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引起了世界各国养禽生产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该病的流行日趋严重,临床疾病形式多样化和血清型繁多,这为防制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不断增加了难度。该病主要表现为引起肉雏鸡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常引起混合感染,导致增重减缓和饲料利用率的降低;引起蛋鸡产蛋数量和蛋的品质下降,所造成的生产效益下降通常比直接死亡引起的损失更大,因此对该病的病原性及其抗原性或血清型进行必要的分析研究,显得尤为的重要。本研究试图通过病原学、血清学实验和3CL基因序列分析,分析我省从鸡源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GZ株)和孔雀分离得到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PF株)的相关病原特性、致病性以及这两个毒株与实验室保存的其他三株鸡源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Massachusetts标准毒株、YX毒株(嗜肾型)和PT毒株(呼吸型))之间的血清学或抗原型关系,填补我省对野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病原学方面的空白,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IBV引起的疾病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并为IBV地流行病学调查和分类学工作提供素材。本研究以五株不同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为研究材料,开展了病原学、血清学和基因序列测定的研究。1.从临床发病孔雀和鸡中用常规的病毒分离方法采集病料,用SPF鸡胚分离得到两株较典型病变且含量较高的病毒株。2.采用离子交换捕捉技术浓缩这两株病毒株感染的鸡胚的尿囊液,经负染后观察到直径分别为110nm和125nm,有囊膜,呈圆形,表面有排列整齐的杆状纤突似花冠状病毒粒子。3.血凝实验:收集不同的接毒时间的鸡胚尿囊液(36h、48h、72h、96h和120h),尿囊液经过1%胰酶处理过后,得出未适应鸡胚的病毒株在接毒48h和72h后收取其尿囊液的血凝效价高;通过生理盐水和PPS两种缓冲液做对比,PBS可以使各个尿囊液表现比较稳定的血凝效价。且各个尿囊液的血凝价随着消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第4h时的血凝价比较稳定,同一个毒株的血凝效价随着消化时间的延长逐步升高。4.选择1日龄的健康状况良好的SPF雏鸡按一定的免疫程序,以点眼滴鼻的接种途径人工感染雏鸡。在雏鸡免疫耐过后,采取其气管、肾脏、肠、肝脏、肺等器官进行病理学观察。观察结果表明:雏鸡肝脏中央静脉周围浸润大量炎性细胞,部分肝细胞颗粒变性和空泡变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空泡变性和脂肪变性,肾小球浸润大量的炎性细胞。腺胃腺体上复管状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气管黏膜广泛水肿,黏膜上皮增厚,上皮细胞脱落。5.采用气管环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血清学中和实验,取PF株、GZ株(本课题分离鉴定的分离株)与YX株、Mass标准毒株和PT毒株进行中和实验。试验结果表明:GZ毒株与YX毒株、PT毒株、PF毒株是属于同一血清型的不同亚型,GZ毒株与Mass毒株是关系甚远的变异型或不同于Mass毒株的一个独立的血清型。PF毒株与PT毒株、GZ毒株属于同一血清型的不同亚型,与YX毒株、Mass毒株是属于不同的血清型。实验表明,五株病毒株都存在有一定的抗原相关性,且抗原相关有一定程度的不对称。同时说明,PF分离株和GZ分离株属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6.GZ分离株3CL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与比较:GZ株的3CL基因片段在系统进化树上,暂时与Bcaudtte株处于同一个分支;3CLpro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分离的肾病变型毒株分属于不同的系统进化分支;3CLpro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Bcaudtte株的相关位点变化趋势比较一致。从系统进化树分析来看,核苷酸序列或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的,其致病型并不一致。比如GZ株与Beaudtte株在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5%以上,但Beaudtte株属于呼吸型毒株,GZ株属于肾病变型毒株。7.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病毒株在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致病性、抗原性和血清学上没有必然的联系;其致病性和血清学之间的关系与地域性有关。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论文; 分离鉴定论文; 血清学中和实验论文; 基因序列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