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生态过程研究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生态过程研究

论文题目: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生态过程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土壤学

作者: 陈为峰

导师: 史衍玺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生态过程,生物过程,化学过程

文献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面积增长最快的三角洲,深入研究这片湿地,对保证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生物多样性维持以及迁徙鸟类网络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多侧重于从资源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动态变化、生物多样性调查等宏观领域,但从湿地生态系统的化学、生物和水文过程等生态过程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定位定量研究的不多,特别在一些生物和化学过程的微观研究方面还很少。为进一步认识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的结构和功能,探讨湿地生态过程的特征和机理,填补滨海河口新生湿地微观定量上的欠缺,并为新生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对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类型和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典型的新生湿地类型的部分化学过程、生物过程以及新生湿地生态系统水文环境的变化及其响应等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适宜的湿地分类原则,并构建了三个层次的湿地分类体系;发现湿地类型分布大致呈现水平带状分布,湿地类型结构以自然湿地为主,但近年来人工湿地比例有增加趋势。2.对典型新生湿地类型土壤中微生物区系结构的研究表明,本区湿地土壤微生物以细菌为主,放线菌居中,真菌最少,其数量分布与湿地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土壤pH值和电导等相关,并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季节动态和根际效应。3.对本区淡水沼泽芦苇、咸水沼泽芦苇和盐化芦苇草甸三个生态型芦苇湿地的生物过程进行的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湿地芦苇生物量大小存在明显的差别,植物根、茎、叶、穗各器官的生物量生长和积累都存在明显的季节动态,根生物量>茎>叶>穗,地下生物量>地上总生物量。4.芦苇生长期内的凋落物主要由枯落叶组成,凋落叶积累量均随时间呈现幂函数形式增长。分解试验表明当年凋落物分解日失重率和分解速率与凋落后分解起始日期有关,总失重率与分解时间呈正比,凋落物在7、8月份的分解速率最高。5.对典型类型新生湿地土壤以及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的化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养分含量比较低,有机质含量分布变异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湿地与湿地生态过程

1.1.1 湿地

1.1.2 湿地生态过程

1.2 湿地生态过程研究进展

1.3 研究背景、思路与意义

1.3.1 选题依据

1.3.2 研究区背景

1.3.3 基本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3.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的类型与结构特征

2.1 湿地形成和发育的环境条件

2.1.1 湿地形成的地质地貌条件

2.1.2 湿地气候条件

2.1.3 湿地水文条件

2.2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分类

2.2.1 湿地分类方法

2.2.2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分类原则

2.2.3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分类体系

2.3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结构特征

2.3.1 湿地的结构组成

2.3.2 湿地的空间分布特征

2.3.3 湿地类型结构的演变规律

第三章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生物过程

3.1 新生湿地的生物群落特征

3.1.1 湿地植被区系分析

3.1.2 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生态生物学特征

3.1.3 微生物在不同植物群落中的分布与数量特征

3.2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生物过程——以芦苇湿地为例

3.2.1 芦苇生态型的划分

3.2.2 芦苇生物生长量动态

3.2.3 芦苇凋落物生产与分解

第四章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化学过程

4.1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4.1.1 新生湿地土壤有机质、全氮与全磷含量空间分异

4.1.2 不同类型湿地有机质、氮磷的含量分布特征

4.1.3 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氮磷含量的季节动态

4.1.4 新生湿地土壤有机质与氮磷的相关分析

4.1.5 滨海新生湿地土壤氮磷含量的环境评价

4.2 典型新生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化学过程——以芦苇湿地为例

4.2.1 芦苇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特征

4.2.2 芦苇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季节动态

4.2.3 芦苇对营养元素存留量动态

4.2.4 芦苇凋落物营养元素含量特征及年归还量

4.2.5 芦苇凋落物的营养元素分解归还

4.2.6 芦苇湿地土壤中营养元素储量

4.2.7 湿地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第五章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的水文环境变化及其生态响应

5.1 湿地水文概况

5.2 湿地水文环境主要变化

5.2.1 黄河水沙流量减少

5.2.2 风暴潮发生频率增加

5.2.3 区内外河流污染加重

5.2.4 人类活动强度和压力持续增加

5.2.5 海平面上升

5.3 湿地生态系统对水文环境变化的响应

5.3.1 湿地干涸,水质恶化

5.3.2 新生湿地面积萎缩

5.3.3 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

5.3.4 湿地功能衰退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有关论文情况

发布时间: 2006-11-03

参考文献

  • [1].黑龙江干流沿江区域湿地水禽生境质量变化遥感评估[D]. 张月.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7
  • [2].山东半岛舄湖湿地的发育过程及其环境退化研究——以朝阳港舄湖为例[D]. 谷东起.中国海洋大学2003
  • [3].上海市九段沙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保护与开发前景的研究[D]. 苏铁.华东师范大学2007
  • [4].基于知识发现的珠江口湿地识别监测及演变规律挖掘研究[D]. 刘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
  • [5].珠江河口区典型湿地景观演变及调控研究[D]. 王树功.中山大学2005
  • [6].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评估研究[D]. 王福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
  • [7].变化环境下洞庭湖水文情势的演变及湿地保护研究[D]. 袁玉洁.湖南大学2017
  • [8].湿地景观演化的驱动力、效应及分区管制研究[D]. 任丽燕.浙江大学2009
  • [9].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 姜宏瑶.北京林业大学2011

标签:;  ;  ;  ;  ;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生态过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