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生态恢复”即恢复受损生态系统使其接近于受干扰前的状态,然而国内外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自然生态过程的恢复,对人文因素在生态恢复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较少。公众参与作为生态恢复的重要环节,不仅是知识、资源和信息的输入渠道,也能提高生态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活化生态恢复管理运行机制。本文在对公众参与生态恢复理论界定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相关资料,以工程实施为主线,公众参与为立脚点,结合国际恢复生态学会议文件系统阐述公众参与视角下生态恢复的基本流程,从理论的角度阐述公众参与对生态恢复的影响。纵观全球,国内外公众在对生态恢复各环节参与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具体体现在参与模式和生态恢复教育方面。在对公众参与生态恢复的理解和实践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发达国家退化系统恢复的成功离不开合理的恢复建设和完善的恢复管理体系,广泛的宣传教育和强大的公众参与机制更是各国生态恢复需要学习和借鉴的范例。本文通过对美国旧金山海湾带、加拿大安大略省沼泽湿地、韩国清溪川三大区域的生态恢复工程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了我国生态恢复主要存在五个方面问题:理论技术体系相对滞后,恢复工程实施系统性缺乏,投融资方式的单一化,恢复管理体系不完善以及公众参与力度薄弱,分析了国外成功经验给中国的启示,从而探索完善我国生态恢复的有效路径。民众作为生态恢复的最终受益者,其参与度能极大影响生态恢复的进展。化学工业园区作为一典型区域,在给区域发展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产生影响,为了解该区民众对生态恢复的认知和参与,以及影响该区民众生态恢复意识的主要因素,笔者对泰兴化工园区的民众从生态恢复认知,评价、参与和期望四方面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卡方分析,探索影响公众参与生态恢复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园区民众对生态恢复的认知与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有关,民众的生态恢复意识呈“政府依赖型”,对生态恢复信息的获取路径单一,78.31%的民众认为政府应在生态恢复中承担主要责任,但忽视科研部门的指导作用,园区化工企业领导和行政人员的生态恢复意识处于浅思考阶段。(2)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背景的不同对民众参与生态恢复诉求的意愿与途径产生一定的影响。90.23%的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较低,对生态恢复的参与属于消极、被动的参与。(3)园区民众参与生态恢复的深度和广度受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背景和当地居住时间的影响,与性别和自身经济条件无关。文化程度高且从事职业与生态相关的青年人参与生态恢复建设的意愿和态度较积极主动。因此政府要增强园区的生态安全教育,关注生态恢复意识的培养,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做好示范推广,并与园区企业相互配合,共同引导广泛的公众参与。结合上述实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研究指出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恢复主要存在以下困境:经济条件的制约,制度的不够健全,生态恢复宣传教育的相对滞后以及公众价值取向的偏离四方面。本研究认为,我国应努力完善生态恢复补偿机制,建立志愿者运行机制,激励企业和民间组织积极参与;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加强生态恢复普及教育,同时也要重视校园生态恢复文化建设,加强学校恢复生态学学科的渗透式教育,政府也要引导生态学家及公众转变价值取向,坚持生态恢复理论联系实践,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从而为制定中国特色的生态恢复制度及良性循环机制服务,并使之成为指导我国生态恢复工作的指南和典范。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西部矿区草原沙漠矸石回填生态恢复研究[J]. 山东煤炭科技 2019(12)
- [2].岩石边坡生态恢复研究综述[J]. 中国水土保持 2016(12)
- [3].煤矿井工开采过程产生的生态影响及生态恢复研究[J]. 山西建筑 2017(26)
- [4].露天矿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生态恢复研究[J]. 露天采矿技术 2017(09)
- [5].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 2015(10)
- [6].基于中国城市化建设基础上的景观生态恢复研究[J]. 环境与生活 2014(08)
- [7].基于阜新矿山开采的环境问题及生态恢复研究[J]. 科技风 2017(24)
- [8].生态退化与生态恢复研究综述[J]. 太原科技 2009(04)
- [9].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9(06)
- [10].河滨带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 2018(02)
- [11].东洞庭湖生态破坏现状与生态恢复研究[J]. 南方农业 2019(24)
- [12].采煤塌陷区的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 科技风 2014(18)
- [13].矿区废弃地土壤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 2020(13)
- [14].煤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恢复研究[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4(01)
- [15].采煤沉陷区的生态恢复研究[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1)
- [16].基于生态修复的矿坑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南京汤山矿坑公园为例[J]. 大众文艺 2020(04)
- [17].岩石边坡稳定性与坡面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 山西建筑 2009(25)
- [18].基于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煤矿生态恢复研究[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2(09)
- [19].饮用水水源地建设迹地生态恢复技术探讨——以甘肃成县磨坝峡水库水源工程为例[J]. 中国水土保持 2020(01)
- [20].露天深大采石场工程防护与生态恢复研究[J]. 低碳世界 2017(12)
- [21].我国露天煤矿开采区生态恢复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J]. 北方环境 2013(11)
- [22].富营养化湖库生态恢复研究探讨[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0(06)
- [23].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上海城市河流滨岸带生态恢复研究”顺利通过验收[J]. 上海环境科学 2011(03)
- [24].生态恢复中生态系统服务的演变:趋势、过程与评估[J]. 生态学报 2016(20)
- [25].退耕还湿土壤生态恢复研究[J].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0(03)
- [26].矿山开采地生态修复研究通过验收[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9(01)
- [27].高速公路周边区域的生态恢复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 2016(13)
- [28].宁夏石嘴山惠农区矿区植被生态恢复研究[J]. 林业科技情报 2013(04)
- [29].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研究[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35)
- [30].高速公路生态绿化恢复设计——以西安到汉中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为例[J]. 建材与装饰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