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人民医院内蒙古杭锦旗017400)
【摘要】目的为终末期肾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提供合理用药参考。方法简析终末期肾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介绍常用几类降压药物及具体的联合用药等。结果治疗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交感神经抑制剂及联合用药。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合理选择和使用降压药,可延缓肾脏功能的恶化。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高血压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1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6-0026-02
终末期肾脏病指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一般认为当肾小球滤过率降至<15ml/min时即可诊断。也就是当慢性肾脏病到了5期时就进入了终末期肾脏病阶段。高血压是终末期肾病常见的并发症,高血压既可以加重肾脏疾病,又是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我国已有肾病患者100/百万人口,肾病高血压在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中排列首位。因此,终末期肾病患者应及时控制血压,维持血压稳定,合理选择和使用降压药物,以减缓肾脏功能的恶化。本文简述终末期肾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机制,降压药物的选择及其血压控制的靶目标。
1.终末期肾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机制
终末期肾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机制复杂,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压力感受器、中枢神经系统、肾脏体液调节机制及血管扩张机制等。当肾脏发生病变时,常引起肾脏血流灌注的减少,导致肾脏缺血缺氧,此时肾脏可分泌多种升压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是肾小球旁细胞分泌大量肾素,故在肾性高血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因此,可将肾性高血压分为容量性高血压和肾素依赖型高血压。容量依赖型和肾素依赖型高血压缩血管机制,均可激活共同的最后通路,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升高血压。
1)容量依赖型高血压:肾实质损害后,肾脏处理水、钠的能力减弱。当水、钠的摄入量超过机体的排泄能力时,就会出现水钠滞留。水钠潴留在血管内使血容量扩张,即可发生高血压。同时水钠潴留可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水、钠含量增加,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血管阻力以及对儿茶酚胺的反应增强,这些亦可使血压升高。
2)肾素依赖型高血压:发病机理为肾动脉狭窄,肾内灌注压降低和肾实质疾病,以及分泌肾素的肿瘤细胞,都能使球旁细胞释放大量肾素,引起血管紧张素I活性增高,全身小动脉管壁收缩而产生高血压。肾素及血管紧张素I又能促使醛固酮分泌增多,导致水、钠潴留,使血容量进一步增加,从而加重高血压。
2.终末期肾病合并高血压的用药选择
2.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这类药物可减少患者尿蛋白应作为首选的降血压药物,因其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舒张小动脉等,对高肾素和正常肾素型高血压均作用明显,特点是效率高、长期用药不产生耐药性,在降压的同时能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对心、脑、肾有保护作用。对双侧肾动脉狭窄者、妊娠及高钾血症者禁用。服此类药可能会引起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或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干咳最常见,发生率1~30%。
2.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现已认识到ATⅡ在高血压肾脏损害特别是糖尿病肾病恶化中起重要作用,ATⅡ介导的肾小球小动脉的收缩,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性高血压,并通过其他机制损害肾脏,包括升高肾小球压力而增加系膜巨分子流入,刺激细胞因子及系膜基质的扩张,ATⅡ还增加蛋白尿。因此,应用AT1受体亚型拮抗剂具有明显的肾脏保护效应,特别是对糖尿病性肾病的恶化有逆转作用。这类药物在肌酐≤5mg/dl时使用,它的疗效与ACEI相似,适用于对ACEI不能耐受的患者。
2.3钙离子拮抗剂(CCB)
CCB作为抗高血压药,疗效肯定,起效温和,作用持久。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能减弱和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程,使肾血管扩张,延缓急、慢性肾损害,对肾实质性高血压有益。其缺点是都可能出现心悸、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新型长效钙离子拮抗剂,除具有强大的降压作用外,还具有多方面的肾脏保护作用,可有效抑制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害的进展。
2.4利尿药
主要通过促进肾脏排尿功能从而增加尿量减少钠、水潴留,降低血容量而降压。但在肾损害时可引起血容量降低,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反而促使肾功能恶化,故应用利尿药应慎重。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可出现水和电解质紊乱,以低血钾最为常见,应注意补钾,应及时监测电解质及尿酸的变化。
2.5β受体阻滞剂
该类药物通过阻断肾脏β受体,减少肾素分泌,从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血管张力下降,血压下降,适用于肾素依赖性高血压,对心率较快的年轻人效果较好。对于有慢性心衰或有过心梗的患者,由于可以阻止心室重构,对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患有哮喘、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低血压的患者禁用,因其会影响糖代谢,抑制胰岛素的释放,减弱交感神经对低血糖的反应,影响脂代谢,故用药期间须监测心率、血压、血糖、血脂。
2.6交感神经抑制剂
交感神经抑制剂,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激活延脑中枢a2受体,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发放交感神经冲动,致使心率减慢,心排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并能抑制肾素的释放。交感神经抑制剂最常用的有如利血平和可乐定,突出特点是降低血压,但不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血流。该药长期服用可致体位性低血压、肝功能损害、口干、嗜睡等副作用。
2.7α受体阻滞剂
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α1受体和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作用,使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如哌唑嗪。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腹痛等,还可引起体位低血压。
2.8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有助于同时干预多种高血压发病的机制,改善降压效果,增加降压达标率,可以防止单药治疗降低血压时可能触发的代偿性不良反应,联合用药有利于加强靶器官的保护,还可抵消或减少药物之间各自的不良反应。合理的配伍有:①ACEI和或ARB和氢氯噻嗪可发挥协同作用,但肾功能中、重度不全者不宜用氢氯噻嗪,宜用呋塞米;②CCB常与ACEI和或ARB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效果,③CCB与噻嗪类利尿药,④具有降压机制相似的药物(如ACEI与β受体阻滞剂)一般不联用。
3.终末期肾病患者降压治疗的靶目标
对于无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合理控制在140mmHg/90mmHg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其血压应控制在130mmHg/80mmHg以下;对于24小时蛋白尿定量>1g者,血压应控制在125mmHg/75mmHg以下。
4.总之,终末期肾病患者用药选择应以主要排泄途径不经肾脏,降压的同时有肾脏保护作用的药物,需坚持长期、有效及多种药物配伍使用及时透析的综合方法,以获得对患者的最大效益,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黎磊石,刘志红中国肾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18-824
[2]董雪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相关因素与对策中国医药科学2011(8)
[3]张海英.汪年松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世界临床药物2011(5)
[4]范瑛,汪年松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降压药物的选择世界临床药物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