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典故是语言中的精华,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浓缩。从典故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民族从蒙昧走向文明的足迹。典故的形式简洁,寓意深刻,是人们在日常交际和写作过程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随着国际间语言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人们越来越注意对不同语言间具有浓厚文化内涵的典故的研究。英语和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两种语言,同时,也是蕴藏典故数量最多的两种语言。通过英汉典故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找出两者之间所具有的共性以及所存在的差异,并对英汉典故所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有更深刻的了解。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英汉典故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本文对形成英汉典故的不同文化渊源进行描述,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英汉典故在形成过程中所依托的不同文化背景。英语中典故的形成是以整个西方文化为基础,其中多数典故来自于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圣经故事、寓言童话故事以及莎士比亚等西方各国主要作家的作品。而汉语中典故的形成主要以汉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为基础,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以及历代史书和文学作品为汉语中典故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其次,本文对英汉典故的来源类型和门类划分进行分析和描述。英汉典故在来源类型上基本一致,主要出自神话故事、宗教经典、寓言童话、历史事件或故事、文学作品等。虽然英、汉语都有涉及人、事、物、理四个大的类别方面的典故,但英语中典故性词语没有汉语
论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典故的定义与理解一、典故的定义二、典故与典故性词语三、事典与语典四、旧典与新典第二节 典故与熟语、谚语、成语之间的关系一、典故与熟语二、典故与谚语三、典故与成语第三节 国内外典故研究的发展状况一、典故的收集与整理——词/辞典和书籍二、典故的分析与研究——论文三、国外典故的研究概述第四节 英汉典故对比研究的价值与意义第五节 本文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及创新点第二章 英汉典故形成的文化渊源第一节 英语典故形成的文化渊源一、古希腊罗马文化二、希伯来文化与《圣经》三、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文学概述第二节 汉语典故形成的文化渊源一、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二、宗教文化三、历代文学四、历代典籍第三章 英汉典故的来源分析及类型划分第一节 英汉典故的主要来源分析一、汉语典故的来源分析二、英语典故的来源分析第二节 英汉典故的来源分类一、神话类二、宗教类三、寓言童话类四、历史故事或事件类五、文学类六、其它类型第三节 英汉典故的门类划分一、英、汉语中与人有关的典故二、英、汉语中与事有关的典故三、英、汉语中与物有关的典故四、英、汉语中与理有关的典故第四章 英汉典故性词语形成的理据性第一节 词语理据性的认知及其分类一、对理据性的理解二、词语理据性的种类三、典故性词语的认知理据第二节 神话类典故的认知理据一、神话典故的认知背景二、神话典故的认知理据第三节 寓言童话类典故的认知理据第四节 宗教类典故的认知理据一、《圣经》典故二、佛教典故第五节 历史类典故的认知理据一、汉语中的历史典故二、英语中的历史典故第六节 文学类典故的认知理据一、事典二、语典第七节 其他类型典故的认知理据一、体育方面二、谚语方面三、民俗风情第五章 英汉典故的隐喻性对比第一节 典故的隐喻性一、认知与隐喻理论二、典故的隐喻性第二节 英、汉语中对应的典故一、英、汉语中同源对应的典故二、英汉非同源对应的典故第三节 英汉非对应的典故一、字面意义相同或相近、喻义不同的典故二、英汉无对应的典故第六章 结语第一节 英汉典故的共性与差异一、英汉典故之间的共性二、英汉典故之间存在的差异第二节 英汉典故的互译一、直译与意译二、归化与异化参考文献附录后记作者声明
相关论文文献
- [1].英汉同源典故性词语隐喻性对应关系分析[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 [2].英汉典故的认知隐喻对比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9(05)
标签:典故论文; 文化渊源论文; 类别论文; 理据性论文; 隐喻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