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活血止痛胶囊处方由当归、土鳖虫、乳香、三七、自然铜、冰片六味药材组成,是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的常用药物。 本课题利用现代工艺方法对活血止痛胶囊进行二次开发、研究,从而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提高药物疗效。本课题从药物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药效学方面进行了研究。 本文使用了超临界萃取,β-环糊精包合、超微粉碎等技术,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正交设计等统计学实验方法,优化提取和制备工艺,同时结合生产实际,确定最佳工艺。以颗粒休止角为指标,建立新的制剂成型工艺,并考察颗粒的相对临界湿度,为生产提供工艺参数。 在原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乳香的薄层鉴别,冰片的气相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代替薄层扫描法测定当归中阿魏酸含量,并且进行了方法学研究。新质量标准简化了样品的预处理过程,建立了稳定可靠的质量控制方法,比原质量标准有较大提高。加速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新工艺活血止痛胶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此次二次开发以药效预实验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综合考虑,确定的工艺路线。新工艺与原工艺活血止痛胶囊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新工艺活血止痛胶囊在抗炎、抗凝血抗血栓的效果均优于原工艺产品。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活血止痛胶囊对胫腓骨骨折术后骨代谢及疗效的影响[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06)
- [2].云南白药胶囊和活血止痛胶囊治疗软组织损伤200例疗效成本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06)
- [3].活血止痛胶囊治疗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恢复30例[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5)
- [4].活血止痛胶囊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8(04)
- [5].活血止痛胶囊不良反应/事件分析[J].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8(06)
- [6].活血止痛胶囊的三维荧光指纹图谱研究[J].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2019(01)
- [7].活血止痛胶囊中乳香来源鉴别方法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19(09)
- [8].活血止痛胶囊联合骨肽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有效率分析[J]. 智慧健康 2018(17)
- [9].HPLC波长切换法在活血止痛胶囊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新药杂志 2019(06)
- [10].活血止痛胶囊联合依托考昔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9(04)
- [11].冰硼散与黄柏胶囊联合活血止痛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31)
- [12].活血止痛胶囊主要成分质量控制[J]. 浙江中医杂志 2012(05)
- [13].活血止痛胶囊致药物性皮炎1例[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7(03)
- [14].活血止痛胶囊配合臭氧在肩周炎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11)
- [15].活血止痛胶囊中土鳖虫的分子鉴定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11(20)
- [16].双氯芬酸钠联用所致不良反应文献概述[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6(05)
- [17].坤宫活血止痛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及TNF-α的影响[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24)
- [18].基于HPLC联合ICP-MS法测定活血止痛胶囊中总砷、可溶性砷、价态砷[J].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9(05)
- [19].活血止痛软胶囊联合骨肽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6(06)
- [20].活血止痛胶囊诱发溃疡致出血1例[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8(05)
- [21].活血止痛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价值[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5(04)
- [22].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手法治疗社区颈椎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11)
- [23].活血止痛胶囊联合甲钴胺胶囊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06)
- [24].两种不同粒径活血止痛胶囊药效对比研究[J]. 海峡药学 2020(08)
- [25].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确诊对临床系统性思维的启示[J]. 内蒙古中医药 2013(30)
- [26].桃红四物汤熏蒸疗法治疗软组织挫伤临床观察[J]. 新中医 2017(04)
- [27].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37例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18)
- [28].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活血止痛胶囊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药物分析杂志 2014(01)
- [29].HPLC法测定活血止痛胶囊中三七皂苷R_1、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b_1及阿魏酸[J]. 中成药 2011(07)
- [30].萘丁美酮用于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 抗感染药学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