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中医分型与血脂比值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高脂血症中医分型与血脂比值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论文题目: 高脂血症中医分型与血脂比值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医内科

作者: 朴志英

导师: 陈江宁

关键词: 高脂血症,辩证分型,血脂比值

文献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本文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系统回顾和分析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以及高脂血症中医分型与预测粥样动脉硬化,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进而初步探讨高脂血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与5种血脂比值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1.选择300例高脂血症住院病人。采用主次症诊断法,将其分成五个证型:痰浊阻遏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阴虚阳亢型、气滞血瘀型。 2.检测用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PO-A1),载脂蛋白(APO-B)等6项指标构成的5种血脂比值,将证型的各项指标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其相关性。 结果:TC/TG的比值,肝肾阴虚型与其它四型比较,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LDL/HDL的比值,脾肾阳虚型和阴虚阳亢型与痰浊阻遏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另气滞血瘀型与脾肾阳虚型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APO-A1/APO-B的比值,各证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HDL/APO-A1的比值,阴虚阳亢型与气滞血瘀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9)。LDL/APO-B的比值,脾肾阳虚型和气滞血瘀型与痰浊阻遏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5种血脂比值(TC/TG、LDL-C/HDL-C、APO-A1/APO-B、HDL-C/APO-A1、LDL-C/APO-B)与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希望将来在高脂血症的诊治中能成为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的现代化验监测指标。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与研究

1.病名溯源

2.病因病机研究

2.1 饮食不节

2.2 痰浊不化

2.3 瘀血阻滞

2.4 脾失健运

2.5 肾气衰亏

2.6 肝肾阴虚

2.7 肝失疏泄

二、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与研究

1.血脂的基本概念

2.高脂血症的分类

2.1 继发性高脂血症

2.2 原发性高脂血症

3.高脂血症的临床分型

3.1 Ⅰ型高脂蛋白血症

3.2 Ⅱ型高脂蛋白血症

3.3 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3.4 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3.5 Ⅴ型高脂蛋白血症

三、血脂比值与高脂血症相关疾病的研究

1.高脂血症与粥样动脉硬化(AS)

2.高脂血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

3.高血脂症与糖尿病(DM)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1.设备与检查方法

2.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1.中医辩证分型基线比较(BASE-LINE COMPARE)

1.1 各证型间人数构成比(%)

1.2 各证型间,性别、年龄、平均、病程(月)构成比较

1.3 各证型间的体重比较

2.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成分的比较

2.1 TC与TG比较

2.2 HDL与LDL比较

2.3 APO-A_1与APO-B比较

3.中医辨证分型与5种血脂比值之间的比较

3.1 血脂TC/TG比值比较

3.2 血浆脂蛋白LDL/HDL比值比较

3.3 载脂蛋白APO-A_1/APO-B比值比较

3.4 血脂蛋白与载脂蛋白HDL/APO-A_1比值比较

4.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12-05

参考文献

  • [1].理气化痰降浊法治疗高脂血症(痰浊阻滞)的临床观察[D]. 刘新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
  • [2].《内经》“顺势而治”思想及其应用于高脂血症效方的药效研究[D]. 许珊.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
  • [3].ApoCⅢ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血脂及高脂血症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 娜迪拉·吐尔逊.新疆医科大学2017
  • [4].中年高脂血症患者心肺耐力与中医体质分型研究[D]. 段利敏.福建中医药大学2017
  • [5].佛山南海某村高脂血症人群的体成分和中医体质特征研究[D]. 卞亚琴.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 [6].高脂血症患者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 赵艳君.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
  • [7].新疆高脂血症中医证候及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D]. 王骁腾.新疆医科大学2016
  • [8].小陷胸汤对Ⅱ型高脂血症(痰热阻遏型)患者血脂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D]. 倪约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 [9].温和灸灸感和高脂血症疗效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 赖岳玄.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 [10].温和灸治疗高脂血症相关指标及临床症状的临床研究[D]. 阮黄越.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血脂异常的中医分型及各型之间血脂、血压的相关性分析[D]. 马明丽.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
  • [2].辛咸通络法在高脂血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张弘兴.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
  • [3].原发性高脂血症中医证候规律及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D]. 娄彦梅.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
  • [4].高脂血症中医分型与高血压关系[D]. 苏健玲.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
  • [5].补肾调脂片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D]. 李冬梅.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
  • [6].血脂康胶囊与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对比研究[D]. 王大智.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
  • [7].温胆汤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药效学研究[D]. 王燕.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
  • [8].血稠清胶囊对痰瘀阻滞型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候的临床研究[D]. 任洪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
  • [9].调脂通脉颗粒对老年高脂血症痰瘀证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D]. 陈铁光.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
  • [10].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与白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研究[D]. 何俊.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

标签:;  ;  ;  

高脂血症中医分型与血脂比值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