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文明”一词既可是指有人群聚居且具有一定经济文化的区域,也可是指文化相近的人类群体。在人类历史中曾涌现过众多的“文明体”,它们在岁月的合,最终汇成了今日多彩的世界。磨砺中不断发生着碰撞抑或融判断人类文明是否出现的三驾马车,分别是城市、文字和国家制度。其中,城市作为人类进入文明世界的核心体,浓缩有众多珍贵的信息。从步入文明的那刻起,我们的祖辈便执着于城市的经营,这也使城市成为人类社会的“黑匣子”。研究各类“文明体”的兴衰,必离不开对相应城市的解读。而研究城市的演进,则也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知晓为什么有今天的社会。城市空间是城市的外化表现,它以或实或虚的形式,左右着穿行其间各色人物的情感与行为。在当今城市的研究领域,其空间营造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理清一座城市的空间营造史,可以使我们更有机地把握该城未来的走向,这也使得城市空间的营造研究,成为城市规划领域的主要课题之一。作为省会城市,南昌坐落在赣省疆土的中北部,而自南向北纵贯全城的赣江,更是为人类早期文明驻足南昌提供了基础。从豫章最早修筑边城算起,南昌城的建制已绵延走过有两千余年的风雨。在南昌城依旧健壮的体魄中,隐含有吴、越、楚等多个文化因子的基因片断,在闽、粤“苗蛮”同中原“华夏”的反复争夺中,各类文化因子在冲突中或此消彼长,或交汇融合,最终以不同的方式浸染到南昌城市空间的各个层面。今天对南昌城历史的探究,有利于我们从文化及战略的层面去审视南昌城的营造进程。本文撰写的初衷,就是希望以对南昌城市空间营造沿革的审视,挖掘南昌空间营造的影响因子,探索南昌空间营造的内在规律与特性,并以之为基础而对南昌未来城市空间的经营进行预测。本论文系以历史进阶为行文之线索,将全篇分划为五编:第一编为绪论,主要论述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背景及研究手段。本部分以南昌自然地理为基础,在分析南昌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其间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国内、外城市空间领域的探索成果,从地域文化和战略地位的视角,对南昌各历史阶段的空间营造给予剖析,解读其空间尺度等营造特征的大体成因。第二编为南昌城市空间在古代阶段的发展研究,本部分分三章予以论述:第二章介绍秦代以前南昌地区的城市起源及相关营造,探讨百越文化、吴越文化及荆楚文化对南昌地区空间演绎的影响。第三章所叙述之内容,起于西汉而终于五代,主要是探讨在这一段时间段中南昌城市空间的营造历史。本阶段为南昌城市空间建设的重要时期,由于稳固南疆及经济交往的需求,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南昌成为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重要的交汇点。本章主要讲述中原文化对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的推动,同时揭示其作为军事重地和经济要道的营造特点。第四章的时间起止为由北宋至晚清(1859年),主要阐述宋、明、清时期南昌城的营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南昌在本阶段的军事斗争中屡次成为争夺的重点,南昌城市空间的营造,也因其军事需求而发生着变化。本部分的论述,主要是在军事攻防的基础上,结合南昌城在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重要作用,分析南昌城市建设的营造特点。第三编为南昌近代城市空间的营造研究,本部分包含有一章:第五章所涉时间段为由1859年至1919年。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作为江西省会的南昌因维新思想而促成了一系列的变革。由于九江开埠的影响,南昌作为经济要道的优势不复存在,南昌开始推进自身新型工、商业的发展。在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南昌城市空间的营造出现了以近代工、商业为基础的新特征。第四编是以现代南昌城市的空间营造为分析对象,本部分共包含有两章:第六章分析从1919年至1949年南昌城市空间的营造。1925年,南昌市政部门编订了《南昌市政计划大纲》,南昌城市空间也由此而进入现代建设的阶段。由于在中国版图中特殊的地理位置,南昌在民国时期成为战争的重灾区。在敌我双方的争夺博弈中,南昌城留下了战争的印记。第七章聚焦于1949年至1979年的三十年,主要探究在计划经济体系下南昌城市空间的营造历史及其特征。第五编探讨当代南昌城市空间的营造问题,本部分包含有三章:第八章主要是探求自1979年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里,南昌城市建设受市场经济影响而出现的新的空间营造特点。第九章为总结部分,通过对历史上不同阶段、不同主导因子对南昌城市空间作用的分析,提炼南昌城市空间营建的主要动力机制。第十章结合世界多元化的时代背景,研究在多元文化的互动与感召下,南昌城未来三十年的走向,预测南昌在这个时间段中的城市空间营造特点。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第1章 绪论1.1 关于课题1.1.1 题目的选定1.1.2 研究目的1.1.3 研究意义1.2 相关概念界定1.3 国内外临水系城市空间形态演绎的研究概述1.3.1 国外临水系城市空间形态研究1.3.2 国内临水系城市空间形态研究1.4 研究范围、内容1.4.1 研究范围1.4.2 研究内容1.5 论文技术手段与创新点1.5.1 核心任务1.5.2 研究方法1.5.3 研究框架1.5.4 研究创新点1.6 地域背景1.6.1 南昌市自然地理大略1.6.2 南昌市社会人文环境概述1.6.3 南昌市军事地位概述1.6.4 南昌城市建设大略第二部分 古代南昌空间营造活动的研究第2章 先秦及秦代南昌空间营造活动的研究2.1 我国战国及其之前的南昌空间营造2.1.1 战国及其之前南昌区域的遗址发掘状况2.1.2 战国及其之前南昌地区的文化博弈2.1.3 战国及其之前南昌地区建筑模式2.2 我国秦代南昌空间营造2.2.1 秦代南昌地区的军事地位2.2.2 秦代南昌地区的文化博弈2.2.3 秦代南昌地区的空间营造第3章 汉至五代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研究3.1 五代以前南昌城市空间的营造因子3.1.1 汉朝影响南昌空间发展博弈因子的分析3.1.2 六朝影响南昌空间发展博弈因子的分析3.1.3 隋、唐、五代影响南昌空间博弈因子的分析3.2 五代以前南昌地区的空间营造3.2.1 汉代南昌地区城市空间的营建3.2.2 六朝时期南昌城市空间营造之研究3.2.3 隋至五代时期南昌城市空间营造之研究3.3 汉至五代时期南昌城市空间尺度研究研究3.3.1 体3.3.2 面3.3.3 线3.3.4 点第4章 宋至晚清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研究4.1 南昌宋以前的历史时代背景4.2 宋至晚清影响南昌空间发展博弈因子的分析4.2.1 宋至晚清南昌在地域政治上地位4.2.2 宋至晚清南昌在地域经济上的地位4.2.3 宋至晚清南昌在地域文化上的发展4.2.4 宋至晚清南昌在地域军事上的地位4.3 宋至晚清阶段南昌地区城市空间尺度研究4.3.1 体4.3.2 面4.3.3 线4.3.4 点4.4 小结第三部分 近代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研究第5章 1859~1919年的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研究5.1 近代南昌发展的历史背景5.1.1 维新思想在南昌的影响5.1.2 九江开埠对南昌的影响5.1.3 新型工、商企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5.2 1859~1919年的南昌空间营造研究5.3 小结第四部分 现代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研究第6章 1919~1949年的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研究6.1 1919~1939年的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的研究6.1.1 五四运动对南昌产生的影响6.1.2 1919~1939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南昌的影响6.1.3 1919~1939军事斗争对南昌的影响6.1.4 1934年开始的新生活运动对南昌的影响6.2 1939~1949年的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研究6.2.1 1939~1945军事较量对南昌城市营造的影响6.2.2 1945~1949军事较量对南昌城市营造的影响6.3 1919~1949年的南昌城市空间尺度的研究6.3.1 体6.3.2 面6.3.3 线6.3.4 点6.4 小结第五部分 现代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研究第7章 1949~1979年的南昌城市空间营造7.1 1949~1979年的南昌城市空间的维护7.1.1 1949年军事斗争对南昌产生的影响7.1.2 1949~1959年对南昌城市的维护、设计及营建7.1.3 1959~1979年对南昌城市的维护与设计7.2 1949~1979年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的特征分析7.2.1 计划经济体系下南昌城市空间营造7.2.2 1949~1979年南昌房地产业的发展7.3 1949~1979年南昌城市空间的营造尺度分析7.3.1 体:城市突破“团型”限制向外拓展,形成“熊掌”状结构7.3.2 面:工业区的逐渐形成7.3.3 线:南北主轴及四条主干道的形成7.3.4 点:由集会广场向纪念广场的转变7.4 小结:伴随道路的增长而发展的城市第8章 1979~2009年的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研究8.1 1979~2009年的南昌城市空间的维护8.1.1 1979~1989年的南昌城市空间的维护8.1.2 1989~1999年的南昌城市空间的维护8.1.3 1999~2009年的南昌城市空间的维护8.2 1979~2009年南昌城市空间的营造特征解析8.2.1 市场经济作用下南昌城市空间的营造理念8.2.2 南昌城市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8.3 1979~2009年南昌城市空间营造的尺度分析8.3.1 体:从一江两岸到一核五片8.3.2 面:工业用地的分布日渐合理8.3.3 线:道路体系日益完善8.3.4 点:火车站8.4 小结第9章 南昌城市空间营造过程中的历史动力机制9.1 多文化交融下的空间营造9.2 军事斗争影响下之南昌空间营造9.3 经济体制影响下之南昌空间营造第10章 展望:南昌城市空间未来建设预测10.1 2009~2039年多种文化交融下的城市空间10.1.1 南昌中低收入群体居住问题解决:保障性住房营建10.1.2 文脉的延续:南昌历史老街区的延续10.1.3 经济与生态间的平衡:南昌城市建设的低碳发展10.1.4 英雄城文化品牌的打造10.2 未来南昌城市空间尺度展望10.2.1 体:“一江两岸、两核八片”的城镇空间骨架10.2.2 面:复合文化交织下的城市空间拼贴10.2.3 线:“三环”、“十一射”营造半小时经济圈10.2.4 点:复合文化交织下的空间标志10.3 小结:多种文化交融下之南昌开放式空间博弈10.3.1 南昌将携手他城打造中国经济之第四级10.3.2 营造多种文化交融下城市空间参考文献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相关科研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南昌论文; 空间营造论文; 百越族文化论文; 战争论文; 经济论文; 博弈论文; 地域冲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