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评价采用大型多功能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胸部外伤所致急性肺损伤(ALI)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7例胸部外伤导致ALI接受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并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为21例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大型呼吸机无创通气,另组为26例接受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动态观察无创通气组不同时间(通气前、通气1h、通气12h和撤机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呼吸频率及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以及两组间死亡率、呼吸机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大型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ALI组机械通气治疗后PaO2、氧合指数、呼吸频率、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较无创通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有、无创通气治疗组间比较,无创通气治疗组呼吸机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有创通气治疗组,但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型呼吸机无创通气是治疗胸部外伤所致急性肺损伤的有效方法,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治疗仍是胸部外伤所致急性肺损伤,特别是恶化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97)
- [2].肺康复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 2020(01)
- [3].对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20(03)
- [4].分析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05)
- [5].无创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疗效观察[J]. 中国农村卫生 2020(08)
- [6].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J]. 吉林医学 2016(12)
- [7].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 临床医学 2016(12)
- [8].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47)
- [9].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6(08)
- [10].无创通气治疗严重慢阻肺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A1)
- [11].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昏迷患者的可行性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03)
- [12].无创通气治疗重度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效果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17(16)
- [13].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疗效[J]. 临床医学工程 2017(08)
- [14].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14)
- [15].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 2017(20)
- [16].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并发腹胀原因分析及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72)
- [17].参麦注射液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40例[J]. 河南中医 2016(01)
- [18].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J]. 吉林医学 2016(01)
- [1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无创通气治疗及护理研究[J]. 西藏医药 2016(04)
- [20].无创通气治疗重症哮喘120例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工程 2015(02)
- [21].无创通气治疗顽固性左心衰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05)
- [22].激励式护理对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20(11)
- [23].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32)
- [24].无创通气治疗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效果研究[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6(06)
- [25].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03)
- [26].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01)
- [27].改良给氧在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 2017(03)
- [28].无创通气治疗对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08)
- [29].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J]. 当代医学 2017(14)
- [30].集束化护理在心力衰竭行无创通气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