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第十三中学,石嘴山惠农区753200)
摘要: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数学教学方式需要与时俱进,本文从网络化治理理论视角出发,分析网络化治理理论与数学教育的有机结合,深入剖析数学教学质量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网络化;数学教学;治理
一:数学教育的特殊性。
首先,作为基础科学的数学教育,其应用价值非常广泛,训练理性思维,是全民必修的逻辑课。数学是理性的最高表现形式,因而无论志在何种职业,都应该学一点数学,得到一点思维上的训练。其次,作为高等数学的数学教育,需要学习高等数学的群体大多是大学及研究生以上教育。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当然是必要的课程,此外更多的还有微分方程,特殊函数,群论外加一些泛函分析。可以说高等数学教育面对的是“精英教育”,这是很多如语文这样的基础教育学科所不具备的。相对其他的学科教育,数学教育总体来说具有以下特点:(1)高度的抽象性;(2)结论的确定性;(3)应用的广泛性
二:数学教育质量的问题分析
(1)老旧的教学意识:死记硬背公式和题海战术对于难度较大的高中数学教育是行不通的,教师一方面可以积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进行集体备课,利于教师发展合作互助的精神,展现个人的优势。也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不容易受单一个人的局限性控制。
(2)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仅仅采用单一式的教学模式。因此在理论概念较多以及实际问题复杂的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而对于有发生规律的课,教师则不应强制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因为这些知识预习后就失去了探究的乐趣,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
三:数学教育质量问题成因分析
(一)多元化网络参与主体目标不一致
1.重视科研而忽视学生感受:在多元化的网络治理主体下,各主体利益不统一。对于高中教师来说,他们不仅需要备课,教案以及授课,而且需要应付繁重的科研任务。不少教师普通话不过关,也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对知识一知半解,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很难达到有效教学。
2.以高考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唯一指标: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当然,学习成绩是检验教育效果的一种直观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如果一旦选择了考试成绩作为教育的唯一检验标准,那么我们无疑就是在培养一批批的考试机器,而不是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更是与教育的本质相去甚远。尽管我们不能完全把现今的应试教育与古代的科举制度相提并论,但很显然,应试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普遍所警惕,单单一个高分低能现在已经无法归纳应试教育给我们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损失和伤害了,片面地以高考成绩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
(二)治理主体协调能力欠佳
1.治理主体信息共享能力差:在多元化的网络治理理论视角下,各治理主体信息很难达到有效沟通。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加快促进信息资源整合、管理资源集聚、服务资源链接、社会资源拓展。对于教师来说,其目的是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和考试的通过率。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诉求是希望能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所有的知识,以便在应试教育下能够取得一个不错的分数。而对于数学教育的管理者来说,他们希望整个课堂教育能够顺利进行,保障课堂的出席率和毕业考试的通过率。
2.过分强调盈利性忽视公益性:对于学校来说,其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应主要是公益性。但是营利性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取得办学收益,办学结余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分配,形成的资产归举办者所有,学校自主运营、自负盈亏。
(三)网络责任机制不健全
1.教师学术造假蔚然成风:中国学术造假的蔚然成风,已经不是学生(研究生)、大学老师们的事情,高中教师学术造假也已屡见不鲜,使中国学术在国际上的声誉急遽下降。填鸭式的灌输占统治地位,学生只要用耳朵听,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主要教学用具。许多教室里配备了多媒体投影设备,这种教学手段仅仅形式上,只不过是多了一块小黑板而已,只是提高了一点效率,对教学模式没有根本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很少向老师提问,不能跟老师辩论,老师对喜欢发问的学生会很厌烦,只有听、写、背,获得知识的渠道非常狭窄。作为学术机器的老师,为了达到晋升职称的目的,数学教师互相抄袭,甚至整篇地抄袭。
2.学生抄袭盛行:正因为历史潮流的发展,学校不减压,学生不得不接受“一目十行”的方式,或许,他们也不知道,这是否适合?学生在接受外界诱惑时,不断地压缩自己做作业的时间,直到最后他们被迫抄袭,或者说他们乐于去抄袭。抄袭作业的现象严峻,学生的心态尚未摆正,存有侥幸心理,盲目跟从等心理。因此说明高中生的素质不高,遏制抄袭作业现象泛滥刻不容缓
四:网络化治理视角下数学教育质量提高对策
(一)重新定位多元参与主体的角色
1.数学教师的实质定位:由于新课改的进行,数学教师的定位也逐渐转换,数学教师要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从以往课堂教学的讲授者、操纵者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支配自己。首先,数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注重于对学生数学方法和思维的学习和引导。其次,数学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要组织好课堂高效的学习和自主的学习。再次,数学教师与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教和受,而是互相合作的新型关系。最后,数学教师是数学教学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数学教师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开发权。
2.信息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信息素质教育经过概念运动得以不断升华和发展,结构也得以优化和升级。信息素质教育结构层次鲜明,主体是信息资源的开发者、提供者、管理者、利用者等,主体性是其首要属性。信息资源的开发者是信息素质教育的源泉,信息资源的管理者是信息素质教育的耕耘者,缺一不可。既然有主体,也有客体,客体是信息资源库和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等信息基础结构的建设和投入等。信息资源库和信息系统是整个信息素质教育的蓄水池,信息网络则是信息素质教育的引水渠。主体和客体相得益彰,层次分明。
(二)建立促进网络形成的连接纽带
1.构建网络共享机制:在多元化网络治理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的主体和客体需要建立网络共享机制,从而达到成功治理。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因为有其共同的治理目标——保障高中数学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所以各主体均朝着这个方向一起努力。信任是多元化网络治理的基础,通过信任建立的对话和交流,保障网络化治理下的主体和客体有效沟通。我们要明确协调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把各个治理主体拉到平台上,保障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2.处理多主体的认识差异性:主体性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首要特点,主体是信息资源的开发者、提供者、管理者、利用者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网络成为人类进行生产、管理、流通等和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应用手段,目前真正懂信息、懂科技、有开发能力和高水平应用能力的人比较少,造成了信息资源的开发者和提供者缺失。而且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这一专业较少,输送的信息资源管理者也缺乏。
(三)构建高度重视责任的数学教育网络结构
1.构建信任合作的网络关系:高度重视责任的数学教育网络结构,是基于信任关系而合作的网络。在网络化治理中,各个网络治理主体之间是处于平等的地位,彼此之间的合作也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彼此拥有了充分的信任,各主体之间愿意共享知识,就可以保障资源的有效畅通。
2.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多方监督机制:我们构建高度重视责任的数学教育网络系统,必须让数学教育服务网络的每一个参与主体都难出现欺瞒行为,以保证学前教育的整体服务水平。我们必须要充分了解网络整体运行情况以及每个合作伙伴在各个阶段的绩效好坏,利用一个数据库收集其每个合作伙伴的绩效信息,以此来分析合作伙伴到底是提前还是落后于共同订立的绩效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柏瑛,李卓青.政策网络治理:公共治理的新途径[J].中国行政管理,2005,(5)
作者简介:宋瑞红(1987.08-),河南,二级教师人,大学本科学历,宁夏石嘴山市第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