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组合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初步研究

厌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组合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初步研究

论文题目: 厌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组合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初步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环境工程

作者: 潘羽忠

导师: 吕锡武

关键词: 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复合型,脱氮除磷,石膏,厌氧

文献来源: 东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研究厌氧沼气-多级跌水充氧接触氧化-复合型人工湿地组合工艺的污染物去除特性,对组合工艺的处理负荷、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池的停留时间、跌水充氧效率的影响因素、接触氧化池内DO浓度消耗规律、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氮磷去除途径、石膏除磷的机理以及接触氧化池和人工湿地的细菌总数、硝化菌、亚硝化菌分布等等进行了初步探索。试验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⑴当接触氧化池进水负荷分别为0.27kgCODCr/m3·d、11.65 gNH4+-N/ m3·d、12.60 gTN/ m3·d、3.42 gTP/ m3·d、时,组合工艺的CODCr、NH4+-N、TN、TP去除率分别在60%、80%、70%、70%以上。而且,系统有一定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出水总磷能维持在0.3mg/L以下。⑵在本试验进水浓度较低的条件下,接触氧化池的停留时间设置为2.41h比较合适。⑶跌水总高度为3.3m,共分五级跌水,高度分别为1.3m、0.5m0.5m、0.5m、0.5m。采用2型挡板和较小的停留时间时取得较好的跌水效果。接触氧化池内DO浓度下降主要是在0-40cm这一区间,并且大气向水中的复氧作用不可忽视。⑷人工湿地脱氮除磷高效稳定。脱氮主要是由于湿地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植物摄取仅占不到10%的比例;除磷则由湿地基质的物化作用和石膏的反应沉淀为主。⑸在碱性实验条件时,石膏中Ca2+与磷酸盐反应导致pH值迅速降低,除磷过程在40h以内即告结束。但是通过适当增加石膏投加量可以在中性条件时取得良好的除磷效果。石膏粒径对除磷效果有显著的影响。试验证明碎砖和石膏之间存在着协作效应。⑹接触氧化池和人工湿地细菌总数、硝化菌、亚硝化菌分别保持在1012cells/g、1011cells/g、1010cells/g的高水平上,同时存在大量的原生动物、后生动物,食物链比较复杂。⑺复合型人工湿地将潜流与表面流、水平流与垂直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湿地构型的创新;利用当地的废料――石膏,结合建筑垃圾――碎砖增强除磷效果,取得了高效除磷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有机结合。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工艺概况、特点与应用领域

1.3.1 工艺概况

1.3.2 技术特点

1.3.3 经济指标

1.3.4 工艺的应用领域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厌氧生物处理

2.2 生物脱氮

2.3 生物和化学除磷

2.4 人工湿地

第三章 研究内容、试验装置及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试验装置

3.2.1 厌氧沼气池

3.2.2 接触氧化池

3.2.3 人工湿地

3.3 分析项目、方法及仪器

3.3.1 芦苇全氮全磷含量测定

3.3.2 微生物监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第四章 组合工艺处理效果

4.1 挂膜

4.2 处理负荷对去除率的影响

4.2.1 COD_(Cr)的去除

4.2.2 NH_4~+-N 的去除

4.2.3 TN 的去除

4.2.4 TP 的去除

第五章 多级跌水接触氧化工艺特性研究

5.1 水力停留时间的影响

5.1.1 COD_(Cr)去除

5.1.2 NH_4~+-N 的去除

5.1.3 TN、TP 的去除

5.2 氮的形态变化

5.3 跌水充氧效率

5.3.1 氧转移原理

5.3.2 跌水挡板的形式

5.3.3 停留时间的设置

5.3.4 气温的影响

5.4 接触氧化池内溶解氧变化规律

5.5 填料的选取

第六章 人工湿地脱氮除磷

6.1 人工湿地脱氮

6.1.1 运行前期脱氮效率

6.1.2 运行后期脱氮效率

6.1.3 总氮去除量分布

6.2 人工湿地除磷

6.2.1 进出水磷形态的变化

6.2.2 投加石膏前后除磷率比较

6.2.3 停留时间的设置

6.2.4 总磷去除量分布

6.3 湿地植物的选择

6.3.1 芦苇中氮磷含量分布

第七章 石膏除磷机理的初步研究

7.1 块状石膏低浓度静态试验

7.1.1 实验方法

7.1.2 实验结果及分析

7.2 粉末状石膏低浓度静态试验

7.2.1 实验方法

7.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7.2.3 块状石膏与粉末状石膏除磷效果的比较

7.3 湿地基质(碎砖)在除磷中的作用

7.3.1 实验方法

7.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第八章 跌水池与人工湿地微生物相分析

8.1 跌水池生物相

8.1.1 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池细菌总数分析

8.1.2 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池硝酸菌分析

8.1.3 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池亚硝化细菌分析

8.2 人工湿地生物相

8.3 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池与人工湿地细菌分布分析

第九章 试验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7-03-12

参考文献

  • [1].生物生态组合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D]. 刘晋.东南大学2006
  • [2].基于复合人工湿地的巢湖市丁岗河水环境研究[D]. 陶胜.安徽建筑大学2018
  • [3].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细菌群落结构特征比较[D]. 房昀昊.湖南大学2018
  • [4].氟喹诺酮对人工湿地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D]. 李新慧.北京化工大学2018
  • [5].人工湿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与污染物去除潜力研究[D]. 吴丹.南京大学2015
  • [6].辉南县松花江支流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设计[D]. 刘思睿.吉林大学2018
  • [7].盐地碱蓬人工湿地去除海水养殖废水中氮磷污染物及其机制研究[D]. 胡健楠.山东大学2018
  • [8].温室型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D]. 马近伟.山东大学2018
  • [9].以烧结镁砂为基质的人工湿地强化除磷效果及其作用机制[D]. 兰伟.山东大学2018
  • [10].基于耐冷氨氧化功能菌群强化低温条件下人工湿地氨氮去除的研究[D]. 刘紫君.山东大学2018

相关论文

  • [1].ABR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D]. 陈俊杰.西南交通大学2008
  • [2].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D]. 曹杰.浙江大学2007
  • [3].复合生态塘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应用示范研究[D]. 韦慧.昆明理工大学2008
  • [4].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干旱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应用研究[D]. 严弋.北京化工大学2008
  • [5].生物生态组合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D]. 刘晋.东南大学2006
  • [6].水解—脉冲活性生物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技术研究[D]. 刘学红.东南大学2006
  • [7].水解池—滴滤池—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D]. 余浩.东南大学2006
  • [8].自回流生物转盘与人工湿地组合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D]. 张承芳.东南大学2006
  • [9].滴滤池—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应用研究[D]. 白永刚.东南大学2005
  • [10].活性污泥—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D]. 万丽娟.西南大学2007

标签:;  ;  ;  ;  ;  ;  ;  

厌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组合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