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花岗岩分布广泛。境内短时冻土区(主要分布在南平市、三明市以及宁德市内),在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的运营过程中,经常在春融期间发生边坡失稳情况。基于此,本文基于南平武夷山地区的典型花岗岩残积土,采用传热学理论、渗流理论以及非饱和土力学等理论,通过室内试验对短时冻土区花岗岩残积土的工程特性进行研究,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武夷山地区典型边坡温度场和湿度场及边坡的失稳机制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南平武夷山地区的典型花岗岩残积土主要取了两类进行分析:Ⅰ号土为粒径级配不良的低液限砾质粘性土,其比重为2.425,最大干密度为1.79g/cm3,最优含水率为14.95%:Ⅱ号土为粒径级配不良的低液限砾质粘性土,其比重为2.316,最大干密度为1.84g/cm3,最优含水率为15.02%。(2)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土体的抗剪强度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对内摩擦角的影响比较小;抗剪强度随着压实度的升高均呈明显增大趋势;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土样的抗剪强度指标包括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均呈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越来越小,3次循环之后基本保持不变。(3)冻融作用下,地表浅层的含水量变化幅度最大,而10cm以下的含水量曲线平缓,总含水量和未冻水含量轻微下降或不变,武夷山地区冻结层厚度约为10cm。冻融状态下边坡土体温度和湿度随气温、初始含水率和导热系数变化较为明显,而随密实度和比热容变化较不明显。(4)短时冻土区在浅层冻土完全融化时,其物理参数包括重度,抗剪强度降低到一定值时,可能发生浅层失稳,且其稳定性随着冻融深度的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随着边坡土体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稳定性不断降低,下降幅度越来越小,但由于武夷山地区边坡其冻融影响深度有限,故认为冻融循环对深层边坡的稳定性影响不大,但对浅层边坡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5)针对相关失稳机制,提出了改善土体温湿度环境、边坡条件和设置防护结构物的三类技术措施。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花岗岩残积土的研究现状1.2.2 土的冻融循环特性研究现状1.2.3 冻融过程对湿度场及温度影响的研究现状1.2.4 短时冻土区边坡冻融失稳研究现状1.3 研究目标与内容1.3.1 研究目标1.3.2 研究内容第二章 短时冻土区花岗岩残积土的工程特性研究2.1 花岗岩残积土的物理特性2.1.1 颗粒分析试验2.1.2 比重试验2.1.3 界限含水率试验2.1.4 击实试验2.2 花岗岩残积土的强度特性2.2.1 试验方法2.2.2 试验结果分析2.3 冻融循环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的强度特性2.3.1 试验方法2.3.2 试验结果分析2.4 本章小结第三章 冻结下花岗岩残积土边坡温湿度场数值模拟3.1 耦合方程与参数3.2 求解方法3.3 程序验证3.3.1 温度场验证3.3.2 湿度场验证3.3.3 程序退化后的验证3.4 本章小结第四章 短时冻结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温湿度场分析4.1 短时冻土区的温度场和湿度场性状分析4.1.1 计算参数与条件4.1.2 计算结果分析4.2 短时冻土区温湿度场因素影响特性分析4.2.1 内部因素4.2.2 外部因素4.3 不同冻结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温湿度场特性4.3.1 不同冻结地区的气候特征4.3.2 多年冻土区花岗岩残积土温湿度场特性4.3.3 季节冻土区花岗岩残积土温湿度场特性4.3.4 无冻土区花岗岩残积土温湿度场特性4.3.5 对比结果分析4.4 本章小结第五章 短时冻土区边坡失稳机制研究5.1 短时冻土区边坡稳定性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模型5.1.1 基本理论5.1.2 计算模型5.2 短时冻土区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失稳类型讨论5.3 短时冻土区边坡多次冻融循环下的稳定性分析5.4 短时冻土区边坡的浅层稳定性分析5.5 失稳机制分析与工程技术措施建议5.6 本章小结结论与展望结论展望参考文献致谢个人简历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花岗岩残积土论文; 边坡论文; 短时冻区论文; 温湿度场论文; 失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