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诗歌语言结构研究

袁宏道诗歌语言结构研究

论文摘要

将语言学与诗学相结合,从“结构”的视角探讨文学的价值,是19世纪末以来西方文学批评的重要路径。从这个角度分析诗歌,意味着我们将诗歌定位为一种语言的“建筑”,着重于从诗歌语言的内部肌理出发考察诗歌的审美品性与价值构成方式。袁宏道是明中后期大力反对“模拟”、开启“师心”一脉从而促使明代诗歌结构发生转折性变化的最关键的人物。本文将以“变”著称的袁宏道作为研究对象,目的即是想探讨在明代这样一个变革时期,作为传统雅文学主要样式的诗歌其内在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并且是如何变化的。具体来说,也就是袁宏道在理论上所宣扬的“创变”与其作品所客观呈现出的语言结构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第一章中我们试图建立本文的两个分析坐标:一是静态的诗体格局坐标,标示出近体诗与古体诗的结构差异;二是动态的诗史演变坐标,标示出“唐诗”与“宋诗”的结构差异。从第二章到第四章,我们将从声韵、语法、象与境等三个层面,具体探讨袁宏道诗歌语言结构的特征,并与经典的唐诗结构及宋诗结构进行比较,从而得以在诗史演变的框架内对袁诗结构的变化趋向进行定位。第五章将在对之前章节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探讨袁宏道诗歌语言结构的整体特征及其所呈现出的审美价值趋向。最后第六章中,我们将在袁宏道个人生平以及诗歌史的动态演变中探讨其诗歌语言结构的开放趋向的意义。袁宏道诗歌语言在整体上呈现出白话的、自然的以及开放的结构特征,这一特征内在地指向了一种现代审美结构。古典诗歌向近现代的转型是中国诗歌史自身演变的漫长过程的结果。袁宏道诗学思想中的革新精神及其诗歌语言结构的开放特征,在古典诗歌史向近现代的演变过程中具有标志性与转折性的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唐宋以来古典诗歌的结构沉淀
  • 第一节 律化与闭合结构
  • 一.声律结构
  • 二.对仗结构
  • 三.起、承、转、合
  • 四.诗体结构的闭合性与开放性
  • 第二节 审美境界与空间结构
  • 一.境界论中的空间追求
  • 二.诗歌语言的"前景化"与"境"的生成
  • 三.空间的意义
  • 四."唐诗"与古典诗歌的理想境界
  • 第三节 散化与线性结构
  • 一.审美结构的两个维度
  • 二."以文为诗"与日常诗性的建构
  • 三."宋诗"的意脉与线性追求
  • 第四节 唐、宋诗型在明代的"流"与"变"
  • 一.师古与师心,宗唐与承宋
  • 二.模仿与表现
  • 三."古典"与反"古典"中的现代意识
  • 第二章 袁宏道诗歌语言结构分析(一):声韵
  • 第一节 "拗":破格与变奏
  • 一."格式"让位于表意
  • 二.被破坏和颠覆的律体
  • 三.以破为立,在合式中求自由
  • 第二节 从"心"随"意"的诗歌节奏
  • 一."韵"与"意"的合拍
  • 二.语言的自然节奏
  • 三.从"中节"到"从心"
  • 第三节 平滑、拗折二重奏
  • 一.平滑流畅
  • 二.拗折多节
  • 三.民歌化与文人化的"复调性"
  • 第三章 袁宏道诗歌语言结构分析(二):语法
  • 第一节 字法上的俗白与戏谑
  • 一.虚词与白话化
  • 二.俚语、习语、民俗语
  • 三.谐言谑语
  • 第二节 句法上的口语化与线性结构
  • 一.从"平行"向"连续"的倾斜
  • 二.口语化的自然句法
  • 三.飞动奇健的句势
  • 第三节 篇法上的自由随性
  • 一.意脉贯通
  • 二.自由随性
  • 三.对常规与定式的破坏
  • 第四章 袁宏道诗歌语言结构分析(三):象与境
  • 第一节 "物"与"我"的脆弱平衡
  • 一.从自然空间向现实空间的转移
  • 二.对平衡视角的偏离与平和诗境的破坏
  • 三.世俗经验视角与"界线"的消失
  • 第二节 "我"对"境"的投射与渗透
  • 一.以我观物:由物向我的内转
  • 二.以我观我:"我"眼中的自我形象
  • 三.静观与动观
  • 第三节 审美空间的"平面化"
  • 一."象"的虚化与"景深"的消失
  • 二.时间模式与生命图景
  • 三.空间的"平面化"与价值平夷
  • 第五章 袁宏道诗歌语言结构的审美价值趋向
  • 第一节 俗化倾向中"轻"的重量
  • 一.反经典与审美范式的内在变化
  • 二.雅俗之间的诗人身份
  • 三.日常美学:喜剧情境与日常诗性
  • 第二节 从"善"向"真"的倾斜
  • 一.本质之真与经验之真
  • 二.真与直:情真、意切、格直
  • 三."疵"之美与"真"之美
  • 四.真实美学:从"善"到"真"的倾斜
  • 第三节 色相世界中的自我与自由
  • 一.以异自居
  • 二.自我形象中的理性精神
  • 三.人生的自由与语言的自由
  • 第四节 结构的开放:破与立
  • 一.合而不"和"
  • 二.孤独的作者与敞开的文本
  • 三.破与立:从闭合到开放
  • 第六章 袁宏道诗歌语言结构的开放趋向在近代诗体转型中的意义
  • 第一节 结构与风格发展的不平行性
  • 一.袁宏道诗歌创作的阶段性及风格变化
  • 二.风格变化中诗歌语言结构的差异性与同一性
  • 三.性灵的"淡化"与结构的开放
  • 第二节 袁宏道与近代诗体转型的路径及方向
  • 一.语言变革:性灵与格套
  • 二.白话的、自由的、当下的
  • 三.黜雅还俗:新结构与新秩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诗歌语言的本质、张力及格言意味[J].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09(02)
    • [2].浅谈诗歌语言的特性[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9(11)
    • [3].浅谈现代诗歌语言的温度[J]. 中学语文 2019(03)
    • [4].读出诗歌语言之美[J]. 语文学刊 2009(06)
    • [5].诗歌语言的诗性解读[J]. 文教资料 2008(07)
    • [6].主持人语[J]. 太湖 2016(03)
    • [7].漫谈诗歌语言的跳跃性[J]. 中华诗词 2016(07)
    • [8].“诗家语”之反常美[J]. 新课程(中学) 2016(08)
    • [9].想象力——打开诗词学习大门的钥匙[J]. 课外语文 2017(01)
    • [10].论诗歌《等你,在雨中》的语言张力[J]. 青年文学家 2016(35)
    • [11].高中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J]. 新课程(下) 2017(01)
    • [12].亲人[J]. 诗潮 2017(03)
    • [13].主持人语[J]. 诗歌月刊 2017(05)
    • [14].当诗人说到“道路”时他实际上在说什么?——古诗阅读的一个新视角[J]. 中学语文 2017(15)
    • [15].浅析初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有效策略[J]. 新课程导学 2017(25)
    • [16].诗歌语言的鉴赏[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11)
    • [17].诗歌语言的鉴赏[J].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4(12)
    • [18].诗歌语言艺术的中庸之道[J]. 中国诗歌 2011(04)
    • [19].高考语文诗歌语言风格鉴赏[J]. 中学语文 2013(03)
    • [20].鉴赏诗歌语言的三种设题角度[J]. 高中生 2011(03)
    • [21].古诗歌语言特点及其语言理解[J]. 中学语文 2011(30)
    • [22].短制:走向幽微的语言可能性——浅论曹东诗歌语言艺术的可能性[J]. 星星 2019(35)
    • [23].浅谈诗歌语言的理解[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1(03)
    • [24].论顾城诗歌语言陌生化的外化[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6(03)
    • [25].戈麦诗歌语言张力论[J]. 文学教育(上) 2013(12)
    • [26].江流儿诗歌语言形式的共性分析[J]. 名作欣赏 2020(12)
    • [27].诗歌语言的透明与微暗[J]. 语言战略研究 2018(04)
    • [28].小学语文诗歌语言的赏析策略研究——在诗情画意中“审”美[J]. 教师 2020(16)
    • [29].浅谈诗歌语言形象[J]. 中华诗词 2012(06)
    • [30].诗歌语言鉴赏题的做题方略[J]. 21世纪中学生作文(高中教师适用) 2009(06)

    标签:;  ;  ;  ;  ;  ;  

    袁宏道诗歌语言结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