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数千年的书写历史中,古人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经典作品和珍贵图版,而且还给我们提供内涵丰富的思想与观念。尽管这些思想与观念相对于书写历史要晚很多,现在我们看到最早古代书法文献大体上确定在汉代,如果将古人的伪托不加考虑在内,充其量只能定在秦代。这些思想与观念承裁着数千载书法发展的历史,它不仅导引书法发展的走势与方向,而且还予以书法以精神内涵。既提升书法的文化品质,又极大地拓展了书法表现空间。因为有了这些思想与观念,书写从一种纯粹的技能而转变为一种独具魅力的审美艺术。在古人眼里,书法不是技而是道之艺,这“道”便成为书法传之久远的灵魂与生命之所在,倘若三千余年的书写史没有理论支持必然显得苍白无力。而这些理论与观念主要以批评理论与观念为其表现形态。因为创作与鉴赏及批评总是互为关联的,即便是只有书写而没有文献记载的时代,批评仍在发生其独特的作用,只不过其批评完全是凭借某种经验或是一种感觉罢了,没有上升为一种理论形态。而当具体的批评理论出现时,书写成为文人士大夫一种高度自觉的行为,构成他们精神生活极为重要组成部分。如汉代的书法的繁荣,诸体书法并存发展,必然引起或刺激书家本人或文人士子对书法认真审视与深入的思考,于是他们必将对书法作出各自的判断,美还是丑,优或是劣。这便是我们见到保存在早期书法文献之中的批评理论观念。任何一种批评理论观念的形式,既离不开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同时又是时代社会思潮的反映,既表现对书法传统的延续,又体现时代对书法传统的超越与创新。它是某个特定时代书法创作之审美价值、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高度体现。当然,古人的书法批评观念散见于他们各自的书法文献中,看上去十分零碎,互不统属,互不关联。但只要作深入考察,我们便会发现,并非如此,外在的松散性掩饰了内在的关联性,即每个书论家发表的议论是基于对书法各自的理解,但其发表的观点与见解却始终没有脱离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及时代文化思潮。本文所作的书法批评模式的研究正是基于这种内在关联性。从古代书法批评模式研究入手,可以全面地考察书法历史发展的脉络,可以将彼此独立的作品联缀起来,激活作品的内在精神与活力,让古老的经典作品的艺术价值得以彰显。通过对书法批评模式研究,让我们更深入地挖掘和理解书法艺术的内在本质,以及在不同时代各自不同的表现。本文在对古代书法文献进行大量爬梳,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将古代书法批评分为七种类型或七大模式。而每种模式皆显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皆体现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特色。在对每一具体模式研究中,皆注意到其形成的外在因素和内在根源,尤其是它们同中国传统的儒、道及后来禅宗的内在关联,还有与时代思潮,譬如玄学、理学、心学等紧密关系。此外,对每种批评模式的构成、内容等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特别是关注模式给书法本身带来的影响与引起的变化,并客观地分析各种模式自身的价值与意义,并将延伸至当代书坛。当代书法发展面临着一种前所未遇的因境,便是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书法批评话语体系,因而当代书法批评给人的感觉既是杂乱无章的,又是隔靴抓痒的。书法被浅表化、格式化、形式化。说到底是批评的失范,或许是缺少睿智而洞彻的批评导致了批评力量的弱化与效能的降低。本文的研究旨在给当代书坛一个警醒;一个在没有批评导引的艺术创作不是带来繁荣而是导致衰退。通过对古代书法批评模式研究,我们已经意识到,书法的思想与观念中最基本的精神内核是不会因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譬如书法与自然之关系,书法与书者的个性、气质、情感、心灵等关系,这些已被历代书法家与批评家反复证明是永恒地存在。此外,书法艺术的独特性在于其远离的政治性因素的影响,一件经典作品是可以跨越时空的。书法批评的思想与观念又是最能体现中国古典哲学精神,表现为一种极强的思辨特色,而书法批评中所倡导的生命精神等都不可能受制时空的局限。因此,当代书坛要建构一种适合于书法创作,完全没有必要将传统推倒重来,而是要充分合理借鉴古人极为丰富而深刻批评理论,从而促进当代书法健康而繁荣的发展,寻找缺失的书法文化精神。历史是今人的一面镜子,它能给我们走向未来提供某种肇示。古代书法批评模式研究正是为了寻找这样一种契机。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生成、初变与坚守:古代书法文化的审美理想摭谈[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9(06)
- [2].墨韵万方 灵动如云——安徽博物院藏中国古代书法精品概述[J]. 书画世界 2019(12)
- [3].古代书法的时空审美品评秩序[J]. 宜春学院学报 2016(11)
- [4].基于公共艺术教育目的的古代书法陈列策划探索[J]. 戏剧之家 2017(08)
- [5].从东汉书法佳作中看古代书法的力[J]. 荣宝斋 2017(04)
- [6].古代书法第一课[J]. 奇妙博物馆 2020(Z1)
- [7].浅析古代书法蒙学的利与弊[J]. 江苏教育 2019(85)
- [8].中国古代书法理论中的“自然”譬喻[J]. 艺术学界 2017(01)
- [9].中国古代书法名迹·15[J]. 青少年书法 2012(11)
- [10].古代书法艺术的演变特征和规律探索[J]. 今古文创 2020(26)
- [11].古代书法“日课”中的基础学习模式[J]. 艺术市场 2020(04)
- [12].古代书法伪作的成因[J]. 读书 2020(08)
- [13].古代书法品评的表与里[J]. 中国书法 2019(16)
- [14].古代书法批评方式的演进与转向[J]. 中国书法 2016(23)
- [15].试论古代书法品评的三个层次[J]. 中国书法 2017(18)
- [16].我写《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史》的初衷[J]. 银行家 2016(03)
- [17].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古代书法(上)[J]. 中国书画 2015(04)
- [18].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生分析[J]. 参花(下) 2015(04)
- [19].尘封于另一段历史的中国古代书法名作——东传日本的法书名迹的身世调查[J]. 书法 2008(07)
- [20].古代书法:拍卖市场掀高潮 理性投资很必要[J]. 收藏界 2010(03)
- [21].循其本·求其真·走其路——“请循其本”古代书法创作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J]. 中国书画 2010(01)
- [22].古代书法市场述论[J]. 书法赏评 2008(02)
- [23].馆藏古代书法撷英[J]. 文物天地 2016(12)
- [24].古代书法临摹观研究专题(下)[J]. 中国书法 2016(24)
- [25].古代经典的现代展陈[J]. 中国书法 2017(17)
- [26].略论古代书法批评中的“比德”观[J]. 书法赏评 2013(02)
- [27].中日古代书法作品选[J]. 书法 2012(07)
- [28].书法功能研究的途径和方法[J]. 书法 2017(02)
- [29]."字如其人论"对中国古代书法的影响[J]. 中国书法 2016(14)
- [30].国博藏古代书法概述[J]. 中国书画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