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小麦是我国居民最重要的口粮之一,也是重要的商品和贸易粮,在粮食安全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食品消费结构的改变,对强筋、中筋、弱筋三种品质小麦需求不断增加已成为未来小麦消费的发展趋势,也对小麦生产发展及其科技支撑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根据不同时期小麦种植面积、生产目标、产量以及面积增加对总产量增加的贡献等指标将小麦生产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和若干小的时期。1949-1978年为农村改革前小麦生产发展阶段,分为四个时期。其中1949-1956年为小麦生产较快恢复和发展时期,其特点是面积增加、单产提高、总产得到较大的增长;单产提高和种植面积增加对总产增加的贡献分别为52.4%和47.6%,除生产条件改善外,优良品种起了重要作用。1957-1965年为小麦生产下降恢复时期,由于条锈病新生理小种的出现,使得碧蚂1号等小麦品种相继感病,减产显著。1965-1972年为小麦生产发展较快时期,单产提高对增加产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占到80%。1973-1978年为小麦生产迅速发展时期,小麦总产增长的30%靠种植面积的增加,70%靠单产的提高。1979-1997年小麦生产处于稳步发展阶段,此阶段小麦产量增加了一倍多,种植面积基本保持在4.4亿亩(2933万hm2),产量增加主要靠单产提高,占95%。1998-2006年为小麦生产恢复和结构调优阶段,自1998年开始,小麦种植面积呈明显的连续下降趋势,近年生产实现了恢复性发展,但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为进一步探讨科技在不同区域小麦生产中如何发挥作用,对小麦种植区域的变化和特点进行了一定的梳理。50-90年代,按照生态环境、生产条件和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小麦生产划分为10大区域,成为小麦区域发展的基础;随着小麦的发展,区域布局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加入WTO后,小麦生产按优质专用小麦优势区得到较快发展,种植的集中程度逐渐增加,全国14个省区形成具有明显的小麦种植规模优势。未来小麦产区被划分为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和东北五大小麦优势区,小麦生产区域划为分析不同区域科技支撑提供了基础。利用重心偏移的分析方法对小麦生产重心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从种植面积看,小麦种植重心总体上向北、向西方向移动(与1949年相比),其中60年代变化最大。种植面积在南北方向上的动态变化相对东西向更剧烈,但最近几年,南北方的差距基本消失,东西部的差距较大,这与东部土地资源有限而西部地区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有关;从单产看,50-60年代,小麦单产重心向偏东、偏北方向移动的趋势比较明显,70年代起逐渐向西回移,东西向的差距逐渐缩小,90年代继续向北偏移一定程度后开始回移,南北向的差距也逐渐缩小。单产重心的移动与各地小麦生产水平变化有关,重心总是向优先采用先进技术、优良品种的地区偏移。从偏移距离看,小麦种植重心的总偏移距离最小,单产重心的总偏移距离最大,总产量重心的总偏移距离介于两者之间。在小麦生产和区域变化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对各优势区小麦优良品种更换的调查,特别是不同地区优良品种的培育与推广来系统分析科研是如何支持小麦生产发展的。在全国小麦生产发展过程中,共进行了7次大的品种更换,每一次品种更替与推广都抑制了因品种退化而造成的产量下降趋势,使小麦单产得到较大的提高,可见,小麦生产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品种的更新换代。不同时期小麦育种的目标不同,90年代以前,基本以提高产量为主要目标,比较重视提高品种的抗病性、抗倒伏性,没有考虑产品加工品质问题;90年代后期,小麦育种开始注重品质改良,逐渐向广适性、高产、优质方向发展,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的专业化育种开始提上议事日程。除了更新品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也是小麦生产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持,现阶段已形成以调整播量为核心的的高产栽培技术、以调节施肥为核心的的高产栽培技术,还有小麦垄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等。小麦科研单位布局的区域性在小麦生产发展过程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地区科研单位培育的优良品种有效地促进了各生态适宜区品种的更替,成为不同生态区域小麦生产发展的科技支撑。调查得出,目前,常规育种经费短缺和亲本缺乏是影响育种进展的主要原因,生物技术与育种结合不紧密严重影响其应用,未来小麦育种方面要求常规育种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应用分子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要有突破。五大小麦优势区的发展对农业科技的需求重点各不相同。黄淮海优势区灌溉水短缺,干旱、干热风等自然灾害频发,但小麦科技实力较强,育种和栽培研究水平相对较高,要加强栽培管理缩小试验地产量与大田产量的差距;长江中下游小麦优势区排涝和降渍能力比较弱,渍害、穗发芽时有发生;东北小麦优势区干旱和高温频发、收获前常遇阴雨导致穗发芽;西北小麦优势区土壤瘠薄、干旱少雨;西南小麦优势区日照不足、雨多雾大晴天少,易旱易涝等。因此,各区应重点选育、繁育和推广适合当地特点的品种,执行相应的高产栽培标准。通过典型调查对小麦科研生产力的培育进行了剖析。两个单位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均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属于当地更换的主导品种,推广面积大、持续时间长,对长江中下游和黄淮海优势区小麦产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小麦育种单位公益性强、社会效益大、研究周期长、条件比较艰苦,种子繁育所带来的收入很少,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入应该是研究所经费的主要来源,这样才能保障科研育种机构的良性发展。科研机构对小麦生产的支持包括育种技术、栽培管理技术和科研推广体系等方面,小麦育种要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核心骨干长期稳定的团队,必须重视团队组织结构的长期稳定性、指导政策的一贯性和经费支持的连续性。从有关国家小麦产业和科技支撑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各国都非常重视小麦科研育种工作,科研育种以政府资助为主;对品种管理都非常严格,小麦新品种在推广利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试验和注册;科研、教育、推广相结合的体制有利于专家和教授及时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把最好的技术和信息推广给农民,把推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科研中。通过对中国小麦生产及其科技支撑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国家对小麦生产发展要采取区域综合协调、西部有所侧重的科技投入政策,要加大对小麦育种单位的投入和育种团队的培养,投入重点应放在常规育种完善和提高、应用分子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方面,同时要进一步增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经验,从源头入手完善小麦质量控制体系促进产业发展等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三品一标”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对策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22)
- [2].八部门新认定83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J]. 农村新技术 2020(04)
- [3].八部门新认定83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J]. 科学种养 2020(05)
- [4].“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第四批申报认定工作开始啦,共126个![J]. 农业工程技术 2020(21)
- [5].我省今年将创建52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J]. 河北农业 2018(11)
- [6].农业部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 科技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水利部关于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 2017(05)
- [7].返乡下乡,创啥?咋创?——农业部发布《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政策实问实答》[J]. 农家书屋 2017(05)
- [8].海南:将规划茶叶生产优势区[J]. 中国食品 2017(17)
- [9].农业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林业局关于组织开展“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申报认定工作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 2017(09)
- [10].青海省2地入选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J]. 青海农牧业 2020(01)
- [11].江苏认定14个省级农产品特优区[J]. 农家致富 2020(19)
- [12].加快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 强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J]. 吉林农业 2019(08)
- [13].恩施州中药材类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的思考[J]. 湖北农业科学 2019(11)
- [14].农业部部署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工作[J]. 农业知识 2017(32)
- [15].务实推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J]. 农村工作通讯 2018(07)
- [16].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排名全国前列[J]. 农家之友 2018(12)
- [17].“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申报开始了[J]. 中国合作经济 2017(08)
- [18].中国玉米核心优势区技术效率及技术进步模式研究——基于2000~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J]. 玉米科学 2016(01)
- [19].河北:到2020年将建100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J]. 中国食品 2018(01)
- [20].我国确定144种特色农产品优势区[J].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4(04)
- [21].湖北幕阜山片区特优区建设与特色产业兴旺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7)
- [22].国家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新疆7类品种将重点发展[J]. 新疆农垦科技 2017(12)
- [23].广西:遴选首批7个果品优势区创建项目[J]. 中国果业信息 2018(01)
- [24].唐珂:积极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助力脱贫攻坚和农业高质量发展[J].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9(05)
- [25].34个特色果品地区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J]. 中国果业信息 2019(04)
- [26].今年我省将新创建30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J]. 河北农业 2019(05)
- [27].农业部发布《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确定16个优势品种 划定58个优势区[J]. 北京农业 2008(26)
- [28].中央一号文件系列解读之九 积极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助力脱贫攻坚和农业高质量发展[J]. 农村工作通讯 2019(05)
- [29].广西:力争建成10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J]. 农业工程 2018(05)
- [30].生鲜乳价格与主要饲料价格关系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奶牛优势和非优势区的省际面板数据[J].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