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阿诺德·贝内特(Arnold Bennett, 1867-1931)是英国爱德华时期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凭借其“五镇”系列小说在现代英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五镇的安娜》的创作始于1896年,在贝内特长达六年的写作与精心修改下于1902年终以成书,是他第一部以家乡五镇为背景的五镇小说。与贝内特同时代的作家威尔斯对这部作品评价很高,称赞它为一幅美丽的,能给人带来意外的陶镇风景图。“边缘”这一词语,从字面上来说,指的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或者是不属于主流的状态。贝内特创作这部作品正值英国社会的转型期,既是新旧世纪的更迭期,又是维多利亚时代到爱德华时代的过渡时期。转型社会杂糅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文化,在这些文化影响之下,身处转型期的人们身上或多或少表现出一些边缘性特征。身处社会转型期的贝内特以他敏锐的目光关注到了“边缘性”这类特征,并把自己的理解融入了小说的创作之中,使作品中的人物烙上了深刻的时代印记,呈现出一种鲜明的边缘性的社会文化内涵。不单是贝内特的小说中出现了边缘性的人物形象,劳伦斯、福斯特等同时代作家的小说中也涉及到了这一方面的主题,边缘性人物形象此时此刻的出现也不是偶然。本文将从“空间”、“身份”与“道德”三个层面来解读小说主人公安娜的边缘性特征。论文导论部分总结了前人对贝内特研究的成果。正文部分首先分析了五镇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安娜成长的家庭环境,这是从空间的角度来解读安娜的生活环境的边缘性特征。接着在第二部分,从身份这个层面阐述了安娜面对自身社会地位以及社会角色的变化时所面临的困惑。然后在第三部分,从精神与道德层面来分析安娜的边缘性特征。剖析了安娜是如何在恪守传统道德与向往自由这两种状态中游走,在对忠诚与背叛等道德伦理问题的矛盾追问中艰难成长的。安娜的叛逆与顺从,她的坚持与绝望,她人格中的矛盾性和不确定性等各种心理特征,都在贝内特的笔下一览无遗。她的心理变化历程也从侧面折射出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道德困境与情感焦虑。最后在结论部分表明,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和进步,行走在“边缘”的人若无法对时代变迁做出自己积极的回应和改变,他们漂泊的心灵始终不可能找到人生归航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