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军旅话剧英雄观念的发展

中国当代军旅话剧英雄观念的发展

论文摘要

本文以研究军旅话剧中的英雄形象为依据,系统梳理了英雄作为话剧舞台形象在各个时代的不同内涵与表现形式。本文除引言和结论之外,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追寻英雄的起源与概念,阐明英雄在军旅话剧中的特殊性以及军人的英雄情结与军人身份特殊性的关系。英雄是一个社会性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军人由于身份的特殊性而具有强烈的英雄情结,军人与英雄之间有着必然的、天然的联系。第二部分是本论文的二、三、四、五章,系统梳理当代军旅话剧中英雄形象的演变。军旅英雄从叱咤沙场、勇猛乐观的相对单一、脸谱化的形象到特殊时代的政治代言形象,把“人”逐渐捧到“神”的位置,反映出中国军旅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英雄所蕴含的简单却又复杂的内涵。八十年代的军旅话剧突破了很多的禁区,取得较大的成绩,把英雄从“神”的位置回归到“人”的位置,英雄人性化的表达成为这一时期军旅话剧的亮点。第三部分是本论文第六章,主要论述九十年代军旅话剧中英雄形象的“承”与“变”。和平年代的军旅英雄与传统的军旅英雄相比,尚武与忠诚、牺牲与奉献的品质并没有发生改变,但在日新月异的九十年代,军旅英雄也涌现出不同类型,他们拥有超于常人的能力也同时具有凡人的情怀,军旅英雄具有世俗化倾向。第四部分是本论文的七、八章,对军旅话剧英雄观的世俗化趋向进行评价。这一部分从军旅话剧作者、军人形象以及观众的角度分析认识到军旅英雄的平民化走向。在“躲避英雄”“拒绝崇高”的时代潮流中,军旅英雄承担着更重大的社会意义,也具有更加重要的文化内涵。军旅英雄形象的塑造在坚守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完成对主流价值的认同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第一章 英雄的概念及其与文学的关系
  • 第一节 英雄概念的界说
  • 1. 英雄概念的演变
  • 2. "英雄"诞生的条件
  • 3. "反英雄"和"非英雄"
  • 第二节 军旅话剧中的"英雄"
  • 1. 军旅话剧的界定
  • 2. 军人成为"英雄"的条件
  • 3. "军人英雄"与其他英雄的区别及特点
  • 第二章 "英雄"的出场
  • 第一节 "英雄"进行曲的前奏
  • 第二节 英雄人物塑造的内容和特点
  • 第三节 英雄形象政治色彩的诉求
  • 第三章 "英雄"大跃进
  • 第一节 英雄写作的"浮夸"背景
  • 第二节 英雄叙事模式与特点
  • 第三节 "英雄"塑造的政治教育
  • 第四章 "英雄"的"净身"
  • 第一节 "英雄"阶级属性的净化
  • 第二节 "正面""乐观"的价值向度
  • 第五章 真"心"英雄的回归
  • 第一节 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
  • 第二节 "英雄"解冻
  • 1. 视死如归的英雄
  • 2. 锐意进取的"碎片式"英雄
  • 3. 寂寞却不孤单的边防英雄
  • 第三节 新"英雄"塑造的价值
  • 第六章 "英雄"本色与变化
  • 第一节 英雄本色的传统积淀
  • 1. "雄"、"力"和"阳刚"——英雄质素的坚守
  • 2. "爱国"、"奉献"和"忠诚"——英雄稳固的价值取向
  • 第二节 九十年代军旅话剧中的"新"军人英雄类型
  • 1. "承受式"英雄
  • 2. 知识型英雄
  • 3. 领袖英雄
  • 4. 时代英雄
  • 5. 女性英雄
  • 第七章 "英雄"形象在审美倾向上的多元化
  • 第一节 "英雄"世俗化审美倾向
  • 1. 英雄的情爱意识
  • 2. 英雄的家园情怀
  • 3. 英雄的生命意识
  • 第二节 英雄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 第三节 军人职业化
  • 第四节 "英雄"文化选抒的必要性
  • 1. 军营文化的必然选择
  • 2. 价值体系的重建与道德体系的寻找
  • 第八章 军旅话剧的变化和新的要求
  • 第一节 战争观念的转变
  • 第二节 军人素质的综合性要求
  • 第三节 书写"英雄"面临的困境
  • 结语
  • 论文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1950—1957军旅话剧土要剧目
  • 附录2: 1958—1966军旅话剧主要剧目
  • 附录3: 1966—1976军旅话剧主要剧目
  • 附录4: 1979—1998军旅话剧主要剧目
  • 附录5: 1990—1999军旅话剧剧本目录
  • 读研期间的发表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苏联军事文学概览及其相关问题[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7(02)
    • [2].大风起兮云飞扬——中国军事文学的精神高度与强军使命[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5(01)
    • [3].声音[J]. 中华儿女 2016(24)
    • [4].军事文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讨[J]. 山西青年 2017(08)
    • [5].论中国现代军事文学的开山作[J]. 新文学评论 2014(02)
    • [6].从喧嚣到寂静——三十年军事文学过眼[J]. 军营文化天地 2008(04)
    • [7].军事文学的新书写——解读《我的军营我的梦》[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 [8].强军文化视野中军事文学的责任担当与本色坚守[J]. 神剑 2016(01)
    • [9].军事文学的新机遇[J]. 军营文化天地 2012(03)
    • [10].军事文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讨[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09)
    • [11].当代军事文学的现代主义缺失批判[J]. 艺术广角 2009(02)
    • [12].军事文学的国防教育功能探析[J]. 大众文艺 2016(24)
    • [13].新时期军事文学中军人形象美丑嬗变[J]. 青年文学家 2012(18)
    • [14].揭秘20世纪40年代苏联军事文学名著的影响[J]. 福建党史月刊 2010(11)
    • [15].苏联军事文学在中国解放战场[J]. 党史纵览 2019(03)
    • [16].当代军事文学中的死亡叙事[J]. 神剑 2020(02)
    • [17].期待与前瞻——解放军军事文学研究中心建设规划座谈会发言录[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3(01)
    • [18].解放军军事文学研究中心召开《底色》作品研讨会[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4(01)
    • [19].热烈祝贺《飞天》创刊60周年[J]. 飞天 2011(03)
    • [20].在一起[J]. 军营文化天地 2013(09)
    • [21].探索军事文学的多种可能——评徐贵祥中篇小说《好一朵茉莉花》[J]. 神剑 2015(06)
    • [22].共和国阳光里守卫者的歌唱——序《纪念建国六十五周年·黑土地军事文学丛书·诗歌卷》[J]. 诗潮 2014(05)
    • [23].战争叙事的极致美学——简论徐贵祥长篇小说《马上天下》[J]. 战士文艺 2011(03)
    • [24].解放军军事文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解放军艺术学院举行[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3(03)
    • [25].精神高地上的筑梦之旅——《人民文学》2014年第8期军事文学专号作品研讨会综述[J]. 军营文化天地 2015(01)
    • [26].军事文学第一受众应是中学生[J]. 军营文化天地 2012(11)
    • [27].从《亮剑》和《兄弟连》 解析当AI写作实主义军事文学中的中美文化[J]. 中华文化论坛 2017(06)
    • [28].来信[J]. 军营文化天地 2012(04)
    • [29].从军事文学中汲取战斗精神——浅析用军事文学培育官兵战斗精神[J]. 军事政治学研究 2013(04)
    • [30].军艺文学系毕业学员在中国作家协会军事文学委员会占得“半壁江山”[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3(01)

    标签:;  ;  ;  ;  ;  

    中国当代军旅话剧英雄观念的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