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出于历史环境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和日本并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建国前后,日本国内存在着发展日中贸易的友好人士和经济团体,日本人民希望同中国开展贸易活动。为了打破美国主导的封锁遏制新中国的政策和企图,充分利用国外资源恢复和发展国内经济,在中日两国官方外交关系不能打开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制定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民间外交方针,希望以民间交流活动带动中日官方关系的改善。由于中日间经济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互补性,民间贸易交流就成为了双方民间交往的主要形式。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民间贸易所涉及的时间是1949年到1972年。论文首先对中日邦交正常化前民间贸易开展的历史环境进行了详细地论述,分析了战后中日关系及开展民间贸易的原因。论文以时间为线索,论述了建国前后日本国内民间贸促团体的建立。20世纪50年代,论文着重梳理和分析中日四次民间贸易协议的签订过程、实施情况及协议间的异同。60年代,论文对中日友好贸易和备忘录贸易进行了详细地阐述。70年代初,中日各界互动频繁,中日民间贸易活动的最终目标即两国邦交正常化终于实现。论文还分析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前民间贸易的重要作用,肯定了其历史地位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外交经验,这些经验会在以后我国开展对外关系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内外因素[J]. 文史天地 2020(04)
- [2].“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J]. 世界知识 2017(18)
- [3].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之思:新型关系能否建立[J]. 世界知识 2017(19)
- [4].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国际研讨会召开[J]. 日本学刊 2017(05)
- [5].中日邦交正常化内容在初中历史教材中的作用[J]. 基础教育课程 2016(21)
- [6].不忘初心,再立潮头向前迈 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暨2017年新春联谊会纪实[J]. 留学生 2017(05)
- [7].在华日本人学汉语现状及对日汉语教育规模性发展的可能性调查研究——以大连地区为例[J]. 牡丹 2017(03)
- [8].“百名抗战将帅肖像印”首次赴日展出[J]. 铁军 2017(08)
- [9].日本右转 中国向前——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后的历史关口[J]. 中国新闻周刊 2012(36)
- [10].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过程中的八十五天[J]. 中共党史研究 2012(05)
- [11].“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回顾与展望国际研讨会”召开[J]. 日本学刊 2013(02)
- [12].中日民间团体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行动宣言[J]. 友声 2012(02)
- [13].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后的中日关系[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05)
- [14].中日邦交正常化后赴日留学事业回顾与展望[J]. 学习月刊 2012(10)
- [15].近十年来中国学界关于中日邦交正常化研究述评[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2(05)
- [16].日本重化工业发展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的作用[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 [17].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漫漫崎岖之路[J]. 上海集邮 2012(09)
- [18].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大事[J]. 中国报道 2012(08)
- [19].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日关系概述[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20].民间外交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回顾与思考[J]. 大连大学学报 2017(02)
- [21].“满映”的日本人研究概述——以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的研究为中心[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10(11)
- [22].抚今追昔 共创未来——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J]. 日本学刊 2012(01)
- [23].美丽中国 美丽日本 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图片展在东京举行[J]. 中国报道 2012(08)
- [24].“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年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日本研究 2012(03)
- [25].从民间外交看中日邦交正常化——1949年—1972年[J]. 现代商业 2010(09)
- [26].继续加强民间外交,更加深化民间友好关系——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J]. 和平与发展 2012(04)
- [27].“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年回顾与展望”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J]. 世界知识 2013(04)
- [28].历史的启示 现实的课题——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J]. 和平与发展 2012(04)
- [29].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的过程及其国际政治学意义[J]. 开放时代 2010(07)
- [30].日本经济界与中日邦交正常化[J]. 日本研究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