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观研究

中国古代科学观研究

论文摘要

由于现代社会过于注重科学的工具效用而忽视了科学本身的内在价值,最终导致唯科学主义的泛滥和人文精神的失落,使得科技成为危害人类生存的潜在力量。在中国古代也从来不缺乏对科技与道德关系的思考。本文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简要分析了中国古代科学观的演进过程,研究了中国古代科学观的精神特质,分析了中国古代科学观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揭示了研究中国古代科学观对发展中国现代科技文明的启迪。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纲领的选择以及论文章节安排。第二章所考察的是从远古至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古代科学观的演进过程。这一阶段大体分为四个时期,包括中国古代科学观的形成、发展、成熟与高峰以及没落。它们前后相续,交相更替,体现了中国古代各种科学观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吸收的辩证运动过程。第三章论述的是中国古代科学观的精神特质,中国古代科学观呈现出天人合一、以道驭技、以人为本和经世致用的精神特质。其中“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以以道驭技为理论核心,以以人为本为价值归依,以经世致用为突出特点”。这些精神特质是中国古代科学观的菁华,是我们今天讨论道德与科技关系的历史依托。第四章对中国古代科学观进行反思,对传统科学观进行整体的把握和总的评价。论文从逻辑上来讲,涉及几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即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科学观?中国古代科学观的当代价值如何?中国古代科学观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局限?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树立对中国古代科学的正确态度,这是对其进行反思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最后,结合中国现状对中国古代科学观作简要小结。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 本文研究纲领
  • 1.5 论文章节安排
  • 2.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演进
  • 2.1 先秦、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形成
  • 2.2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发展
  • 2.3 唐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成熟与高峰
  • 2.4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缓慢发展
  • 3.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特征分析
  • 3.1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
  • 3.1.1 “天人合一”思想的基本内涵
  • 3.1.2 “天人合一”对科技思想的影响
  • 3.2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理论核心“以道驭技”
  • 3.2.1 “以道驭技”思想的基本内涵
  • 3.2.2 “以道驭技”对科技思想的影响
  • 3.3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价值归依“以人为本”
  • 3.3.1 “以人为本”思想的伦理内涵
  • 3.3.2 “以人为本”对科技思想的影响
  • 3.4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突出特点“经世致用”
  • 3.4.1 “经世致用”思想的基本内涵
  • 3.4.2 “经世致用”对科技思想的影响
  • 4.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哲学反思
  • 4.1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 4.2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局限
  • 4.3 对传统科学思想的人文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马克思科学观中的人文意蕴[J]. 宁夏党校学报 2017(04)
    • [2].论科学观的人文化转向[J]. 知与行 2016(08)
    • [3].浅析近代科学观实践论转向及其影响[J]. 品牌(下半月) 2015(05)
    • [4].意义的寻找[J]. 新班主任 2020(03)
    • [5].浅谈如何利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培养大学生的科学观[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34)
    • [6].走近普洱茶历史的真实[J]. 普洱 2017(09)
    • [7].常识科学观中科学基础之事实的本质[J].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08)
    • [8].论邓正来的社会科学观[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5(01)
    • [9].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观及其当代意义[J]. 考试周刊 2011(48)
    • [10].费耶阿本德对标准科学观的批判[J]. 商洛学院学报 2013(03)
    • [11].马克思科学观及其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启示[J]. 教育文化论坛 2012(01)
    • [12].西方科学观演变探析[J]. 科学学研究 2011(06)
    • [13].从历史的角度反思当代科学观[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14].科学观教育价值的多维审视[J]. 新长征 2009(11)
    • [15].实践科学观超越了相对主义吗?[J]. 科学学研究 2009(11)
    • [16].从知识科学观转向智慧科学观[J]. 民主与科学 2008(05)
    • [17].文化繁荣要有大科学观[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06)
    • [18].迷信观念的起源与演变:五四科学观的再反省[J]. 文化纵横 2016(03)
    • [19].拉图尔的技性科学观考察[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 [20].“后五四”时代,中国要树立自己的科学观[J]. 绿叶 2009(04)
    • [21].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J]. 学理论 2010(28)
    • [22].时空的实践本性与人类的新科学观[J]. 学术论坛 2010(12)
    • [23].大慈善观与大科学观——采访夏令生[J].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9(02)
    • [24].中国传统科学观的特殊品格及当代科技价值[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5)
    • [25].由混沌现象引起的对东西方科学观的几点思考[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8(08)
    • [26].混杂而非乱象——科学实践哲学视域下的科学观审视[J]. 社会科学文摘 2020(06)
    • [27].知识参与下的观念变革——晚清科学教材出版引发的社会效应[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8(01)
    • [28].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与科学观[J]. 科技与经济 2011(06)
    • [29].浅论梁启超的科学观[J]. 法制与社会 2008(06)
    • [30].费耶阿本德具有非理性主义倾向的科学观初探[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4)

    标签:;  ;  

    中国古代科学观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