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行政特色观察现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从传统行政特色观察现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论文摘要

法律的产生往往是文化的作用。行政法是现代国家运行的最主要的法律之一,其构建和理论的研究都无法摆脱文化尤其是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在中国也不例外。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法律文化传统也与其他文明,特别是与西方文明大有不同。当今中国,随着法治建设的快速推进,行政法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历史和文化传统对行政法的影响,非寥寥数语所能阐清。然而,从探索行政法的基本理论的角度出发我们就必须回答,这种传统对中国行政法治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面对这种影响我们应该怎样予以回应。如果认为用虚无主义的方式在历史的废墟上可以建构起中国现代行政法基本理论的大厦,这种态度至少可以认为是轻率的。我国目前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因其固有的理论缺陷,特别是传统的行政文化成为了其理论进步的障碍,近年来各类社会矛盾的发生与此原因不无关系。故从传统行政文化的角度对该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国情允许的范围内予以厘清,无疑对行政法理论的重新建构乃至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大有裨益。行政诉讼法律制度是我国现代行政法的主要组成部分。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理论作为行政诉讼制度中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自其产生之时便成为行政诉讼法学理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一个国家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设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法治水平,也体现了这个国家对公民权的保护程度和范围。可以说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既是区分行政行为合法与否的临界点,又是法律对公民权保护范围的临界点。随着我国行政审判实践的飞速发展,许多新型的行政案件的涌现使得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国目前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规定过窄,阻碍了中国法治化的进程,对行政权过多的放纵势必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理论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做出适应其发展的改变,行政法理论也不例外。我国自《行政诉讼法》颁布以来,立法机关从未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进行过实质性的修改,而只是通过立法解释的形式对该问题进行修修补补。作者认为任何理论一旦其根基出现问题,表面上的修缮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我国目前关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规定缺乏其生存的理论根源,“官本位”色彩严重,公民权很难得到有效保障。然而,理论的发展都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我们不应对目前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予以过多的指责,美国作为法治比较健全的国家,其对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范围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无救济则无权利”作为美国法治的核心思想,促使法院通过司法审查的方式实现对行政不法行为的监督和纠正。其实在美国早期,行政机关是享有“主权豁免”特权的,即相对人起诉行政机关要经过政府的同意;公民因政府的行政行为而遭受的损害,由作出行政行为的官员个人负责,公民与政府的纠纷演变成了公民与官员之间的诉讼。随着司法实践的发展,行政机关的这种“主权豁免”特权已不能保证公权力的合法行使,公民权受到恣意的损害。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进一步扩大了司法审查的范围,将政府的几乎所有的行政行为纳入到司法审查范围之列,不能审查的行为必须经过严格论证才能排除在外。美国宪法对司法权的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以根本法的形式为司法审查提供了依据。由此可见,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深层次地剖析该理论缺陷的原因,正视其根源上的文化缺失,并在此基础上树立以“人权保障”为宗旨的法治思想,摒弃之前科学性欠缺的指导思想,这样才能使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理论根正苗红。故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该问题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以“瓮安事件”为例看行政诉讼产生的文化根源;第二部分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进行理性分析;第三部分从学理上探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扩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从"瓮安事件"看行政诉讼产生的文化根源
  • 1.1 瓮安事件文化意义上的原因分析
  • 1.1.1 中国传统行政的性质和特色
  • 1.1.1.1 中国传统的"行政"概念
  • 1.1.1.2 中国传统行政的性质与特色
  • 1.1.1.3 中国传统行政法形式理性的先天不足
  • 1.2 "有权必有责"催生行政诉讼
  • 1.2.1 人权理念的发展
  • 1.2.2 治权(广义上的行政权)与人权的对峙
  • 1.2.3 法治社会下责任追究的合法途径——行政诉讼
  • 第2章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宪性分析
  • 2.1 行政诉权对行政诉讼的文化引导
  • 2.1.1 行政诉权的缘起
  • 2.1.2 行政诉权之内涵和功能
  • 2.1.2.1 行政诉权的概念
  • 2.1.2.2 行政诉讼实践中行政诉权的价值和功能
  • 2.2 从现行行政法规之规定看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文化缺失
  • 2.3 有限政府需要更多司法权的制约
  • 2.3.1 有限政府论
  • 2.3.2 有限政府的实现----司法权力制约行政权力
  • 第3章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司法重构
  • 3.1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内涵及标准
  • 3.2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扩大
  • 3.2.1 将部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受案范围
  • 3.2.2 内部行政行为
  • 3.2.3 终局行政裁决行为
  • 3.2.4 建立公益诉讼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行政法判例研读会[J]. 公法研究 2017(02)
    • [2].试论共享经济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上海商业 2019(12)
    • [3].基于行政法秩序分析行政批示行为[J]. 法制与社会 2020(02)
    • [4].海上交通安全视角下的海事行政法问题分析[J]. 世界海运 2020(02)
    • [5].论行政法制度在经济领域的拓展——以腐败治理为视角[J]. 行政法学研究 2020(02)
    • [6].行政法中的行政利益关系及防范对策分析[J]. 法制博览 2020(19)
    • [7].行政法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32)
    • [8].民法典时代的行政法:挑战与回应[J]. 中国法律评论 2020(04)
    • [9].行政法与公共行政关系的演进探究[J]. 法制博览 2019(20)
    • [10].基于行政法秩序分析行政批示行为[J]. 法制与社会 2019(27)
    • [11].利益关系的行政法意义[J]. 法制博览 2019(26)
    • [12].浅谈我国行政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兼评《行政法与现代国家之构成》[J]. 江西社会科学 2017(12)
    • [13].谈大学法学行政法知识的理论分析[J]. 华夏教师 2018(30)
    • [14].面向行政的行政法及其展开[J]. 南京社会科学 2017(01)
    • [15].论风险行政法的人性预设[J]. 云南社会科学 2017(04)
    • [16].浅析经济法与经济行政法的关系[J]. 时代金融 2017(24)
    • [17].环境行政法调整机制解析[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18].浅析行政法中的案例教学[J]. 法制博览 2017(33)
    • [19].全球行政法的兴起:背景、成因与现状[J]. 环球法律评论 2015(04)
    • [20].基于行政法案例的价值研究和范畴探讨[J]. 商 2016(05)
    • [21].中国近代行政法制的转型——以夏同龢《行政法》的开创性贡献为中心[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 [22].关于行政法视野中的社会管理创新[J]. 法制博览 2016(14)
    • [23].基于行政法角度下的弱势群体行政救助探析[J]. 法制博览 2016(16)
    • [24].行政法原则与行政法规则关系的实在法向度[J]. 甘肃社会科学 2016(02)
    • [25].论行政法教学的困境与革新[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6(05)
    • [26].相对人行政法行为的行政法地位研究[J]. 赤子(上中旬) 2014(21)
    • [27].浅析部门行政法的规范和调整对象[J]. 法制与社会 2015(04)
    • [28].经济行政法视野下国民待遇原则的适用——以美国诉银联案为例[J]. 法制与社会 2015(04)
    • [29].从行政法角度探讨弱势群体的行政救助[J]. 商 2015(04)
    • [30].社会行政法的范畴及规制模式研究[J]. 法制博览 2015(25)

    标签:;  ;  ;  ;  

    从传统行政特色观察现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