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激情与隐喻 ——1949-1966十七年间英美诗歌在中国的译介研究

政治激情与隐喻 ——1949-1966十七年间英美诗歌在中国的译介研究

论文摘要

翻译研究,不仅与语言相关,更与文化、政治、历史的语境和概念息息相关。它与政治和文化的视域相重叠,在语言的转换之外,更触及不同国家、社会和政治体系之间的文化形态。作为政治与文化上举重若轻的问题,可以说,翻译已经成为一种隐喻,来映射某一典型时代至为敏感的种种现象。本篇论文探索了1949-1966年间英美诗歌翻译现象所蕴藏的本质。这十七年间的翻译,在政治权力的控制和左右下,沦为政治工具,逼使英美诗歌臣服于时代的狂热之下。本文的研究说明了翻译绝非中立的行为,也不只是单纯的文字转换活动,远离政治、意识形态和利益冲突。相反,翻译是一种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另一种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改造、变形与再创作。本文采取历史描述与理论阐释相结合、总体描述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英美诗歌在“十七年”中国语境中的翻译、影响、传播。本文以多元系统论和操纵理论作为基本理论框架,分析意识形态、诗学、翻译规范以及翻译经典在具体文化语境的文化翻译中形成、嬗变和重要意义。本文还研究了诗歌翻译和诗歌创作的互动影响,来阐明诗歌激情的形成轨迹。最后针对目前翻译断代史研究存在的不足,对拓展翻译文学史研究方法提出了一些方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节、1949-1966 十七年间英美诗歌译介研究现状
  • 第二节、本文研究的思路
  • 第三节、本文研究的理论方法
  • 第四节、本文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 第五节、本文的论述结构和主要内容
  • 第一章 1949-1966 十七年间文学翻译的时代语境
  • 第一节、建国十七年间我国的文艺工作语境
  • 第二节、建国十七年的翻译文学语境
  • 1、建国初“一边倒”的文化背景
  • 2、50 年代中后期文艺政策的调整
  • 3、50 年代末至60 年代中期的运动风潮
  • 第三节、一元化语境下国家权力对翻译的操控
  • 1、外国文学翻译计划化和组织化的形成
  • 2、计划化和组织化下的外国文学翻译概况
  • 3、十七年间英美文学翻译概况
  • 第二章 1949-1966 十七年间英美诗歌翻译流派分析
  • 第一节、十七年间英美诗歌译介概述
  • 第二节、政治话语下的十七年间英美诗歌译介流派分析
  • 1、古典主义诗歌
  • 2、浪漫主义诗歌
  • 3、农民诗人彭斯的诗歌
  • 4、进步左翼诗歌
  • 5、美国黑人诗歌
  • 第三章 1949-1966 年间英美诗歌的选择规范和翻译策略
  • 第一节 译介合法性的获取
  • 1、指导原则:强势话语下的“两结合”
  • 2、译介资格:革命话语言说的身份甄别
  • 第二节 政治语境化的翻译策略
  • 1、政治主题下的翻译择弃策略
  • 2、译本序跋的解说策略
  • 3、可接受性主导下的译介策略
  • 第四章 十七年英美诗歌译介视野中的经典建立与颠覆
  • 第一节 十七年间英美诗歌译介经典的建立
  • 1、国家话语的强势制导
  • 2、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的推波助澜
  • 3、经典的遴选、认定与确立
  • 4、静态经典的古典主义诗歌的沦落
  • 第二节 惠特曼在中国的经典构成
  • 1、惠特曼在国外的经典建立
  • 2、惠特曼在中国的百年经典之路
  • 3、十七年间对惠特曼的译介
  • 4、对惠特曼在十七年间的译介分析
  • 第三节 拜伦译介经典的渐变
  • 1、经典的生成
  • 2、经典的没落与让位
  • 3、国家话语对拜伦的颠覆
  • 第五章 十七年英美诗歌与本土诗歌创作的互动影响
  • 第一节 本土诗歌的创作特点
  • 1、意识形态的张扬
  • 2、古典与民歌的风范
  • 第二节 本土诗歌创作与英美诗歌翻译的互动影响
  • 1、激情的使命
  • 2、民歌的素朴
  • 3、浪漫的秩序
  • 结论
  • 第一节 对十七年英美诗歌翻译研究的理论梳理
  • 第二节 本文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和意义
  • 附录一 1949-1966 年间出版的32 种英国诗歌的中译本
  • 附录二 1949-1966 年间出版的13 种美国诗歌的中译本
  • 附录三 十七年期间各期刊刊载的英美诗歌作品及相关评论文章一览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小议诗歌翻译[J]. 品位经典 2020(02)
    • [2].读者主体性原则在儿童诗歌翻译中的应用[J]. 海外英语 2020(08)
    • [3].诗歌翻译研究的理论创新:从“以顿代步”到“以平仄代抑扬”[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0(03)
    • [4].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诗歌翻译的形式之思——以《英韵三字经》为例[J]. 民族翻译 2018(01)
    • [5].赵萝蕤诗歌翻译策略初探——以《我自己的歌》为例[J]. 现代交际 2017(04)
    • [6].诗歌翻译中的审美转移——以白居易《长相思》的英译为例[J]. 东方翻译 2017(03)
    • [7].论“三步译法”在英汉诗歌翻译中的运用[J]. 才智 2016(22)
    • [8].浅析苏曼殊诗歌翻译思想[J]. 赤子(上中旬) 2015(06)
    • [9].戴着镣铐起舞——诗歌翻译为何难的几点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12)
    • [10].试论现代诗歌翻译的“信、达、雅”——以小池昌代诗歌汉译为例[J]. 大观(论坛) 2019(12)
    • [11].诗歌翻译[J]. 英语知识 2011(10)
    • [12].英汉诗歌翻译原则浅探[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16)
    • [13].英汉诗歌翻译中的意象比较[J]. 文教资料 2008(11)
    • [14].从李清照诗词看诗歌翻译的创造性[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7(05)
    • [15].泰戈尔诗歌翻译中的意象研究[J]. 翻译论坛 2016(03)
    • [16].浅析影响诗歌翻译的因素——以《西风颂》为例[J]. 青年文学家 2017(12)
    • [17].从赵彦春英译诗歌探究汉诗英译之方法论[J]. 校园英语 2017(04)
    • [18].主持人语[J]. 江南(江南诗) 2017(04)
    • [19].古典诗歌翻译方法探析[J]. 课外语文 2017(15)
    • [20].从朱光潜的“音律说”看诗歌翻译中的音律翻译——以许渊冲的《诗经》翻译为例[J]. 校园英语 2017(21)
    • [21].从A Psalm of Life汉译本中看诗歌翻译中的韵律[J]. 北方文学 2017(23)
    • [22].拿汉语读,用英文写——说说中文诗歌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 明日风尚 2017(05)
    • [23].“诗歌翻译三美论”的艺术性再现——以杨宪益英译《葬花吟》为例[J]. 牡丹 2017(18)
    • [24].美国汉学家华兹生的诗歌翻译思想评析[J].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7(01)
    • [25].探讨文化移入中的英汉诗歌翻译对比[J]. 长江丛刊 2017(29)
    • [26].查良铮诗歌翻译之“选择适应论”阐释[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2)
    • [27].诗歌翻译策略的“分”与“合”——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四个英译本为例[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 [28].诗歌翻译的移情研究[J]. 外国语文 2013(05)
    • [29].浅谈中国诗歌翻译的历史与现状[J]. 作家 2011(18)
    • [30].《浮士德》译后感言[J]. 东方翻译 2014(04)

    标签:;  ;  ;  ;  ;  

    政治激情与隐喻 ——1949-1966十七年间英美诗歌在中国的译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