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的主体及其实践

科学中的主体及其实践

论文摘要

传统科学哲学把科学家个体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来说明科学知识的基础,这种理解在默顿和库恩等人的工作之下走向破灭。于是,个体在认识论上的基础地位让位于共同体。科学角色论和社会建构论的利益模式就试图把科学知识看成是共同体的社会背景决定的产物,却陷入了决定论和相对主义的困境中。为摆脱困境,挽回科学的实在性,当代出现了一种把科学作为文化实践的思潮,可称为科学文化论。从理论渊源上看,科学文化论在哲学上实现了从先验到后验的过渡,在社会学上实现了从结构主义到个体主义的过渡。这两种传统都把主体作为自己的研究焦点,前者关注认知,后者关注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文化论就是一场以科学中的主体为研究主题的运动。在文化论的旗帜下,后期社会建构论重新挖掘了共同体的构造条件,形成了自然和社会相统一的各种共同体理论。结合理论剖析和瓦特蒸汽机的案例分析,本文从认知和行动两个层面来理解科学共同体构造科学事实的过程。从认知层面看,为避开先验传统又不完全落入后验传统,本文认为共同体的认知必须从完全表征走向不完全表征。这种认知理论可以用集体认知来统摄。在集体认知的名义下,科学的认知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角色认知、意会认知和分布式认知。角色认知和意会认知模型都存在着自身不可调和的问题。在分布式认知模型中,共同体成为了信息处理器,通过资源和能力的整合来完成科学事实的构造。这个模型消解了自然与社会、人类与非人类的二元对立,并让主体性与实在性、身体与世界得以共存于科学活动中。从行动层面看,对于共同体的说明既不能陷入结构主义传统又不能陷入个体主传统。为此,本文提出以一种介入的实践态度来取代旁观者的表征态度。对共同体行动的说明不能立足于行动者而应基于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皮克林提出的机会主义理论认为,科学事实是冲撞中涌现的产物,它虽离不开行动者所建立的共生关系,但并不是行动者有目的行动的结果。这种假设由于存在内在矛盾而被权力假设所代替。劳斯提出了知识的权力观,认为知识就是扩展的权力,它不仅具有压制性更具有生产性。权力的生产性体现于实验室的内外,在形塑科学行动者的同时也在塑造着实验室外的情境。拉图尔对此做了进一步阐发,认为科学是一种集体实践,对于科学行动的说明应该是政治学的。在共同体内,行动者总是以积极开放的姿态介入到科学活动中,从而形成了一个多元的“游戏”平台。科学事实就是这个平台中的行动者之间斗争和协商的产物。可见,为超越结构主义和个体主义,单纯的因果说明已不足以用来解释科学场的复杂性,可代之以更能反映科学实践性的辩证行动说明。在科学事实构造中,主体不仅是认知者而且也是行动者,因而认知和行动具有同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地位。认知分析提供了构造条件的形式而行动分析提供了构造的内容,两者互相补充,缺一不可。为说明科学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本文提出把认知与行动相统一,形成一种认知-行动的方法论纲领

论文目录

  •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及其缘起
  • 1.1.1 问题
  • 1.1.2 缘起
  • 1.2 历史与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科学的文化取向及其对主体的关注
  • 2.1 从科学的社会学取向到科学的文化取向
  • 2.1.1 科学的社会学取向及其不足
  • 2.1.2 科学文化论的出场
  • 2.1.3 社会论转向文化论的理论意义
  • 2.2 后人文主义转向
  • 2.2.1 后人文主义及其对主体的关注
  • 2.2.2 后人文主义的两种主体类型
  • 2.3 后人文时代的科学论
  • 2.3.1 从宏观走向微观
  • 2.3.2 对主体认知维度的关注
  • 2.3.3 对主体行动维度的关注
  • 第3章 科学主体的演变
  • 3.1 发现自然的科学家个体
  • 3.1.1 具备先天性的个体——唯理论
  • 3.1.2 具备逻辑的个体——逻辑经验主义
  • 3.1.3 具备先验性的个体——康德的先验论
  • 3.1.4 具备天赋的个体——进化认识论
  • 3.2 社会价值构造的共同体
  • 3.2.1 社会共同体——科学角色论
  • 3.2.2 信念共同体——库恩的"范式"
  • 3.2.3 利益共同体——社会建构论的利益模式
  • 3.3 统一自然与社会的共同体
  • 3.3.1 共同体的构造条件
  • 3.3.2 拉图尔的关系实在论
  • 3.3.3 皮克林的共生关系论
  • 第4章 共同体的认知
  • 4.1 从完全表征到不完全表征
  • 4.2 共同体的认知模式——集体认知
  • 4.3 共同体的认知模型
  • 4.3.1 角色认知
  • 4.3.2 意会认知
  • 4.3.3 分布式认知
  • 4.3.4 分布式认知中的瓦特蒸汽机
  • 第5章 共同体的行动
  • 5.1 从表征到介入
  • 5.2 行动者及其关系
  • 5.2.1 行动者及其扩展
  • 5.2.2 科学场——行动者之间的关系
  • 5.3 科学行动的辩证结构
  • 5.3.1 行动中的机会主义
  • 5.3.2 力量交织的平台
  • 5.3.3 走向辩证结构
  • 5.3.4 辩证行动关系中的瓦特蒸汽机
  • 第6章 认知与行动的统一
  • 6.1 认知与行动的汇合
  • 6.2 认知-行动方法论
  • 6.2.1 认知体系的分布性
  • 6.2.2 行动体系的实践性
  • 6.2.3 统一认知与行动的瓦特蒸汽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科学共同体中的民主策略[J]. 科学学研究 2017(05)
    • [2].后学院科学背景下科学共同体的伦理责任[J]. 汉字文化 2019(10)
    • [3].科学共同体模式解析及在我国的应用与建设研究[J]. 镇江高专学报 2018(01)
    • [4].科学共同体的合作网络及演化研究——以“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为例[J]. 现代情报 2018(03)
    • [5].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下的科学共同体研究新视角[J]. 现代情报 2016(10)
    • [6].科学理性的发凡与启示[J]. 观察与思考 2018(05)
    • [7].模件化思维下“科学共同体”的场所建构[J]. 建筑技艺 2019(05)
    • [8].科学共同体中科学论文的引证分析[J]. 沧桑 2008(03)
    • [9].中美科学共同体设立科技奖励比较——以中国科协和美国科促会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 2013(20)
    • [10].新时期中国科学共同体内部奖励的发展对策——基于政府职能转移与简政放权的视角[J]. 中国科技论坛 2017(12)
    • [11].伪科技创业现象的哲学反思[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8(05)
    • [12].论治安学共同体[J]. 净月学刊 2013(01)
    • [13].我国认知心理学领域科学共同体发现[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29)
    • [14].从知识传播到知识增长:学术期刊作为科学共同体的形态定位[J]. 理论探讨 2016(03)
    • [15].近代医学共同体的嬗变:从博医会到中华医学会[J]. 历史研究 2014(05)
    • [16].论科学共同体“冲动的合理体系”[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1)
    • [17].从“科学共同体”看“工程共同体”——与李伯聪教授商榷[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6(01)
    • [18].科学共同体及其规范[J]. 科学 2013(02)
    • [19].刍议现代科学共同体的伦理之维[J]. 电子测试 2013(12)
    • [20].是与应当——关于科技行为评价的反思[J]. 东岳论丛 2012(11)
    • [21].建立档案术语学的反思与展望——基于范式论视域的分析[J]. 档案管理 2016(05)
    • [22].军队院校创建研究生科学共同体相关问题探讨[J]. 武警学院学报 2009(01)
    • [23].科学共同体的伦理秩序[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24].哲学有没有“范式”辨析[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4)
    • [25].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3(02)
    • [26].哲学没有也不需要范式[J]. 江汉论坛 2009(10)
    • [27].道德认知发展视域下的科学共同体与学术道德——治理研究生学术失范的一种努力[J]. 高教探索 2018(07)
    • [28].科学共同体概念、运行及其社会责任初探[J]. 法制与社会 2010(35)
    • [29].工程共同体的结构及维系机制[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9(01)
    • [30].科学共同体语境下图书馆学与经典学科的对话融合之思考——以物理学为参照对象[J]. 图书情报工作 2015(24)

    标签:;  ;  ;  ;  ;  ;  

    科学中的主体及其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