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EC1.13.11.12,简称LOX)属氧化还原酶。由于大豆中的脂肪氧合酶活性比其它植物中的活性都要高,因此从大豆中提取LOX的效率较高,从而大多数研究都是以大豆中的LOX为模型来进行的。植物产生清香风味成分的基本途径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脂肪氧合酶(LOX)的作用下与O2结合,形成脂肪酸氢过氧化物;后者又作为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PL)的底物被裂解;随着LOX和HPL酶特异性的不同,将分别产生C6、C9或C10醛。本文研究LOX的提取及纯化方法,得到纯度较高的LOX,对其理化和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并对第一步LOX反应,在酶反应器和反应条件优化方面,针对反应体系中水-油-气三相共存,传质机理复杂的情况,研究合适的反应条件,提高传质速率,寻求最佳工艺路线,使脂质过氧化物转化率尽可能最大并为HPL制备C6醛风味物质提供良好的基础。LOX分离纯化的研究中,脱脂豆粕经硫酸铵分级沉淀,透析,经DEAE-Sepharose FF柱层析后,比活力从3.54 U/mg提高到105.7U/mg,纯化倍数为29.9,回收率是30.9%。特性研究表明大豆LOX的最适pH值为9.0,在较低温度下酶活能保持较高水平,用双倒数法求得大豆中脂肪氧合酶Km=80.6μmol/L,Vmax=54.2μmol/(L?min)。用HPLC和LC-MS法,确定了LOX催化反应体系的影响因素与氢过氧化脂肪酸产率和催化选择性等方面的关系,得到最优反应条件,以亚麻酸为底物的催化反应,0.025mol/L的亚麻酸和2.5U/ml的酶在pH9.0,4℃,2atm,转速为800r/min的条件下反应1.5h,在该条件下反应转化率为83%,亚麻酸氢过氧化物纯度为87%。以亚油酸为底物的催化反应,0.01mol/L的亚油酸和0.33U/ml的酶在pH9.0,4℃,3atm,转速为800r/min的条件下反应1.5h,在该条件下反应转化率为81.3%,亚油酸氢过氧化物纯度为97%。高底物浓度反应下,0.3mol/L的亚麻酸,0.15% Triton X-100,0.044gBHT和20U/ml的LOX在pH9.0,4℃,2atm的条件下反应1.5h,该条件下反应转化率为81.87%。0.3mol/L的亚油酸,0.2%的Triton X-100,0.08gBHT和15U/ml的LOX在pH9.0,4℃,2atm的条件下反应1.5h,该条件下反应转化率为71.7%。在低底物浓度下,底物为亚油酸时,用纯酶反应的转化率比粗酶稍高,而底物为亚麻酸时,用粗酶或纯酶进行反应,转化率基本没什么变化,然而高底物浓度情况下,不论是以亚油酸还是亚麻酸为底物,用纯酶反应的转化率都比用粗酶的要高,说明在高浓度情况下,用纯酶反应效果较好,可以提高反应转化率。低温下,用乙醇保存的氢过氧化物比未用乙醇保存的氢过氧化物要稳定的多。LOX反应产物的分离鉴定表明,产物除了有脂肪酸氢过氧化物外,还有少量的氧代二烯酸以及羟基酮,除此之外,其他物质还需进一步研究鉴定。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脂肪氧合酶的研究[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3(07)
- [2].大豆脂肪氧合酶同工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08(01)
- [3].脂肪氧合酶高效制备关键技术研究[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6(05)
- [4].重组脂肪氧合酶对面团流变性质及面包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5(13)
- [5].大豆脂肪氧合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1(05)
- [6].脂肪氧合酶的酶学特性及其活性抑制机理的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08(02)
- [7].猪肉12-脂肪氧合酶催化结构域的表达、纯化及其酶学性质分析[J]. 食品科学 2019(08)
- [8].脂肪氧合酶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3(03)
- [9].脂肪氧合酶结构、分子改造与发酵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15(12)
- [10].脂肪氧合酶在农产食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核农学报 2013(10)
- [11].重组鱼腥藻脂肪氧合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分离纯化及活性分析[J]. 生物工程学报 2012(04)
- [12].脂肪氧合酶催化亚油酸氧化对稻米醇溶蛋白的影响[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6(04)
- [13].樱桃谷鸭胸肉脂肪氧合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酶学特性研究[J]. 食品科学 2013(07)
- [14].超高压失活大豆脂肪氧合酶数学模型的建立[J].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 [15].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大豆脂肪氧合酶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5(11)
- [16].模拟体系制备豆浆及其风味研究[J]. 大豆科学 2015(04)
- [17].脂肪氧合酶催化亚油酸氧化与大豆蛋白相互作用过程中自由基迁移的电子顺磁共振研究(I)自由基的检测[J]. 食品科学 2008(03)
- [18].脂肪氧合酶催化亚油酸氧化与大豆蛋白相互作用过程中自由基迁移的电子顺磁共振研究(Ⅱ)自由基类型的确定[J]. 食品科学 2008(04)
- [19].脂肪氧合酶催化亚油酸氧化对酸沉大豆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I聚集体的形态学分析[J]. 中国粮油学报 2008(04)
- [20].酶氧化鸡脂制备鸡肉味香料前体物[J]. 中国酿造 2013(10)
- [21].脂肪氧合酶在茶叶中的作用[J]. 食品科技 2012(04)
- [22].脂肪氧合酶催化亚油酸氧化对酸沉大豆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Ⅱ)——聚集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J]. 中国粮油学报 2008(05)
- [23].共表达抗氧化酶促进脂肪氧合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9(10)
- [24].豆浆脂肪氧合酶测定方法的优化及酶动力学的研究[J]. 大豆科学 2018(05)
- [25].姜黄素与猪脂肪氧合酶相互作用及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04)
- [26].细菌脂肪氧合酶酶学性质分析及表达优化[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19)
- [27].具不同脂肪氧合酶同工酶的大豆种子提取液漂白β-胡萝卜素的能力差异(英文)[J]. 大豆科学 2010(04)
- [28].大豆乳清废水提取脂肪氧合酶对面条加工特性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9(14)
- [29].低豆粕用量下脂肪氧合酶好氧催化大豆油的反应研究[J]. 大豆科学 2013(05)
- [30].高静压技术对豆浆中脂肪氧合酶的钝化效果及其动力学分析[J]. 中国食品学报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