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病及其肝功能储备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慢性肝病及其肝功能储备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运用常规MRI及DWI、PC-MR等功能磁共振成像对慢性肝病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肝脏MRI表现、测定肝实质ADC值、测定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及每分血流量。探讨MRI及fMRI对慢性肝病诊断及其肝脏功能储备评价的作用。材料与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4~66岁。病例组60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24~68岁;肝硬化组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24~68岁。病例组中20例经肝穿活检病理证实,其余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它影像学检查诊断。肝功能采用MELD评分(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把病例组肝功能不同MELD评分值分为3组,MELD评分<30分组27例、30分~36分组17例、>36分组16例。病例组中的15例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每个月进行随访复查。两组分别进行MRI、DWI及PC-MR成像。检查使用机种为1.5T GE signal磁共振成像仪。扫描所得的MRI图象在观察肝脏信号、大小、形态的基础上,测量肝脏右叶最大横径、左叶最大矢状径、尾叶最大横径以评价肝脏大小变化,同时选择肝门层面进行肝门静脉主干内径测量;DWI扫描获得原始图像通过后处理工作站进行数据处理,在肝门水平的肝右后叶取三个部位不同,大小300mm2的圆形兴趣区,分别测量肝实质ADC值,进一步计算平均值;同时测量相同层面椎管内脑脊液ADC值,与肝实质ADC值相比,获得肝脏的ADC值标准化;以PC-MR法垂直于门脉主干中点扫描获得原始图像,放大后准确勾画出肝门脉血流截面的轮廓,采用机器自带的CV-flow后处理分析软件计算门脉血流速度和每分流量,并计算各组的平均值。对两组肝脏的形态学、肝门静脉内径大小进行对比研究,研究慢性肝炎、肝硬化的MRI的影像学变化;通过DWI图像及肝实质ADC值变化的观察,研究慢性肝炎、肝硬化的病理学改变特征;通过门脉血流速度和每分流量研究,对慢性肝炎、肝硬化的血流变化进行评价。另外,把观察到的病例组的形态学变化、肝ADC值测定、肝门静脉血流变化结果与不同MELD评分各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统计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时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组间两两比较用student-Newman-Keuls法(q检验),变量间关系采用单因素线性回归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MRI平扫,正常对照组肝实质信号均匀,T1WI及T2WI图像上均表现为软组织信号,边缘光整,肝内血管走行自然,脾脏正常。慢性乙型肝炎组除了3例边缘毛糙,10例脾大外,27例表现正常。肝硬化,17例肝边缘呈波浪状,8例边缘毛糙,23例肝实质内可见肝硬化结节,30例可见不同程度侧支循环形成及脾大。肝脏径线测量结果,显示右叶横径测量平均值为,肝硬化组<肝炎组<正常组;肝炎组肝左叶平均矢状径缩小,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肝硬化组、肝炎组肝尾叶横径平均值均大于对照组。病例组门静脉内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病例组肝右叶横径与MELD评分轻度负相关(R=-0.33)。肝左叶矢状径、尾叶横径、门静脉内径与MELD评分无显著性相关。2、DWI扫描正常肝脏实质扩散均匀,在ADC伪彩图上表现绿色区域,而肝内血管表现红色;慢性乙型肝炎及早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发生异常时,即使肝脏外形常无明显改变,但DWI成像却能检测出肝实质存在较多的扩散受限区域,表现肝实质呈异常信号稍高区域,ADC伪彩图像蓝色区域增多。ADC测量,肝炎组、肝硬化组肝实质标准化ADC值(0.37±0.03;0.36±0.04)均低于对照组(0.47±0.02),对照组b=800时标准化ADC值95%可信区间(0.46,0.48),病例组60例b=800时标准化ADC值95%可信区间(0.35,0.37)。病例组门静脉主干平均流速(11.16±2.77 cm/s;11.44±3.32 cm/s)及每分流量(1031.55±268.29 ml/mim;995.32±328.50 ml/mim)与对照组(10.56±1.36 cm/s;883.86±133.77 ml/mim)均无显著性差异。病例组标准化ADC值、门静脉平均流速与MELD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R=—0.7;R=—0.4),每分流量与MELD评分无显著性相关。3、MELD评分三组(>36分组、30~36分组、<30分组)两两间标准化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分组标准化ADC值95%可信区间(0.38,0.39),30~36分组标准化ADC值95%可信区间(0.35,0.37),>36分组标准化ADC值95%可信区间(0.30,0.34)。MELD评分<30分组与>36分组间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可信区间分别为(10.77,13.67);(8.02,11.04)。4、治疗前后肝脏各径线、门静脉内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患者肝实质标准化ADC值、门静脉主干平均流速及每分流量升高。治疗前后标准化ADC值、门静脉平均流速及每分流量的变化与治疗前后MELD评分变化呈显著性负相关。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对MELD评分影响大的指标是标准化ADC值和门静脉主干平均流速(回归系数分别为0.70;0.72)。结论:1、随着MELD评分的增高,肝右叶横径有减小趋势,尾状叶横径有增大趋势,病情较轻时门静脉内径有增宽趋势,病情严重时门静脉内径有缩小趋势。2、肝右叶横径与MELD评分轻度负相关(R=-0.33,P<0.05)。3、慢性肝病患者肝实质标准化ADC降低,门静脉主干平均血流速度及每分流量在病情较轻时有增加趋势,病情严重时有减小趋势,但总体上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4、测量肝实质ADC值的最佳b值为b=800 s/mm2,标准化ADC值大于0.38,提示肝功能损害较轻,预后较好。标准化ADC值低于0.34,提示肝功能严重受损,死亡率较高。标准化ADC值介于二者之间,预后不良。5、标准化ADC值、门静脉主干平均血流速度及其治疗前后的变化、门静脉主干每分血流量治疗前后的变化均与MELD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标准化ADC值、门静脉主干平均血流速度对MELD评分的影响程度大(回归系数分别为0.70;0.72)。6、慢性肝病肝实质标准化ADC值、门静脉主干平均流速及每分流量与MELD评分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肝功能储备的有用指标。

论文目录

  • 一、中英文缩微词表
  • 二、论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三、前言
  • 四、论文部分
  • 第一部分 慢性肝病及其肝功能的MRI形态学变化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f MRI在慢性肝病肝功能储备的评价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五、综述
  • 六、论文发表情况
  • 七、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慢性肝病及其肝功能储备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