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弹塑性分析已成为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以其实用性较强等优点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已被列为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之中,成为结构弹塑性变形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比较了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优点及有待完善之处。其次论述了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应用背景、目的和主要用途、基本原理以及水平加载模式。然后对常见的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进行了论述和分析比较。本文利用SAP2000程序对两个工程实例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并利用ETABS程序对其进行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得到了时程曲线、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以及能力谱曲线、结构达到性能点时的层间位移和层间位移角、结构达到性能点时的塑性铰发展图,从而发现结构中的薄弱部位,判断结构的抗震承载能力是否能够达到不同地震需求时的性能目标。最后,本文对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研究提出了结论和展望。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1.1.1 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概述1.1.2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概况1.2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提出及其发展和研究现状1.2.1 国外的发展和研究现状1.2.2 国内的发展和研究现状1.2.3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应用现状1.3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优点及有待完善之处1.3.1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优点1.3.2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有待完善之处1.4 本文所做的研究工作第二章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2.1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应用背景2.2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目的和主要用途2.2.1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目的2.2.2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主要用途2.3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2.3.1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假定2.3.2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2.3.3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理论和相应公式的推导2.4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水平加载模式2.4.1 均布加载模式2.4.2 倒三角形分布水平加载模式2.4.3 抛物线分布水平加载模式2.4.4 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水平加载模式2.4.5 随振型而变的水平加载模式2.4.6 多振型楼层惯性力SRSS分布2.4.7 等价基本质量振型分布2.4.8 适应性侧向荷载分布第三章 常见的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3.1 Q模型方法3.1.1 Q模型的建立3.1.2 Q模型的力—位移关系3.1.3 Q模型方法的特点3.2 能力谱方法3.2.1 能力谱方法的实施步骤3.2.2 目标位移的计算3.2.3 能力谱方法的特点3.2.4 基于两种不同需求谱的能力谱方法3.3 等位移系数法3.3.1 等位移系数法的实施步骤3.3.2 目标位移的计算公式3.3.3 有效基本自振周期的计算3.4 适应谱Pushover分析方法3.5 N2方法3.5.1 N2方法的实施步骤3.5.2 N2方法同FEMA-273和ATC-40中的静力弹塑性方法的比较3.5.3 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损伤分析的N2方法3.6 SCM3D程序中所用的方法第四章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4.1 时程分析的基本假定4.2 时程分析的基本步骤4.3 地震波的选择4.4 结构的振动模型4.5 恢复力特征曲线4.6 结构动力方程的建立和求解第五章 工程计算实例5.1 工程概况5.2 基本假定和结构简化5.3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5.3.1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的有关说明5.3.2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的结果5.4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5.4.1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的有关说明5.4.2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的结果5.5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与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的对比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1 结论6.2 展望致谢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静力弹塑性分析论文; 能力谱论文; 性能点论文; 塑性铰论文;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