有间隙存在,有可能成为胰漏发生的“突破口”;(3)空肠内高压,胰肠吻合有较长的空肠桥袢,术后胰液和胆汁在肠腔积聚,增加胰空肠吻合口的张力,导致吻合口破裂,胰肠混合液漏出[3]。其危害性主要在于被胆肠液激活的胰酶漏入腹腔,腐蚀和消化周围组织,引起致命的大出血或不易控制的感染,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预防和降低胰漏的发生是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疗效,降低术后死亡率的关键。
彭淑牖等设计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经过临床实践,证明该方法预防术后胰漏的效果优于其他手术方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主要特点[4]是将胰腺残端套入空肠,并将紧贴胰腺残端的空肠粘膜破坏,令其失去分泌功能,促进愈合;胰腺残端与空肠的缝合时不穿透浆膜层,没有针眼外露,胰液不可能渗出到肠腔外面去;最主要的一点,是在胰腺套入空肠后,环绕空肠和胰腺进行捆绑,把二者一起扎住,使空肠与胰腺紧密相贴,彻底消除了两者之的间隙,阻止液体在两层之间的流通,消除了发生胰漏的“突破口”,从根本上达到了防止胰漏的目的。另外该术式还有下列优点:①容易缝合;②断胰时不需刻意寻找胰管开口,胰管扩张时可向其中插入导管并引入肠腔内而不必引出体外,减少术后护理工作量。
总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操作简便,防止胰漏效果可靠,且无需引流胰管,对基层医院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彭淑牖,刘颖斌,牟一平,等.捆绑式胰肠吻合术100例报告[J].胰腺病学,2001,1(1):43.
[2]高根五.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重新兴起[J].肝胆外科杂志,2000,12,108-110.
[3]刘颖斌,王建伟,方河清,等.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2):997-999.
[4]彭淑牖,刘颖斌,牟一平,等.捆绑式胰肠吻合术150例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6):368-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