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市临淄区第二中学齐玉红
新课改倡导在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并对小组的合作学习作出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关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我自己也在教学中实践着,通过听其他老师的课也带给了我一些启示.在每一个环节的教学中都要关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首先是对学生预习的评价,预习的内容设计一般难度不宜过大,以课本基础为主,每个同学通过自学基本都能掌握,对概念性的知识要让学生通过预习记住,这样老师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教师主要采取提问的形式,老师们在评价中主要采用必答和抢答两种方式.必答题能充分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而抢答题则激发了学生个体的思维,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热烈起来.抢答题确实提高了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力,也是小组拉开档次的最有效方法,但这毕竟只是体现在极少数人身上,大多数人仍在停滞状态.甚至有学生认为,反正轮不着我,于是,静观其变.如果是这样,岂不与素质教育的“要义”——面向全体,背道而驰了吗?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好抢答题与必答题的搭配,不一定每节课都采取这样的形式.我们到高阳中学学习时,听了高静老师的课《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对高老师的小组评价方式感到很实际,真正发挥了评价的作用.高老师先让学生课前预习,然后课上对预习结果进行检测,由每个小组的5号和8号同学板演,并对小组的板演情况做出了评价,由于内容比较简单,每个小组对新内容的简单应用都掌握很好,高老师表扬了每个小组,但每个小组都没有得分.接下来小组根据高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讨论后板演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大部分同学按照课本的形式写了出来,“⊿﹥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有一个组的同学是这样写的:⊿﹥0ó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其他两种情况都用了“ó”符号,这是其他组中所没有的,体现了这个组的同学对知识的理解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由左边可以得出右边,由右边可以得出左边,这时高静老师对这个组的展示做出了高度评价,并给这个组得了10分.我觉得这样的评价才是有意义的,才真正起到了评价的作用.当学生作出与众不同的回答和找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时,教师的表扬评价才会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单纯的为评价而评价得分,还不如不得分,都表现很好时,口头表扬不也可以吗,为什么非要大家都得一样的分呢,那跟都不得不是一样的吗?这只是我的不成熟的一点思考.
对第二环节——合作交流的评价,这是评价的难点,我们如何对小组的合作交流情况作出评价呢?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都能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呢?仅仅以最终小组合作交流的结果作为评价是不够的,还要有过程性评价才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小组评价时往往只关注最终的结果,忽视小组合作的过程,这是不公平的,这样一来就容易降低学生的合作热情.因此,评价重过程、重应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度即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参与交流、对话的程度,看学生是否发挥了主体作用.评价中不完全以活动成果为重点,应挖掘活动环节中内含的因素作为个性教育素材去启发和引导学生.如在教学“梯形的中位线”一课时,A组的学生按照课本提示的方法将梯形的中线转化为三角形知识很快得出梯形中位线的性质,B组学生总想将梯形的中位线,利用课本上不同的转化方法进行探索,但由于缺乏经验,虽然齐心协力进行了尝试,但结果没有成功.评价时我不能简单地说B组同学的学习过程是失败的,他们在探索中最起码获得了一种探索艰难性的体验.这是一个人学习、生存、成长、发展、创新所必须的经历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不可量化的“长效”和“内隐性”.按照主动获取学习、独立思考这样的学习目标来衡量,B组的学习是发展性、具有独立思考的价值,而A组只是重复前人的经验,从学习过程上看B组的收获就比A组大.所以,评价时要注意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要制定出详细的小组评价量规,要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对学生的参与做出公平的评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教师点拨的环节中,教师也不要唱独角戏,最好是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这时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时候,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给所在的小组加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提高学生在小组中的威信,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当堂检测的评价可单独作为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课下汇总,在下一节上课前反馈给学生.
当然,每节课都要对每个小组的评价做个总结,评出优胜小组,给予适当奖励,如给优胜小组印红星或小红花,学期末评出本学期优胜小组,给优胜小组的同学发奖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要持之以恒,避免虎头蛇尾.不要今天搞了,明天就放下了,这学期搞了,下学期就不提了.要坚持经常,要成为课堂管理常态化的必要组成部分,使我们的课堂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