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关系研究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更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因为它不仅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工作状况,而且还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以江西省三所师范学院教师为被试,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研究工具为《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了解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现状,探讨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从社会宏观层面、学校管理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提出缓解、消除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但总体上并不严重,职业倦怠状况属于中等强度。(2)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在性别、学历、收入、任职和是否住新校区上没有显著性差异。(3)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在婚姻状况、年龄、职称和工作年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4)地方高师院校教师社会支持在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上存在显著性差异。(5)地方高师院校教师应对方式在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上存在显著性差异。(6)职业倦怠各因子均与社会支持各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职业倦怠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存在显著负相关;情绪衰竭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去个性化与支持利用度成显著负相关;低个人成就感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存在显著负相关。(7)解决问题、求助与职业倦怠总分、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低个人成就感存在显著负相关。(8)社会支持总分和支持利用度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极其显著,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不显著。(9)解决问题、求助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极其显著,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不显著。(10)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职业倦怠相关研究
  • 1.1.1 职业倦怠研究
  • 1.1.2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 1.1.3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 1.2 社会支持研究
  • 1.2.1 社会支持的概念
  • 1.2.2 社会支持的分类
  • 1.2.3 社会支持作用的理论模型
  • 1.2.4 教师社会支持研究现状
  • 1.2.5 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 1.2.6 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研究现状
  • 1.3 应对方式研究
  • 1.3.1 应对方式的定义
  • 1.3.2 应对方式的主要理论
  • 1.3.3 教师应对方式研究现状
  • 1.3.4 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研究现状
  • 1.4 问题提出与假设
  • 1.4.1 过去研究的局限
  • 1.4.2 研究基本假设
  • 第2章 研究意义、目的及方法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2.2.1 理论意义
  • 2.2.2 实践意义
  • 2.3 研究对象
  • 2.4 研究工具
  • 2.4.1 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
  • 2.4.2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 2.4.3 应对方式问卷
  • 2.5 研究程序
  • 2.6 数据处理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现状
  • 3.1.1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 3.1.2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社会支持现状
  • 3.1.3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应对方式现状
  • 3.2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 3.2.1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 3.2.2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 3.3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
  • 3.3.1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回归分析
  • 3.3.2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
  • 3.4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中介效应检验
  • 3.5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结构方程建模
  • 第4章 分析与讨论
  • 4.1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人口统计学差异
  • 4.1.1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分析
  • 4.1.2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 4.1.3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在婚姻状况上的差异分析
  • 4.1.4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在年龄上的差异分析
  • 4.1.5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在职称上的差异分析
  • 4.1.6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在学历上的差异分析
  • 4.1.7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在工作年限上的差异分析
  • 4.1.8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在收入上的差异分析
  • 4.1.9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在任职上的差异分析
  • 4.1.10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在是否住新校区上的差异分析
  • 4.2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社会支持的人口统计学差异
  • 4.3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应对方式的人口统计学差异
  • 4.4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 4.4.1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 4.4.2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 4.5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
  • 4.5.1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回归分析的讨论
  • 4.5.2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应对方式和职业倦怠回归分析的讨论
  • 4.5.3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应对方式中介效应的讨论
  • 第5章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方法
  • 5.1 从社会宏观层面
  • 5.1.1 全社会要形成热爱知识,尊重科学,尊重教师的良好氛围
  • 5.1.2 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法律制度
  • 5.1.3 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 5.1.4 提高地方高师院校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 5.1.5 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
  • 5.2 从学校管理层面
  • 5.2.1 建立科学、合理,灵活多样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 5.2.2 提高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质量
  • 5.2.3 加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为教师提供进修和学习的机会
  • 5.2.4 有效运用激励方式,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
  • 5.2.5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地方高师院校教师心理保健体系
  • 5.2.6 形成教师支持系统
  • 5.2.7 实行民主管理
  • 5.3 从教师个体层面
  • 5.3.1 正确认识和看待教师的工作
  • 5.3.2 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正视职业倦怠现象
  • 5.3.3 学会情绪疏导,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5.3.4 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 5.3.5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求社会支持
  • 5.3.6 引导教师采用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
  • 5.3.7 加强体育锻炼,让身体协调运转
  • 5.3.8 学会放松,丰富生活
  • 5.3.9 勤奋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宁夏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及影响因素的探析[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6(04)
    • [2].基于复杂网络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热点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06)
    • [3].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12)
    • [4].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畅谈[J]. 中国农村教育 2020(18)
    • [5].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机理研究——以D高校为例[J].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20(03)
    • [6].河南省地方职专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分析[J]. 河北职业教育 2020(04)
    • [7].基于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地方高职院校教师发展影响因素调查——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4)
    • [8].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J].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8(06)
    • [9].我国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04)
    • [10].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主因及对策探析[J]. 中国成人教育 2019(03)
    • [11].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29)
    • [12].关于教师职业倦怠青年化趋势的探讨[J]. 林区教学 2017(05)
    • [13].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对策研究[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2(12)
    • [14].论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J]. 智库时代 2018(40)
    • [15].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组织环境和个人特质的影响[J]. 教育现代化 2016(33)
    • [16].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山西农经 2016(14)
    • [17].福建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12)
    • [18].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与对策探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11)
    • [19].浅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象[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3)
    • [20].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2)
    • [21].论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
    • [22].小学临聘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分析[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7(03)
    • [23].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 科教导刊(下旬) 2017(07)
    • [24].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调适[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7(03)
    • [25].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对策探讨——以职业效能感提升为视角[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7(04)
    • [26].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27].浅析引发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7(09)
    • [28].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研究[J].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17(03)
    • [29].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疏导方法探析[J]. 科技展望 2015(30)
    • [30].龙岩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16(05)

    标签:;  ;  ;  ;  ;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