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桑塔格批评思想研究

苏珊·桑塔格批评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桑塔格提出反对艺术阐释学,要以艺术色情学取而代之。“反对阐释”是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艺术内容说的一次彻底反叛,其背后的哲学意味是对本质主义抵制的后形而上学和反本质主义。新艺术形式拓展艺术感受力,艺术色情学强调艺术的形式和对艺术的感受力,是向人们逐渐散失的敏锐的艺术感受力的厉声呼唤。艺术色情学是向身体—主体的回归,又与追求“审美解放”的马尔库塞的爱欲主张有相通之处。爱欲作为一种生命力基础,与审美共同指向一个终点,即,自由。在艺术批评上,形式和感受力是桑塔格批评的两柄利刃。桑塔格反对的应该是对号入座的概念阐释,尤其是当时的社会学的、性心理学的符码阐释,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度阐释的排斥;而只有本文的内在连贯性才能控制阐释者的缰绳和限制阐释的边界。在这一点上面,桑塔格与艾柯是有相似性的。 传统的形式范畴容易让人产生物质性隱喻的概念,而风格更是一种总体性范畴,它躲避开了形式-内容的僵硬对立。桑塔格的风格说实际上是她的形式论。风格与风格化有所不同,前者更为内在,对应于风格化的外在;风格是某种总体表现力,风格化更偏向于一种较为单纯的修辞表现力度或者说装饰强度。但是桑塔格却不排斥风格化艺术(正如她对坎普艺术的赏玩),这些表明桑塔格倡导先锋派艺术立场。在寻找艺术品之为艺术品的独特性的时候,桑塔格强调艺术的自治性,即所谓的有机构成原理。她的矛盾是,艺术的自治性原理引出有机构成理论,有机构成理论又进一步引导出形式即抽象形式的观念。 在真理、道德与艺术的争论中,桑塔格把思想作为一种材料,即让思想为艺术形式服务。至于艺术与道德的问题,艺术中的道德愉悦,就象形式一样,在于引导出意识的智性满足。审美与道德的绝对对立,根源在于审美的偏狭或道德的狭窄化。但如果艺术越出了对于生命的丰富性表现和心灵活力的表达,让生命本身成为了美的附属物和手段,那么这种逾越就是审美主义的,同时也就是在本质上反美学的和反艺术的。 俄国形式论与桑塔格的形式主张在形式的陌生化、整体性追求以及色情学等方面,内在精神是一致的。她的形式主张既有俄国形式主义对感觉的强调,又有英国形式主义走向抽象的偏执。对于艺术与文学的研究,不能排除类似形式方法的办法,但论者认为同时也要以一种生动的形式传达出作品内在的生命力和丰富性。 “新感受力”与形式的主张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桑塔格用“新感受力”来解决艺术消亡论,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界限的模糊实质上是新的时期艺术功能的转换。桑塔格意义上的“新感受力”,是先锋艺术所追求的那种超越传统媒介、传统道德范畴的、实验性的艺术形式所传达出来的艺术观念。先锋派对整个艺术体制进行了攻击。但艺术并没有象他们希望的那样被结合进生活实践中去,艺术体制继续作为某种与生活实践相分离的东西而存在着。先锋派全面的不遵从主义滋生了一种新型的服从。它们最终是在致力于一种全面的虚无主义,它们的必然结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批评姿态:反对阐释与艺术色情学
  • 第一节 传统内容说:倾斜的柏拉图天平
  • 第二节 反对阐释:理论的僭越与语境的偏离
  • 第三节 艺术本体:本质与本质主义
  • 第四节 艺术色情学:身体-主体的回归
  • 第二章 形式论:风格与风格化
  • 第一节 风格:内容-形式的整体超越
  • 第二节 风格化:任性的叛逆与游戏的颠覆
  • 第三节 艺术自治:思想材料与道德愉悦
  • 第四节 殊途同归:形式论与形式主义
  • 第三章 新感受力:感觉的批评与批评的感觉
  • 第一节 功能的转换:超越艺术消亡论
  • 第二节 感觉的批评:疲倦的先锋新感性
  • 第三节 情感本体:理论的疏离与实践的拯救
  • 第四章 理论辐射:从《恩主》开始
  • 第一节 形式的实验:故事的消解与人物的驱逐
  • 第二节 理论的负极:小说的冒险与小说术的迷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重读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J]. 新阅读 2020(04)
    • [2].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思想中的艺术与道德[J]. 深圳社会科学 2020(04)
    • [3].困境与维护:苏珊·桑塔格疾病隐喻下个体社会生命健康研究[J]. 宜宾学院学报 2020(08)
    • [4].桑塔格研究“新浪潮”中的特点与走向——芭芭拉·秦访谈录[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0(04)
    • [5].苏珊·桑塔格作品的艺术、风格及现代性意识:利兰·伯格访谈录(英文)[J]. 外国文学研究 2018(03)
    • [6].从自由观念到美国批判:论苏珊·桑塔格的《美国魂》[J]. 外国文学研究 2018(04)
    • [7].桑塔格美学理念中“拒绝”艺术之阐释[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5)
    • [8].苏珊·桑塔格论“迷影”理论[J]. 电影文学 2017(04)
    • [9].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之阐释[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04)
    • [10].苏珊·桑塔格早期美学思想形成路径研究[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04)
    • [11].苏珊·桑塔格美学思想研究[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09)
    • [12].《火山恋人》中桑塔格思想的叙述视角表达艺术探析[J]. 海外英语 2016(19)
    • [13].从《反对阐释》看苏珊·桑塔格的新感受力美学[J]. 视听 2017(04)
    • [14].苏珊·桑塔格小说创作的美学特点解读[J]. 出版广角 2015(Z1)
    • [15].走进中文世界的苏珊·桑塔格——苏珊·桑塔格在中国的译介[J]. 新文学史料 2008(03)
    • [16].历史与现在——苏珊·桑塔格后期两部小说中的旅行隐喻研究[J]. 出版广角 2016(02)
    • [17].瓦解深刻 反对阐释——浅析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J]. 美与时代(下) 2016(04)
    • [18].呜咽的乳房——苏珊·桑塔格及其《疾病的隐喻》[J]. 上海文化 2016(04)
    • [19].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说”[J]. 美与时代(下) 2016(08)
    • [20].见见“美国文库”新成员——《桑塔格》[J]. 外国文学动态 2014(03)
    • [21].追忆桑塔格在法国的逐梦年华——读爱丽斯·开普兰的《用法语做梦》[J]. 外国文学动态 2014(05)
    • [22].写在灵肉交错间——评桑塔格第二卷日记《恰似意识系于身》[J]. 外国文学动态 2012(06)
    • [23].苏珊·桑塔格在中国的译介综述[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02)
    • [24].景观社会中的摄影式观看:桑塔格摄影观研究[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 [25].中国对苏珊·桑塔格研究现状之论析——纪念桑塔格逝世10周年[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06)
    • [26].桑塔格的朝圣意识与思想的旅行[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 [27].外国苏珊·桑塔格研究动态及前景[J].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2015(05)
    • [28].自由[J]. 作文与考试 2020(14)
    • [29].想象的胜利仍嫌不够——从《床上的爱丽斯》看苏珊·桑塔格的女性自我救赎观[J].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9(01)
    • [30].苏珊·桑塔格研究——主持人语[J]. 语言教育 2015(01)

    标签:;  ;  ;  ;  ;  

    苏珊·桑塔格批评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