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缺损患者再次颅脑损伤36例救治分析

颅骨缺损患者再次颅脑损伤36例救治分析

刘昌楼

(江苏省泗阳仁慈医院223700)

【摘要】目的探讨颅骨缺损患者再次发生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我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救治的36例颅骨缺损患者再次颅脑损伤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案。结果颅骨缺损再次发生颅脑损伤的部位,大多在减压窗周围,由于骨窗的存在,与普通颅脑损伤相比,具有脑损伤重,临床症状相对较轻,治疗效果相对较好的特点。结论根据伤情,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采用恰当的手术方式,能够取得相对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颅骨缺损颅脑损伤临床特点救治

【中图分类号】R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253-02

我院自2003年1月2013年12月共救治36例颅骨缺损再次发生颅脑损伤的患者,据其临床特点,救治方案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共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7岁,平均46.5岁。颅骨缺损至再次受伤时间最短2月,最长9年。

2.受伤原因:功能锻炼摔伤2例,坠床伤8例,癫痫发作跌伤6例,行走摔伤12例,高处坠落伤2例,车祸伤4例,钝器打击伤2例,其中减速伤34例,加速伤2例。

3.损伤类型及损伤与减压窗的关系:开放性颅脑损伤2例,闭合性颅脑损伤均发生在幕上。单纯性减压窗和(或)减压窗周边脑损伤26例,占70%。减压窗和(或)减压窗周边脑损伤同时伴有其它部位损伤10例,占30%。

4.临床表现: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嗜睡6例,意识模糊16例,浅昏迷12例,中昏迷2例,呕吐26例,癫痫8例。偏瘫12例,光反射迟钝4例,一侧瞳孔扩大3例,无单侧瞳孔或双侧瞳孔散大的病例。肌张力增高20例,巴氏征阳性22例。所有患者生命体征基本稳定,GCS评分6-8分30例,9-12分6例。头颅CT及MRI显示减压窗周边线形骨折9例,粉碎凹陷3例,远离减压窗线形骨折2例。减压窗对侧硬膜外血肿合并减压皮层脑挫裂伤脑内小血肿2例,单纯减压窗下和(或)窗周脑挫裂伤同时合并其他部位脑组织(如基底节、额颞叶底)等脑挫裂伤10例。

5.治疗方法:两例开放性颅脑损伤行清创手术。硬膜外血肿清除术2例。清除骨窗下及窗周脑挫裂伤失活脑组织及血肿18例。均采用减压窗处的原切口切开,其中8例再次骨缘颅骨扩大骨窗,16例脑损伤患者以点、片状挫裂伤为主,血肿较小,意识呈嗜睡或模糊,减压窗张力不高,保守治疗。

结果

术后一例高龄患者发生严重肺部感染,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失访。其余35例随访半年,与二次受伤前神经功能相比,恢复良好22例,占61%,8例稍差于受伤前水平,轻残占25%,3例明显差于受访前水平,中残,占9%,重残1例,占3%。

讨论

严重颅脑损伤、脑出血等很多原因会造成开颅术后颅骨缺损,由于多种因素未能完成颅骨修补手术,这类患者容易再次发生颅脑损伤。通过对我院13年来收治的36例颅骨缺损后脑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将其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进行总结。

1.颅骨缺损改变了颅腔的骨性结构:因颅前窝、颅中窝凹凸不平,常见的颅脑损伤易发生在额极、颞极等颅底的部位[1]。颅骨缺损密闭的颅脑结构被破坏,不同部位的颅骨缺损,将造成新的颅腔的凹凸不平,再加上缺损部位的脑组织发生相对运动时,更容易与骨窗边缘发生摩擦、撞击、切割、牵拉等损伤[2]。由于缺损部位头皮、帽状键膜较松弛,可移性大,在受外力作用时,头颅帽状键膜连用脑组织容易发生垂直于减压窗的凹陷运动,造成局部脑损伤。接近颅前窝、颅中窝的减压窗与颅底构成了新的更复杂的不平坦,为脑挫裂伤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缺损局部组织结构发生了改变:由于缺损局部脑软化,脑瘢痕,与正常脑组织相比在密度、弹性、韧性等物理特性上存在差异,在发生颅脑损伤时,不同结构、不同密度的脑组织之间更易发生相对运动形成剪切力而造成脑损伤[3]。再加上有些缺损局部的脑膜部分缺损,脑组织与脑膜帽状腱膜及头皮发生粘连,更容易发生牵拉性脑损伤,另一方面,由于局部软化瘢痕的脑组织直接与硬脑膜、头皮等脑外软组织相连,局部已无蛛网膜下腔及脑脊液对脑组织的支持,缓冲及保护作用[4]。本组36例中有35例在减压窗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占97%。由此看来,颅骨缺损患者再次发生颅脑损伤时,大部分发生在减压窗下或其周围脑组织,尤其减速性损伤更易发生。

3.二次受损力不大:本组大部分病例以坠落伤和跌伤为主,受伤的撞击力并不大,但所有病例均伴有脑挫裂伤,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CT显示挫裂伤范围较大,部分患者伴有脑内或硬膜下血肿,但硬膜外血肿较少发生。尽管原发性损伤较为严重,但患者的意识障碍较轻,CT显示中线结构移位较少,与正常颅脑损伤相比,这类患者脑损伤较重,症状相对较轻。究其原因,主要是减压窗的存在,缓解了颅内压升高。本组无一例发生脑疝,所有病人损伤后,减压窗均有不同程度的膨出,头皮张力明显升高。

4.救治:本组患者的脑损伤大部分发生在减压窗周围,由于减压窗的存在,病情发展相对较缓慢,症状相对较轻,因此对于一些意识障碍较轻,以挫裂伤为主或挫裂伤不重,血肿较小,不足30ml,中线移位小于5mm,缺损局部减压窗张力不高,这类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加强脱水降颅压治疗。同时严密观察意识状态,减压窗张力,动态CT监测,病情加重时随时手术。当挫裂伤范围较大,血肿>30ml,中线移位》5mm,意识昏迷进行性加重,减压窗张力增高,应尽早手术。清除挫裂伤严重失活的脑组织及血肿,如需要,可扩大骨窗,减张修补脑膜。

5.预后:损伤的严重程度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患者年龄、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及并发症等因素,对预后也有重要影响。与常规颅脑损伤相比,本组病例由于颅骨缺损减压窗的存在,缓冲了颅内压的急骤升高,血肿及脑水肿造成的继发性脑损伤相对较轻。无论保守或手术治疗,昏迷时间较短,残死率相对较低。

近年来,由于严重颅脑损伤大骨瓣开颅的推广,以及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病例的增多,颅骨缺损病例不断增多,除了去骨瓣手术本身引起的并发症外,颅骨缺损再次发生颅脑损伤的危险性也是一个不易忽视的问题。既往常规颅骨修补的时间为去骨瓣减压术后3-6个月,近年来有人提出4-6周超早期[5]进行颅骨修补手术,以利降低再次受伤时发生脑损伤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赵继宗.神经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37-338.

[2]柯连蔚,王茂德,刘祥锋等,颅骨缺损患者再次颅脑创伤的临床特点。中华神经外科杂点,2011,27:290-291.

[3]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66-367.

[4]张培林.神经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503-504.

[5]杜光勇,杜亚丽,韩颜清.重症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后超早期颅骨修补的临床研究,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22:388.

标签:;  ;  ;  

颅骨缺损患者再次颅脑损伤36例救治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