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走廊论文-吴娇蓉,刘梦瑶,谢金宏

城市交通走廊论文-吴娇蓉,刘梦瑶,谢金宏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交通走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轨道交通走廊带,职住密度分级,出行距离,交通结构

城市交通走廊论文文献综述

吴娇蓉,刘梦瑶,谢金宏[1](2019)在《城市轨道交通走廊带分级与出行特征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近郊和远郊区轨道交通网络延伸规划实施中出现了郊区轨道交通车站职住聚集能力不足、分布欠合理的现象,难以实现轨道交通与区域发展共赢。从轨道交通走廊带的人口及就业岗位集聚分布入手,将轨道交通走廊带分为低、中低、中高和高密度四级。利用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分析位于不同级别走廊带内外的居民出行特征差异。结果表明:高密度走廊带出行距离、交通结构合理性、轨道交通走廊带车站客流密度指标明显优于其他叁个密度级别走廊带;中高密度走廊带与中低密度走廊带各项出行特征指标差异不大。建立公共交通与小汽车方式之间的效用差模型,得到出行起迄点一端或两端在走廊带、所属走廊带职住密度等级是影响机动化交通结构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城市交通》期刊2019年05期)

胡章浩[2](2019)在《城市轨道交通走廊交通方式分担率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增加所导致的交通需求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人小汽车拥有量也在不断上升,这些所导致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加剧。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其大运量,方便,快捷的特点使得其能够很大程度地缓解城市道路的拥堵情况,因此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当下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以及前期规划必不可少的内容,其中城市轨道交通走廊上的方式分担率预测研究对城市轨道客流预测准确性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同时对城市轨道交通修建的必要性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建立了以综合交通超网络模型和方式选择非集计模型为基础的城市轨道交通走廊方式分担率预测模型。首先,阐述了城市交通走廊定义和功能,并从交通方式和居民两个角度分析了居民出行选择的影响因素。其次,阐述了综合交通超网络模型,提出了适用城市轨道交走廊的超网络建模方法,有效路径的判定原则,根据走廊特性修改了最短路径的搜索算法。再次,确定走廊的覆盖和衔接范围,提出适用走廊的超网络路径的广义费用函数以及最短路径计算方法,引入出行者特征和出行特征。对比分析了交通方式选择模型,确定适合分担率预测的非集计模型,应用MNL模型给出分配多条最短路径选择概率的方法,以此构建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走廊方式分担率预测模型。最后,以西宁市为实例,通过TransCAD软件构建了西宁市综合交通超网络,计算小区之间的多方案最短路径,以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SPSS软件标定MNL型参数,再通过编程计算各条路径的选择概率,得到西宁市城市轨道交通走廊多个断面上的叁种主要交通方式的分担率,并对预测分担率结果进行具体分析。(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18)

童恺旻,李翔[3](2019)在《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共用交通走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加强超大、特大城市的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有效衔接,集约利用城镇密集区的交通走廊资源,总结了广州市的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建设经验,分析现状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共用交通走廊的统筹谋划要点,建设模式分类,总体设计的纵断面、横断面,以及立交设计思路和方案,分析了其特点及适用条件,为减少工程建设用地和拆迁,节约工程投资,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建设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9年04期)

刘秋晨[4](2019)在《轨道交通走廊对城市交通转型发展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城市客运交通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道交通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主动脉。本文通过分析轨道交通形成的客运走廊内居民出行特征,探讨轨道交通对城市交通转型发展的策略。1城市轨道交通走廊2014年南通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获国家批准,南通市成为江苏省第(本文来源于《江苏城市规划》期刊2019年01期)

鄢勇飞,蒋乐,周俊,车丽彬[5](2018)在《城市“双快”交通走廊规划设计经验总结——以武汉市雄楚大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武汉市雄楚大街的快速化改造工程和快速公交(BRT)工程为例,通过对比分析规划设计阶段和通车运行后的效果,总结城市快速路和快速公交系统融合设计的经验,提出全流程公交优先和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理念思路,优先考虑BRT运营需求和公交乘客出行需求。从修建性规划控制、上下桥匝道设置、BRT站点布设和人行过街设施设置等方面总结经验,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8年12期)

李子木,刘晓庆[6](2018)在《交通走廊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及其规划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交通拥堵是当今公认的世界性难题。世界各地的经验表明,建设城市交通走廊是缓解城市交通主要矛盾、推动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优选方法。目前我国对交通走廊的内涵定位、重要性、规划设计路线、规划编制管理及实施管理认识不足,缺乏系统研究。本文明确了交通走廊的定义及其与一般干道的区别,从案例入手分析建设交通走廊的意义与作用,并结合规划工作流程,提出了规划设计框架及规划管理框架。可对城市交通走廊的规划、设计、建设实施提供整体技术指引,以更小的代价、更快的速度来处理当前面临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交通规划)》期刊2018-11-24)

李家斌,过秀成,王峰[7](2017)在《城市轨道交通走廊上道路公交线路的调整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走廊上道路公交线路调整目标与策略,以及两者网络衔接形式,提出了线路调整措施制定流程。研究各功能层次线路筛选标准,划分线路层次;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一次吸引范围和土地增值效应,研究走廊宽度,对走廊内线路几何、供给和需求特性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分层聚类,筛选待调整线路;依据两种分类方式对线路进行交叉分类,结合调整形式提出各类道路公交线路的调整措施。(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17年10期)

徐佩佩[8](2017)在《城市交通走廊停车换乘站点与公交专用道资源配置优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接城市中心城区与外围区域的城市交通走廊,是城市交通网络中承担城市中心城区内外交通出行的“主动脉”。城市交通走廊的交通拥堵会影响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严重拥堵甚至会导致整个走廊系统的瘫痪。在居民通勤等刚性出行需求下,走廊的交通拥堵往往是出行结构性拥堵,即小汽车出行分担率过高导致的出行方式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拥堵。缓解交通走廊内出行结构性拥堵的关键举措,是对交通走廊内交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交通资源的合理配置,可引导出行方式的改变,降低小汽车的出行比例,提高大运量公共交通方式的分担率,优化交通出行方式结构,从而有效缓解走廊的交通拥堵。首先,本文阐述城市交通走廊、交通资源配置等相关概念;基于交通走廊内的交通出行与资源特征,论证选取走廊内停车换乘站点和公交专用道两个资源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的必要性;探究资源配置与交通出行结构的互动关系,并提出基于交通网络均衡理论的资源配置优化模型和总体设计思路。然后,对城市交通走廊内停车换乘站点资源配置问题进行研究。基于完整出行链思路搭建走廊停车换乘虚拟网络,构造全程小汽车、全程地铁和停车换乘等不同方式的广义出行成本函数;分别从政府与市场配置主体的角度,构建停车换乘站点布局与停车收费组合的配置优化模型;对比分析了政府与市场不同配置主体对停车换乘站点布局与停车收费定价的影响,以及对交通走廊内出行结构优化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配置主体更倾向于在远离中心区的位置配置停车换乘站点,并采用低停车收费吸引小汽车向地铁交通转移;而市场配置主体更倾向于靠近城市中心区布设停车换乘站点,并采用高停车收费提高停车场企业收益。最后,对城市交通走廊内公交专用道设置及其使用权资源配置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公交专用道的不设置、设置并独立使用、设置并允许合乘小汽车使用叁种路段资源配置策略;分析这叁种不同配置策略下交通走廊内不同出行方式出行者的出行时间成本,并构建其相关的广义出行费用函数;构建了交通走廊及其周边路网内公交专用道铺设成本、走廊系统出行能耗费用、污染排放治理费用等广义费用之和最小的资源配置优化模型。通过案例研究发现,根据交通走廊及其周边路网内路段的实际交通状况,采用多种策略组合的配置方案,优于单一配置方案;并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分析公交专用道资源配置优化后带来的宏观效益。(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7-01)

董彦,王志玲,林志强,邱桂莹[9](2016)在《南宁空港交通走廊概念性规划与城市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机场进场交通沿线地区逐渐成为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但是当前对如何将空港走廊经济形态落实到城市空间上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文章以南宁友谊大道两侧区域为例,依托其交通区位和生态景观优势,提出空港交通走廊沿线区域发展的规划建设思路,从产业选择、功能结构、交通系统、公共服务设施和景观风貌等方面着手,对重点区域进行城市设计,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提升了城市竞争力,另一方面提升了空港交通走廊沿线区域的城市形象,推动了南宁空港经济区周边区域的建设。(本文来源于《规划师》期刊2016年S1期)

沈玮薇[10](2016)在《城市轨道交通走廊内居民通勤出行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轨道交通逐渐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主骨架,但轨道交通的大规模建设和运营,对传统常规公交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打破了原有公共交通系统的供需平衡,两种交通方式对于客流的不合理竞争影响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效率。因此,有必要从交通需求的角度出发,发现轨道交通走廊内居民出行产生的内在机理和时空规律,从而找出问题的本质和演化趋势。本文对轨道交通走廊内居民通勤出行交通方式的选择行为展开深入研究,以发现居民通勤出行规律、解析通勤交通方式选择与轨道交通走廊的关系为目标,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建模来掌握走廊居民通勤出行特征、交通方式选择内在机理以及公共交通系统内部的换乘出行行为,为更好的探究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竞争与合作关系提供理论支撑。首先,本文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明确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向。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走廊的概念,界定了走廊影响区范围,介绍了苏州轨道交通走廊的概况,并对比分析走廊不同交通方式的运营特性以及各交通方式的组合模式,为后文研究居民交通方式选择行为提供基础。其次,针对走廊居民和公共交通乘客开展出行行为调查,内容涉及个人及家庭基本资料、交通方式选择影响因素以及出行行为特性叁个方面。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走廊居民通勤出行时间、空间和交通方式选择特征,对比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乘客在出行时间、乘车距离、票价、换乘次数等方面的差异,并从组合出行模式的角度,探讨了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前后端接驳交通方式的构成和接驳特性。接着,本文深入探究影响居民通勤出行交通方式选择的因素,从个人及家庭属性、出行属性和心理因素叁方面展开定量分析。其中,个人及家庭属性主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个人月均收入以及家庭因素。出行属性主要包括出行距离、出行费用以及出行空间特性。对心理因素的探究,本文假设个体出行行为的决策受到个体意识的控制,基于社会学的计划行为理论,提出走廊居民通勤出行公交选择意向模型,分析公交选择意向对其通勤出行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程度,并探讨了不同交通方式使用者在对待公交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习惯以及公交选择意向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不同交通方式的服务特性,建立起两层巢式Logit模型,定量刻画各类影响因素对走廊居民通勤出行交通方式选择概率的影响。最后,本文以公共交通方式内部的组合出行为例,重点探究公共交通方式内部的换乘行为。以TransCAD软件为开发平台,以GISDK为开发工具,建立由轨道交通网络、常规公交网络和步行网络构成的联合网络,进行公共交通客流出行路径的分析。根据公交出行路径,获得与轨道交通线路平行或接驳的常规公交线路的客流指标、出行者换乘出行特性,探讨走廊内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在客流分担率、服务量等方面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继而得到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发现走廊居民通勤出行交通方式选择的内在机理、指导城市轨道交通走廊内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6-06-01)

城市交通走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增加所导致的交通需求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人小汽车拥有量也在不断上升,这些所导致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加剧。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其大运量,方便,快捷的特点使得其能够很大程度地缓解城市道路的拥堵情况,因此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当下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以及前期规划必不可少的内容,其中城市轨道交通走廊上的方式分担率预测研究对城市轨道客流预测准确性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同时对城市轨道交通修建的必要性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建立了以综合交通超网络模型和方式选择非集计模型为基础的城市轨道交通走廊方式分担率预测模型。首先,阐述了城市交通走廊定义和功能,并从交通方式和居民两个角度分析了居民出行选择的影响因素。其次,阐述了综合交通超网络模型,提出了适用城市轨道交走廊的超网络建模方法,有效路径的判定原则,根据走廊特性修改了最短路径的搜索算法。再次,确定走廊的覆盖和衔接范围,提出适用走廊的超网络路径的广义费用函数以及最短路径计算方法,引入出行者特征和出行特征。对比分析了交通方式选择模型,确定适合分担率预测的非集计模型,应用MNL模型给出分配多条最短路径选择概率的方法,以此构建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走廊方式分担率预测模型。最后,以西宁市为实例,通过TransCAD软件构建了西宁市综合交通超网络,计算小区之间的多方案最短路径,以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SPSS软件标定MNL型参数,再通过编程计算各条路径的选择概率,得到西宁市城市轨道交通走廊多个断面上的叁种主要交通方式的分担率,并对预测分担率结果进行具体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交通走廊论文参考文献

[1].吴娇蓉,刘梦瑶,谢金宏.城市轨道交通走廊带分级与出行特征相关性[J].城市交通.2019

[2].胡章浩.城市轨道交通走廊交通方式分担率预测研究[D].长安大学.2019

[3].童恺旻,李翔.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共用交通走廊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

[4].刘秋晨.轨道交通走廊对城市交通转型发展的影响研究[J].江苏城市规划.2019

[5].鄢勇飞,蒋乐,周俊,车丽彬.城市“双快”交通走廊规划设计经验总结——以武汉市雄楚大街为例[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

[6].李子木,刘晓庆.交通走廊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及其规划框架[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交通规划).2018

[7].李家斌,过秀成,王峰.城市轨道交通走廊上道路公交线路的调整措施[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7

[8].徐佩佩.城市交通走廊停车换乘站点与公交专用道资源配置优化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9].董彦,王志玲,林志强,邱桂莹.南宁空港交通走廊概念性规划与城市设计[J].规划师.2016

[10].沈玮薇.城市轨道交通走廊内居民通勤出行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16

标签:;  ;  ;  ;  

城市交通走廊论文-吴娇蓉,刘梦瑶,谢金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