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鲆和大黄鱼染色体组操作研究

牙鲆和大黄鱼染色体组操作研究

论文题目: 牙鲆和大黄鱼染色体组操作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海洋生物学

作者: 许建和

导师: 张培军

关键词: 牙鲆,大黄鱼,人工诱导,同质雌核发育,异质雌核发育子二代三倍体,养殖群体,生化群体遗传学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雌核发育牙鲆子二代雌核发育诱导和正常牙鲆同质雌核发育诱导研究;同时在分析福建和浙江大黄鱼Pseudoscieana crocea养殖群体生化遗传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其三倍体诱导及其相关倍性效应研究。主要结果如下:对牙鲆精子进行紫外照射,灭活其遗传物质,在一定照射时间范围(0-180s,剂量0-3770ergs/mm2)内,精子超微结构、存活率和活力无太大变化,但长时间照射(240s,剂量约为4660ergs/mm2)后则会造成精子膜相系统、线粒体和尾部鞭毛的结构的损伤以及精子存活率和活力的下降。精子经紫外照射后与正常卵子受精表现出明显的Hertwig效应,综合囊胚期存活率和孵化率以及初孵仔鱼单倍体率,牙鲆精子遗传灭活的最适紫外照射剂量约为3770ergs/mm2(即照射时间为180 s)。将紫外灭活的牙鲆精子与正常牙鲆卵受精,受精后适当时刻采用温度休克法和静水压法都可成功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有丝分裂,诱导出同质雌核发育二倍体。15±0.2℃培育水温条件下,冷休克法诱导牙鲆同质雌核发育的最适条件为受精后85min,1-2℃水温下处理45 min;静水压法诱导牙鲆同质雌核发育最适处理参数为受精后85min,600 kg/cm2压力下处理6min。最适合条件下,冷休克组同质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导率小于1%,而静水压组诱导率最高可达13.01%,表明静水压法较冷休克法更适合牙鲆同质雌核发育的诱导。开口前同质雌核发育仔鱼较异质雌核发育仔鱼存活率低,但二者全长生长无显著差异(P<0.05)。将紫外灭活的牙鲆精子与雌核发育牙鲆卵受精,受精后适当时刻采用冷休克法和静水压法可成功抑制雌核发育牙鲆卵第二极体排放,诱导出雌核发育牙鲆子二代雌核发育。15℃±0.2℃培育水温条件下,冷休克法抑制雌核发育牙鲆卵子第二极体排放的最适条件为受精后5min,0-1℃水温下处理45 min;静水压法抑制雌核发育牙鲆卵子第二极体排放的最适条件为受精后5min,480 kg/cm2压力水平处理5min。冷休克法在最适条件下处理大批量雌核发育牙鲆卵后,各组受精后6h胚胎相对存活率、孵化后6h仔鱼相对存活率和畸型率分别为84.34±1.7%、53.32±5.57%、15.42±1.79%;静水压法处理大批量卵后处理组三者值分别为86.32±5.07%、79.14±2.11%、8±1.43%。表明静水压法较冷休克法更适合雌核牙鲆子二代雌核发育的诱导。诱导组开口前仔鱼存活率明显低于相同阶段的对照组,而同阶段仔鱼全长二者间却无显著差异(P<0.05)。在大黄鱼福建和浙江两养殖群体中筛选出12种同工酶(AAT、AK、ACP、CK、EST、GPI、IDH、LDH、MDH、MEP、PGM、SDH),共记录了34个基因座位,以此进行了群体遗传变异分析。各同工酶的表达在大黄鱼养殖群体中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浙江养殖群体的多态基因座位比例(P)、等位基因平均数(A)和群体平均杂合度(H)分别为29.41%、1.32、0.06534,都明显高于福建养殖群体对应值(20.58%,1.24,0.03366)。其中,福建养殖群体检测到7个多态基因座位(Aat-1、Aat-2、Acp-1、Mdh-3、Mdh-4、Mep-1、Mep-4),浙江群体检测到10个多态基因座位(Aat-1、Aat-2、Acp-1、Gpi-2、Gpi-3、Mdh-3、Mdh-4、Mep-1、Mep-4、Sdh)。大黄鱼养殖群体存在明显的杂合子缺失现象。除浙江养殖群体中的Acp-1、Gpi-2和Gpi-3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外,其它多态座位都偏离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表明经累代养殖后,大黄鱼养殖群体中已经存在严重的近交现象。两养殖群体的遗传相似性系数(I)为0.9984,遗传距离(D)是0.0016,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564。Dm为0.007,显示了福建和浙江大黄鱼养殖群体较近的亲缘关系。诱导实验结果表明,冷休克法和静水压法都可成功诱导出大黄鱼三倍体。冷休克法适合诱导条件为20℃培育水温下,授精后3min,在3-4℃海水中处理8-10min;静水压法适合诱导条件为同样培育水温下授精后3min,在静水压450kg/cm2下处理3min。综合比较各诱导组和对照组胚胎存活率,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畸型率,静水压法诱导效率明显高于冷休克法。同样培育水温条件下,诱导组胚胎发育开始时较对照组滞后,随着进一步发育,其滞后程度逐渐减弱最终消失,其中静水压法诱导组发育至多细胞期后即与对照组发育同步,而冷休克法诱导组则到原肠早期后才与对照组发育同步。大黄鱼三倍体诱导组和对照组孵化后120d的鱼种,全长的增长上没有明显差异;体重在90d前无明显差异,但120d时三倍体诱导组鱼种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鱼类染色体组操作研究进展

1.1 鱼类染色体组操作概述

1.2 鱼类染色体组原理

1.3 亲本选择

1.4 三倍体诱导

1.5 雌核发育诱导

1.6 牙鲆染色体组操作研究

第二章 牙鲆同质雌核发育诱导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雌核发育牙鲆子二代雌核发育的诱导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大黄鱼养殖群体同工酶分析及遗传变异比较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大黄鱼三倍体诱导及早期生长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结论

已完成文章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8-23

参考文献

  • [1].性别控制技术与选择标记在牙鲆育种中的应用研究[D]. 连建华.中国海洋大学2004
  • [2].人工诱导扇贝雌核发育的研究[D]. 潘英.中国海洋大学2003
  • [3].遗传标记在鱼类育种和生态研究中的应用[D]. 王忠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
  • [4].牙鲆同质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导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D]. 朱香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
  • [5].杂色鲍人工雌核发育的研究[D]. 蔡明夷.厦门大学2005
  • [6].扇贝雌核发育四倍体和异源四倍体的诱导及其细胞遗传学研究[D]. 迟长凤.中国海洋大学2007
  • [7].大黄鱼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遗传育种中应用研究[D]. 王晓清.湖南农业大学2007
  • [8].几种经济海胆的种间杂交和雌核发育研究[D]. 丁君.大连理工大学2008
  • [9].雌核发育草鱼群体的建立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研究[D]. 张虹.湖南师范大学2011
  • [10].双单倍体牙鲆纯合不育个体的蛋白质组和转录组学研究[D]. 姜宏波.东北农业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四种鲆鲽鱼类雌核发育及性别控制技术研究[D]. 杨景峰.中国海洋大学2009
  • [2].牙鲆雌核发育分析鉴定与性别决定机制研究[D]. 徐成.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
  • [3].几种对虾染色体及多倍体诱导研究[D]. 张晓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
  • [4].性别控制技术与选择标记在牙鲆育种中的应用研究[D]. 连建华.中国海洋大学2004
  • [5].人工诱导扇贝雌核发育的研究[D]. 潘英.中国海洋大学2003
  • [6].牙鲆同质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导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D]. 朱香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
  • [7].杂色鲍人工雌核发育的研究[D]. 蔡明夷.厦门大学2005
  • [8].扇贝雌核发育四倍体和异源四倍体的诱导及其细胞遗传学研究[D]. 迟长凤.中国海洋大学2007
  • [9].大黄鱼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遗传育种中应用研究[D]. 王晓清.湖南农业大学2007
  • [10].牙鲆和大黄鱼经济性状候选基因的DNA分子标记研究[D]. 倪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

标签:;  ;  ;  ;  ;  ;  ;  

牙鲆和大黄鱼染色体组操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