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客家方言是漢民族共同語的一個分支,它以廣東的梅縣話為代表。自“五胡亂華”始,中原漢人大批南遷,在經過長期流徙以後,這批被稱為“客人”的中原漢人最後定居於今天粤閩赣山陵地带及湖南、四川、臺灣、海南等地,其所操的語言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漸漸定型下來,最終形成一種源於又區別於漢民族共同語的獨立的、純潔的、活潑的和豐富的客家方言。在客家方言中,有這樣一部分詞語:它們無論在語音還是在語義上,都與中原古漢語相同或相近,這是研究古代漢語語音、語義變化發展的及格為重要的材料,對這部分詞語的研究有助於我們認清中原古漢語的語音語義真貌,有助於我們把握中原古代漢語語音語義的變化發展脈絡。然而,但客家方言作為漢民族共同語的一個分支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客家方言詞語材料對於中原古代漢語的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並為得到學術界的肯定。此前及目前的研究也只是零碎而簡單的,大都注重意義的研究,而忽略了語音的索源對比。於此,本論文特選客家方言中八十八個單音節詞從詞源上進行了較為認真嚴謹的考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