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宁夏海原地震诱发黄土滑坡的形成机制研究——以西吉地区地震诱发黄土滑坡为例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第四纪地质学
作者: 袁丽侠
导师: 雷祥义
关键词: 海原地震,地震诱发黄土滑坡,构造机制,显微结构机制,场地土机制
文献来源: 西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在对宁夏海原1920年8.5级地震引发的数千个大规模黄土滑坡的背景资料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海原大地震极震区东南部的海原、固原、西吉县境内的地震滑坡的类型进行了形态划分,对地震诱发黄土滑坡的综合致灾机理进行了分析。 (一)深入到西吉县滑坡重灾区进行黄土滑坡地面调查,对该区分布的滑坡进行了分类,对比沿滥泥河左右两岸滑坡在地形地貌、规模、滑距、坡度及平面、剖面特征,阐明沿西吉滥泥河流域的右岸是缓坡、高速、长滑距巨型滑坡的集中发育地带。绘制相应的区域滑坡分布图、滑坡剖面图和典型滑坡的平、剖面图 (二)西吉县位于陇西旋卷构造的弧形转折端处、北北西向的海原断裂带东端与近南北向六盘山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恰恰位于海原大地震地应力调整场内弹性应变能积累和储备的枢纽地带,此处是地震能量施放最大和应力集中部位。在北东-北东东向主压应力的控制下,北西-北北西向的张应力为该区大规模斜坡位移和滑坡扩展提供了空间,在强烈的新构造运动的作用下,位于海原大地震极震区东南部的西吉成为1920年海原大地震诱发黄土滑坡最发育、规模最大的地区。构造应力场的作用是西吉地震诱发黄土滑坡的形成机制之一。 (三)西吉黄土是位于黄土高原六盘山以西过渡地带黄土堆积中最独具特色的黄土。其黄土显微结构类型、颗粒排列、胶结物类型、颗粒成份、孔隙率及孔隙类型等三维空间结构有其自身的特点,大孔-支架,支架-镶嵌结构、小桥式连接、胶结程度低等特性,是造成该区黄土具有大孔隙、疏松、低含水量、强湿陷性和强震陷性等独特物理力学性质的内因,同时是西吉黄土在强震时所表现出的瞬间崩溃和地震高易损性的内因。本论文所建立的西吉黄土电子显微结构图像将为建立六盘山以西黄土显微结构的标准版图积累可贵的科学资料。因此,黄土显微结构特征是西吉地震诱发黄土滑坡的形成机制之二。 (四)特殊的黄土微地形地貌、厚层黄土覆盖、地处西吉盆地等地质背景条件,造成海原大地震时,地震波动能量在西吉地区被激化、放大的灾害后果。黄土梁、峁的顶部及边部、厚层黄土覆盖区常造成黄土的强度分异界面,使黄土场地地面运动周期增长、强震地面运动的低频成分增加、高烈度异常、使黄土层总体刚度减弱或消失。盆地效应使地震波在盆地边缘和不同介面处反射、聚焦并耦合后放大地震波。地震时瞬间高附加地震应变能的产生,使上述特殊地段成为附加应力场能量不断积聚场所,地震波在尖端部位的聚集、释放造成迎着地震波传播方向的黄土斜坡面首先受到地震波动能量的袭击,黄土强度瞬间崩溃,滑坡是黄土流释放应力的方式。研究认为:西吉县地震诱发黄土滑坡的主滑面和主滑方向是与地震波的传播方向相反的。因此,地震波的放大效应是西吉地震诱发黄土滑坡的形成机制之三。 (五)根据1920年海原大地震前出现的包括地下水异常在内的震前宏观灾异群发现象,探讨地应力的集中和松弛与气象场变化间的关系、地气耦合的结果与震前宏观异常群发的相关性、及震前水异常与黄土液化引发滑坡的关系。从地震引起黄土液化的角度论证:在地震动应力和震时突发水异常的共同作用下,由于黄土液化形成了高速、长滑距巨型黄土滑坡。黄土液化不同于砂土液化的机理在于黄土的不完全饱和、可溶盐的溶解、大中孔隙的崩溃及微小孔隙充水形成对孔压的消散作用以及低抗震性和高流动性是黄土液化的特点。因此,震时地应力集中、突发地下水异常而导致的黄土液化是西吉地震诱发黄土滑坡的形成机制之四。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关键词
1 序论
1.1 选题依据及科学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1920年海原大地震概况
2.1 震前灾异群发现象
2.1.1 震前天文异常
2.1.2 震前气象异常
2.1.3 震前水文异常
2.2 有关海原大地震的情况记载
2.3 地震造成的破坏
2.3.1 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2.3.2 对环境的破坏(断裂、裂隙,塌陷、滑崩)
3 西吉县地震诱发黄土滑坡特征
3.1 西吉地貌地质环境特征
3.1.1 地形地貌特征
3.1.2 气象水文特征
3.1.3 地质环境背景
3.2 西吉地震诱发黄土滑坡类型
3.2.1 黄土滑坡分类原则
3.2.2 西吉地震诱发黄土滑坡类型
3.3 西吉地震诱发黄土滑坡的分布特征
4 新构造运动
4.1 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
4.2 新构造运动的旋回性
4.3 新构造运动特征
4.4 海原地区地震历史概况
4.5 新构造运动对西吉环境的影响
5 黄土显微结构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
5.1 黄土显微结构
5.1.1 概述
5.1.2 黄土骨架颗粒组成
5.1.2.1 黄土的粒度组成
5.1.2.2 黄土骨架颗粒形态(碎屑和集粒)
5.1.2.3 骨架颗粒相互接触方式及排列形式
5.1.3 孔隙结构特征
5.1.4 胶结物赋存状态
5.1.5 显微结构类型及其在时代上的变化
5.1.6 西吉黄上显微结构的特殊性
5.2 黄土物理力学性质特征
5.2.1 西吉黄土物理力学性质
5.2.2 西吉黄土与周边黄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比
6 西吉地震诱发黄土滑坡发育特征与地震波传播的耦合性
6.1 海原大地震等震线与烈度分布特征
6.2 海原大地震地震波传播的特征
6.3 西吉地震诱发黄土滑坡分布特征与地震波传播方向的关系
6.4 耦合机制分析
7 西吉地区地下水与低角度高速远程滑坡的关系
7.1 震前地下水异常的表现
7.2 地下水异常的特点
7.2.1 空间分布特点
7.2.2 地下水为砂土液化创造条件
7.2.3 诱发低角度高速远程黄土滑坡形成过程的分析
8 地震诱发黄土滑坡的防治措施
8.1 西吉黄土滑坡易发区分布及灾害隐患评价
8.2 西吉黄土滑坡的重点防治区域
8.3 防治措施
9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论文图版
附图1: 西吉西南部滑坡分布图
附图2: 西吉西南部滑坡地形剖面图
发布时间: 2005-11-18
参考文献
- [1].突发型黄土滑坡监测预警研究[D]. 亓星.成都理工大学2017
- [2].黄土滑坡发育规律及其防治措施研究[D]. 王念秦.成都理工大学2004
- [3].基于DEM的黄土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D]. 苏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4].典型黄土滑坡启动机制及成灾模式研究[D]. 张泽林.中国地质大学2016
- [5].黄土滑坡触发机理研究[D]. 段钊.长安大学2013
- [6].多级旋转型黄土滑坡形成演化机理研究[D]. 李滨.长安大学2009
- [7].延安地区典型滑坡的形成机理研究[D]. 王刘华.长安大学2014
- [8].甘肃黑方台灌区黄土滑坡—泥流形成机理研究[D]. 蔺晓燕.长安大学2013
- [9].黑方台滑坡机理及防治对策研究[D]. 潘攀.浙江大学2017
- [10].基于破损力学的黄土滑坡机理研究[D]. 陈新建.长安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强震作用下黄土边坡的动力响应机理和动力稳定性研究[D]. 邓龙胜.长安大学2010
- [2].黄土滑坡触发机理研究[D]. 段钊.长安大学2013
- [3].暴雨型滑坡灾害形成机理及预测方法研究[D]. 魏丽.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
- [4].区域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风险管理[D]. 向喜琼.成都理工大学2005
- [5].人工智能在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D]. 陈晓利.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
标签:海原地震论文; 地震诱发黄土滑坡论文; 构造机制论文; 显微结构机制论文; 场地土机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