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大地构造格架研究

青海省大地构造格架研究

论文摘要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泛华夏陆块群的中西部,东特提斯的北部。显生宙以来处于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之间,纪录了古亚洲洋、古特提斯洋的演化历程。在中国大陆地质演化和各大陆块群的沧桑巨变中,它是连接塔里木、阿拉善、扬子、羌塘等几大陆块的重要纽带,占居重要的位置。 青海及邻区地质作用记录表明:青海的板块构造体制始于寒武纪,大地构造格局成型于三叠纪。统一陆壳也是显生宙以来逐步形成的:主要经历了加里东和华里西-印支两大构造阶段。自北而南由8条不同规模的板块、陆块结合带及其夹持的陆块镶嵌而成。这些微陆块在各自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因动能巨大,势能较小,活动性和不稳定性明显,不同阶段可能分属不同的大陆块体或者不同的板块,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特点。因此,对青海这样一些微陆块发育的陆壳结构的大地构造格局研究而言,地球演化的阶段性规律在分析不同时期洋陆布局、划分和建立大地构造单元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此外,由于青海地壳结构的多条块拼合特点,区分不同性质的结合带,确定主构造期与主演化阶段成为建立构造格架的基础。 本文结合《青海省地质图与大地构造图编图》项目,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遵循“将今论古”的比较学原理,在充分搜集青海及邻区区域地质资料和板块编图成果,特别是最近完成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基础上,采用大地构造相、岩石构造组合、古地磁及生物古地理分析、综合地质学特征对比等多学科相融合的方法,经综合研究而成。 通过研究取得如下主要认识与结论: 1、大地构造相和岩浆岩构造岩石组合是研究板块构造格架和精细划分构造单元的有效方法与重要基础;敛合盆地的组合类型与岩浆侵入规模所反映的消失洋盆大小是鉴别板块构造结合带级别与类型的宏观标志;结合带的断裂带特征、蛇绿岩类型、附近地质体变质变形特征、深部地球物理特征和断裂切割深度、地球化学特征、所包含的演化阶段、两侧盆地发育特点、生物区系特征、俯冲极性、残留洋盆发育程度、岩石学特征等11项综合特征,是区分不同结合带性质的主要标志;主构造期思想是建立区域大地构造格架的灵魂。 2、通过沉积特征和构造变形特征分析,首次建立了青海大地构造相体系,划分为25个大地构造相,归并为7个相类。新建残留洋盆相,提出一个特殊相类。为青海省板块

论文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1.2 工作基础和研究现状
  • 1.2.1 研究工作基础
  • 1.2.2 特提斯研究现状
  • 1.2.3 构造格架研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实物工作量
  • 1.3.5 重大进展与成果
  • 第二章 青海古板块体制发育基础
  • 2.1 大地构造位置及宏观地质背景
  • 2.2 前南华纪沉积记录与变形特点
  • 2.2.1 太古代
  • 2.2.2 古元古代
  • 2.2.3 中新元古代
  • 2.3 青海的前兴凯侵入岩
  • 2.3.1 镁铁-超镁铁岩
  • 2.3.2 中酸性变质侵入体
  • 第三章 大地构造相
  • 3.1 大地构造相的划分原则
  • 3.2 大地构造相类型
  • 3.2.1 克拉通构造相类
  • 3.2.2 离散构造相类
  • 3.2.3 会聚构造相类
  • 3.2.4 碰撞构造相类
  • 3.2.5 碰撞期后板内伸展构造相类
  • 3.2.6 陆内叠覆造山构造相类
  • 3.2.7 特殊相(类)
  • 3.3 青海板块体制阶段大地构造相特征
  • 3.3.1 秦祁昆造山系大地构造相特征
  • 3.3.2 阿尼玛卿-唐古拉造山系
  • 第四章 岩浆岩岩石构造组合
  • 4.1 岩浆岩岩石构造组合类型
  • 4.1.1 火山岩岩石构造组合类型
  • 4.1.2 侵入岩石构造组合类型
  • 4.2 火山岩岩石构造组合特点
  • 4.3 侵入岩岩石构造组合特点
  • 4.3.1 秦祁昆岩石区
  • 4.3.1.1 祁连岩带
  • 4.3.1.2 柴北缘岩带
  • 4.3.1.3 东昆仑岩带
  • 4.3.1.4 宗务隆-泽库岩带
  • 4.3.2 昆南-羌北岩石区
  • 4.3.2.1 阿尼玛卿-巴颜喀拉岩带
  • 4.3.2.2 西金乌兰-唐古拉岩带
  • 4.4 岩浆岩岩石构造组合的时空分布
  • 第五章 青海板块构造格架及大地构造演化
  • 5.1 古地理再造
  • 5.1.1 古地磁
  • 5.1.2 生物古地理
  • 5.2 青海板块结合带综合地质特征对比
  • 5.3 大地构造发育特点与青海板块构造格局
  • 5.3.1 青海大地构造发育特点
  • 5.3.2 青海大地构造基本格架
  • 5.4 青海大地构造演化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文后语
  • 相关论文文献

    • [1].《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增设新栏目的公告[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9(04)
    • [2].《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征稿简则[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8(04)
    • [3].《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征稿简则[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9(01)
    • [4].《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征稿简则[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9(02)
    • [5].《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征稿简则[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9(03)
    • [6].《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征稿简则[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7(01)
    • [7].《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征稿简则[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7(02)
    • [8].《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投稿事宜公告[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5(04)
    • [9].《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征稿启事[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3(04)
    • [10].《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9年总目录[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9(04)
    • [11].东特提斯的形成演化及其典型蛇绿岩带地质特征[J]. 地质科技情报 2018(06)
    • [12].《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6年总目录[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6(04)
    • [13].探索中国陆块找钾——中国东特提斯域成钾作用及模式[J]. 化工矿产地质 2015(04)
    • [14].《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征稿启示[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0(04)
    • [15].斑岩铜矿床在东特提斯成矿域中的时空分布特征[J]. 地质学报 2009(12)
    • [16].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江孜-康马地区早白垩世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J]. 地质学报 2015(S1)
    • [17].《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8年总目录[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8(04)
    • [18].复合成矿系统理论:揭开西南特提斯成矿之谜的关键[J]. 岩石学报 2019(05)
    • [19].《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7年总目录[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7(04)
    • [20].《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4年总目录[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4(04)
    • [21].《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9年总目录[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9(04)
    • [22].《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3年总目录[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3(04)
    • [23].《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2年总目录[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2(04)
    • [24].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J]. 矿床地质 2010(01)
    • [25].特提斯成矿域主要金属矿床类型与成矿过程[J]. 矿床地质 2010(01)
    • [26].班公湖—双湖—怒江—昌宁—孟连对接带时空结构——特提斯大洋地质及演化问题[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20(03)
    • [27].《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1年总目录[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1(04)
    • [28].序言[J]. 地球科学 2018(04)
    • [29].秦岭三叠系特提斯型沉积与“开-合”演化[J]. 西北地质 2016(03)
    • [30].复兴丝路 合作共赢——“亚洲特提斯造山与成矿暨高等教育合作国际研讨会”纪实[J]. 科学中国人 2015(04)

    标签:;  ;  ;  ;  ;  

    青海省大地构造格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